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沙漠裏的紫禁城——民勤瑞安堡

迎着週六清晨第一縷陽光,我們踏上了去往民勤的民武公路,一路上綠色的防沙屏障景色宜人,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經過大約90分鐘的行程,我們來到了這裏——沙漠裏的紫禁城”民勤瑞安堡”,許久以前,常聽身邊的朋友提及這裏,當我真正站在它的面前還是被它的雄偉所震撼,不愧為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地主莊院,今天就讓我們一覽無餘它的魅力。

瑞安堡俗稱“王團堡子”,也有人把它稱作“沙漠裏紫禁城”。它位於民勤縣城西南3.5公里處的三雷鎮三陶村,建成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是當時民勤縣地方保安團團長,本縣大富紳王慶雲的私人莊院。瑞安堡是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2006年5月25日由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安堡共有三進,分為大小八個院落,建成土木結構房屋140餘間,主要有前院、中院、後東、西兩院以及“月”字形院。

堡門上方中間有瑞安堡三個字,這是當時民勤縣的縣長高其暢為王慶雲題寫的,大家看瑞安堡的“瑞”書寫很有藝術性,它是由五個山字組成的,有三山五嶽之意,真是匠心獨用。

整個莊院彙集中、西、南、北建築風格,融軍事防禦、起居、遊賞、園藝藝術為一體,見證了民國時期甘肅民勤,乃至西北邊陲地區的民居建築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參考價值。希望瑞安堡的真實存在讓各位朋友或多或少的感受到民國時期西北地區獨特的歷史韻味。

莊主王慶雲生於1892年,是本地人。共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老三,其中他和他的長兄王步雲,比較有名氣。王步雲,系前清生員,學識淵博,任民勤縣教育局長多年,頗有政聲。1929年,民勤遭遇馬仲英屠城,王步云為了保護學校師生慘遭殺害。縣人為了紀念其兄長的功德,推薦王慶雲做了教師,後來又舉薦他做教育局局長,但他任職不到兩年就自動離職了。當時正值國民黨騎五師師長馬步青初到河西,極需培植一批地方勢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王慶雲在武威賦閒,結識了國民黨騎五師的軍需處長李某,由李某推薦得以入選,並被提拔為師參謀,返回民勤後,擔任軍需採購站站長和第一行政區區長。1931年,民勤成立保安團時任團長。1951年在減租反霸鎮壓反革命運動中,王慶雲被作為惡霸地主公審槍決,堡內物品被分給貧困老百姓,瑞安堡被收歸國有。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3000多件民俗文物,大多是由民間徵集而來,結合原有房間的大小和原始作用進行分類陳列展示,是民國年間百姓的生活痕跡。

來源:每日民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4 字。

轉載請註明: 探尋沙漠裏的紫禁城——民勤瑞安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