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英媒關注:年輕失業者如何應對大蕭條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經典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14日刊登作者皮莉塔·克拉克的文章,題為《自拍一代如何應對新一場蕭條》。文章稱,新冠疫情導致許多人失業,但從許多方面來説,自拍一代的條件遠比經歷大蕭條的那些人優越。文章摘編如下:

就在幾個月前,勞動者們還在擔心會被機器人取代,現在看來,似乎連機器人也遇到了麻煩。

但是,從倫敦公寓的窗户向外看去,穿着240英鎊(1英鎊約合8.9元人民幣)跑鞋的人戴着300英鎊的耳機,正對着1000英鎊的智能手機説話,我難以想象如今的勞動力大軍遇到大蕭條會怎樣。

若果真如此,可能會發生什麼?近一個世紀前的那場經濟危機撕裂了世界經濟,但從許多方面來説,自拍一代的條件遠比經歷大蕭條的那些人優越。

提到大蕭條,人們眼前會浮現出在救濟站排隊的蠟黃面孔,以及日常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轉變。上世紀30年代,奧地利某個村莊的一名男子對前來研究失業影響的研究人員説:“貓接連消失,貓肉很好吃。狗也被吃掉了。”

如今,我們許多人擁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和衞生服務。至關重要的是,更多人承認,在大規模失業時期,政府應當發揮獨特的作用。英國萊斯特大學經濟歷史學家彼得·費倫説:“上世紀30年代,這一點並未得到全世界的認可。”

在新冠危機期間,各政治派別的政府都採取了全面行動來避免金融災難,但未能阻止失業率飆升,這對當代勞動者造成的威脅似乎與大蕭條時期同樣嚴重。

上述對奧地利鄉村的研究以展示出長期失業對心理的影響而聞名,這一影響從變得冷漠無情開始。研究人員拿着手錶在街上暗中計時,發現很多人的步行速度僅為每小時2英里(約合3.2公里),而且一路上至少會停留兩次。他們好像真的迷路了一樣。

無論如何,我們仍會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因此,被債務推着走的當今勞動者受失業的打擊不亞於他們不那麼富裕的前輩——如果他們還不上月供,打擊就更大了。

但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繫大大加強了。新冠疫情打亂了日常出行,但互聯網讓這一代人能夠繼續工作和交流。

所有這一切都無法取代讓人們重返工作崗位或根本不會讓他們失業的國家政策。但其意義在於,如果最壞的情況再次發生,我們至少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瞭解別人正在經歷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