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曲琦
“無論在長海縣哪個海島,最漂亮最安全的建築一定是教學樓。”記者在長海縣採訪時,教育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果然,獐子島鎮中心小學教學樓依偎着島上最漂亮的公園,樓內結構高大寬敞,各種特色教室一應俱全。建於1915年的長海縣四塊石小學,佔地面積3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餘平方米,有3個音樂教室,還有美術教室、科技教室、計算機教室、體育館、校史館、海洋知識館和一個特別寬敞的操場。
回望人生數十年,退休教師劉德軍親歷了海島小學的成長和鉅變,從磚瓦房到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從白灰、爐渣與水泥鋪就的操場到塑膠跑道;從一位老師拿着粉筆包攬全部文化課到擁有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科技教室的全方位素質培養……“年輕時,我可是生爐子好手。冬天來臨前,班主任都在教室組裝爐子、接煙囱,學生們撿柴火,一個人交20捆。班主任每早摸黑到學校把爐子生好,教室暖了,學生們也陸續來上課了。”2000年,獐子島鎮中心小學蓋起了教學樓,是當時島上最大的樓,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窗户是塑鋁合金的。島上風大,校領導們把南向房間作為教室,北向作為辦公室。2017年和2018年,大連市啓動農村中小學“暖校舍”改造工程,對涉農地區使用時間在10年以上且存在保暖問題的校舍進行外牆保温、門窗更換、屋面維修等,教學樓外立面也煥然一新。
這些年,為了留住農村教師,我市大規模啓動教工宿舍建設。以獐子島為例,新建的四層農村教師公寓有20多位教師搬了進來,裏面有衞生間、洗浴設備、電視和公共廚房的現代化小套間。以前海島學校留不住老師,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又生爐子又燒火做飯,出門坐船,天氣不好就停船,不能跑通勤,一些教師只能選擇離開。現在,從農村教師宿舍建設,到農村“暖校舍”“千輛校車護送9萬農村學生上下學”“千課計劃”“城鄉校本研修互助培訓網”……對農村娃和農村教師的全方位關愛,落實在我市一個個紮實推進的政策裏。
在脱貧攻堅路上,每個偏遠角落都湧動着最温情的惦念和最積極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