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隨筆丨高考“國際移民”是該管管了

一看就是土生土長中國人的高考“國際移民”,原本可能連進入普通一本院校都有點困難,卻手持外國護照進入名牌大學。這樣“學得好不如生得好”的“尷尬”場景,這幾年屢有出現。6月10日,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再次嚴管“高考國際移民”現象。通知要求,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還須滿足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

留學生入學,是評價大學國際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我國不僅是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也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生輸入國,來華留學生人數逐年提升。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我國高等教育水平逐漸打開國際知名度。但是,針對留學生的招生政策,卻讓個別“頭腦靈活”的家長找到了空子。通過各種途徑替孩子申請一個“外國身份”,既在國內享受基礎教育,又能以“假留學生”身份輕鬆高考。個別教育機構也瞅準商機,打出高考“國際移民”的旗號吸引家長。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提出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的建議。其實,這幾年,教育部已經在完善制度,推出了《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等,堵住高考“國際移民”的漏洞。如今教育部“重拳”再出,正是對輿論關注焦點的回應。

鑽高考“國際移民”空子挑戰社會正常價值觀,破壞的是教育公平,更違背了提升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初衷。在我看來,高考“國際移民”這點小聰明不值得洋洋自得,很可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學習能力不佳而跟不上教學進度的個案時有耳聞。如此“曲線求文憑”,不如腳踏實地認真學,找到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對高校而言,提升國際化水平,重量更要重質。一方面,高校招錄留學生要嚴把“進門關”,嚴格招生審核,規範評審流程;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自身教學科研水平,這樣自然會吸引更多的優秀國際學生報考。

馬丹/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4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民隨筆丨高考“國際移民”是該管管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