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南下,大明朝還有希望麼?將領不聽指揮,經濟崩塌太快

崇禎就算南遷,也救不了大明王朝,只能説延續南明的壽命。大明王朝的滅亡,絕不是崇禎一個人所能夠左右的,原因相當複雜。

第一,大明王朝內憂外患。

內部的混亂是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外部是滿清八旗在關外虎視眈眈。

第二,大明王朝經濟崩潰。

因為內憂外患,導致每年消耗大量資金在軍事上,增加賦税的同時,導致更多百姓被逼成為農民軍,進入了死循環。

第三,大明王朝長期進入小冰河期。

其實從萬曆晚年的時候,大明王朝就已經進入到了小冰河期,北方農作物基本沒有產量,大部分百姓沒有吃喝,只能加入農民軍。

第四,大明王朝內部並不團結。

崇禎後期,再次發起勤王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將領願意支持了,他們寧可投降滿清、大順,也不願意為崇禎效力。

第五,大明王朝剩下的這幫大臣,沒有經天緯地之才

,曾經多次錯誤地引導崇禎,做出了很多錯誤的決斷,讓朝廷失去了天下民心。

其實還有不少原因導致大明王朝的滅亡,我們會發現,這些原因背後,崇禎皇帝已經失去了人心,就算到了南方又能怎樣呢?

如果崇禎南下,大明朝還有希望麼?將領不聽指揮,經濟崩塌太快

一、左良玉、鄭芝龍等人各自為政,不願支持大明王朝。

崇禎皇帝曾經多次發起過勤王,前期還是有將領前來的,可是伴隨着他用人必疑的態度,那些大臣們也就不敢前來勤王了,因為來勤王的幾個人沒有好果子吃。

第一個被處罰的就是袁崇煥。

當時皇太極繞過了關寧錦防線,直奔北京而來。袁崇煥立刻帶兵回援,在北京城下擋住了皇太極的人馬。可惜事情了結以後,他卻被崇禎給殺了。

第二個被處罰的就是唐王朱聿鍵。

當時清軍進入北直隸地區,直奔北京而來。朱聿鍵不顧藩王不掌兵的祖訓,堅持勤王,結果被崇禎認為是有謀反嫌疑,給囚禁在了鳳陽7年之久。

投降滿清的祖大壽、孔有德等人反倒是過得不錯,願意前來勤王的袁崇煥、朱聿鍵等人卻沒有好下場。

這麼一來誰還願意給崇禎皇帝賣命呢?

當時手裏有點兵權的人,都想着明哲保身,根本就不願意前來勤王。就連近在眼前的山海關總兵,那也是把一個星期的路程,足足走了半個月,也才走到一半,而崇禎當時早就上吊了。

如果崇禎南下,大明朝還有希望麼?將領不聽指揮,經濟崩塌太快

所以説,就算崇禎到了南方,他對南方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們,其實也失去了控制權。比如説坐鎮荊襄的左良玉,包括獨霸福建的鄭芝龍。

良玉兵八十萬,號百萬,前五營為親軍,後五營為降軍。每春秋肄兵武昌諸山,一山幟一色,山谷為滿。軍法用兩人夾馬馳,曰:“過對”。馬足動地殷如雷,聲聞數里。諸鎮兵惟高傑最強,不及良玉遠甚。然良玉自朱仙鎮之敗,精鋭略盡,其後歸者多烏合,軍容雖壯,法令不復相懾。---《明史》

這兩位早就有了擁兵自重的想法,自然不願意聽從崇禎皇帝的調遣。左良玉號稱擁兵百萬,自認為有足夠的實力在湖北稱霸。

鄭芝龍在福建地區也是根深蒂固,況且他手裏的海上貿易權,足以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他沒有必要為了崇禎,放棄自己的一切。

如果崇禎南下,大明朝還有希望麼?將領不聽指揮,經濟崩塌太快

二、南方經濟支撐不了大明王朝的延續。

任何一個王朝的覆滅,其實都是因為經濟問題。如果朝廷手裏沒有錢,那麼誰還會為了你賣命呢?古代士兵們參軍打仗,無非就是為了一口吃的。

大明王朝在北方,已經把天下經濟給搞崩塌了。老百姓們本來就厭惡苛捐雜税,可是崇禎皇帝還要加徵三餉。

帝不聽。錫袞復抗疏,請罷廠,亦不允。二月,帝再耕耤田。錫袞因言頻歲旱蝗,三餉疊派,請量除加徵,嚴核蠹餉,俾農夫樂生。又以時方急才,請召還故侍郎陳子壯、顧錫疇,故祭酒倪元璐、文安之,且乞免黃道周永戍。---《明史》

什麼是三餉?也就是遼餉、剿餉與練餉。

對付遼東的滿清,是不是要花錢?對付內部的李自成、張獻忠,是不是也要花錢?練兵是不是還是要花錢?

如果崇禎南下,大明朝還有希望麼?將領不聽指揮,經濟崩塌太快

這每一筆開銷,其實都是出自老百姓身上。本就已經賦税沉重的大明百姓,再被催收這些額外的税收,實在是讓百姓們吃不消了。

為此整個大明朝的百姓已經支持不住交税了,餓死的、造反的不計其數。尤其是大明朝的北方,經濟已經被搞得崩塌。

而南方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真正還在朝廷手裏的收税地盤,也收不上來多少税了。所以説就算崇禎去了南方,以南方的經濟來説,是撐不了多少時候的。參考後來的南明小朝廷,就能知道崇禎南下以後的結果。

如果崇禎南下,大明朝還有希望麼?將領不聽指揮,經濟崩塌太快

三、崇禎南下依舊擺脱不了東林黨文臣。

東林黨成為了明朝後期的毒瘤,這是可以肯定的。這幫人的本事不大,但是道理不小。也就是説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問題,但是他們一定會反對你提出的任何解決方案,以此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這是一個相當強大的集團,不光北方有,在南方也有東林黨的人馬。因為東林黨人起源於無錫東林書院,所以在南方更加繁盛。

先是,南北言官羣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而祭酒湯賓尹、諭德顧天颭各收召朋徒,干預時政,謂之宣黨、昆黨;以賓尹宣城人,天颭崑山人也。---《明史》

當初在北京,這幫人就各種耽誤崇禎的指揮決策,到了南方以後,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人,一定還是會這麼做。

他們自詡自己是道德標杆,便強行要求其他所有人都跟他們一樣。一旦有人反對東林黨的決策,那麼他們就是奸臣。

如此是非不分,又如何能夠號令天下,做出正確的決斷呢?他們純粹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卻把道理説得比天還要大。

如果崇禎皇帝做出反對東林黨的事情,那他們也會把崇禎給打入昏君的行列。這幫人不怕死,就是不分是非黑白,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都把他們給解決了,那又會落得一個昏君的名聲。

如果崇禎南下,大明朝還有希望麼?將領不聽指揮,經濟崩塌太快

總結:崇禎只有殉國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可以説當時的崇禎已經對大明王朝失望透頂,他臨死前認為是羣臣耽誤了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剿滅魏忠賢以後,東林黨一家獨大的局面,崇禎皇帝根本控制不了。

再加上經濟、軍事上的雙重壓力,崇禎壓根就沒有翻身的希望。由此可見,就算他南下了,還是會導致明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5 字。

轉載請註明: 如果崇禎南下,大明朝還有希望麼?將領不聽指揮,經濟崩塌太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