白旗三傑(之十四)
英親王阿濟格對自己的地位不滿意,才會去找弟弟、攝政王多爾袞發牢騷。
其實,像阿濟格一樣不滿意自己地位的大有人在,比如過去皇太極活着的時候,阿巴泰就在私下裏幾次報怨:“打仗的時候,我身披甲冑衝殺,狩獵的時候我佩弓箭前行,不落人後,可是到了宴會的時候,卻要坐在弟弟和晚輩中間,讓我覺得可恥。”
這種抱怨,一般不會有什麼結果。當年,阿巴泰就被皇太極和各位大貝勒訓斥一通。而阿濟格也是被多爾袞教訓一通,最後無話可説。
整體來看,阿濟格屢立戰功,年紀又比多爾袞大幾歲,地位卻比他低了許多,説明他缺少必要的手腕和政治智慧。
順治八年正月,多爾袞病死在喀喇城,阿濟格和幾位親王趕去處理喪事,這期間他動作不斷,不同尋常。
多爾袞實力強大,他一死,留下來的兵將的歸屬就是一個大問題。做為多爾袞的同胞哥哥,阿濟格當然很有想法,他的兒子勞親帶着兵馬威脅多爾袞的部下,讓他們感覺非常不爽。
大家護送多爾袞的靈柩回到北京,順治皇帝親自出迎。在年少的順治皇帝面前,阿濟格依然帶着佩刀,顯然沒有把這個小皇帝放在眼中。多爾袞的部下也指責阿濟格父子圖謀不軌,試圖吞併多爾袞的軍隊。
對阿濟格保持警惕的還有鄭親王濟爾哈朗,他派人沿途監視阿濟格。阿濟格面對的局面越來越不利。回到北京之後,他們父子就被看管起來,奪去親王的爵位。一個月之後,阿濟格被抄家,兒子們被廢為庶人,他自己也被正式關押起來。
到了十月,據説阿濟格在獄裏縱火,於是順治皇帝將他和兒子勞親賜死。《舊典備徵》的説法是:“和碩英親王、前靖遠大將軍阿濟格(以獲罪幽禁,復燒燬監房,出語悖亂,八年十月令自盡)”。
談遷在《北遊錄》中記錄了這一段事變的細節,過程十分兇險。
多爾袞是膝部有傷,處置不當,在一次打獵時舊傷復發,隨後病倒。多爾袞自知這一次難保性命,“退召英王(阿濟格)語後事,外莫得聞也。英王即遣三百騎馳入京。大學士剛林知其意,立策馬行,日夜馳七百里,先入京,閉九門,遍告宗王、固山等為備。俄三百騎至,皆束甲,盡收誅之,英王未知也。尋至,被幽。”
多爾袞很瞭解阿濟格的水平,死前對他有所交待,估計是提醒他不要亂來。而阿濟格派三百甲士飛奔北京,到底想幹什麼?北京護衞森嚴,三百甲士又能幹什麼?如此敏感時刻,阿濟格做出這樣的舉動,實在是授人予柄。
多爾袞留下了權力的空白,阿濟格當然有想法,但他連多爾袞的部下都無法收編,自然陷於被動。親王大臣們審理之後,認為阿濟格確實有謀奪大位之罪,應該處死。
順治皇帝認為阿濟格罪行嚴重,但他是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不忍心殺他,“禁住宅中,任其自然而已。”
結果阿濟格還不老實,私藏大刀四把。當他聽説自己的兒子們被送給別的親王當了奴才,女兒也被退親,隨便嫁了人,身邊的侍妾們也都賞給了別人,勃然而怒,在獄中縱火。
至此,親王大臣們都認為他不可饒恕,於是順治皇帝依從眾議,下令將其處死。至此,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全部死去。
年輕的順治皇帝親政之後,開始大力清算多爾袞的勢力。
明清易代的過程當中,特別能戰鬥並且發揮過重要作用的白旗三傑,最終得到的竟然是如此結果,三兄弟的結局和他們的母親阿巴亥一樣令人慨嘆。
在這裏,我們又一次見識了歷史演化與個人榮辱的詭異搭配。
於左 撰
【來源:記錄雜七雜八的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