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曹操和袁紹之間為何必有一戰?看看兩人的地盤便可一清二楚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在漢末風雲初起之時,曹操和袁紹的關係可謂是非常好的。兩人是發小,曾一同入過太學;甚至在年少時期,曹操和袁紹還搶劫過別人家的新娘。兩人還是同僚,曾經都是西苑八校尉之一。兩人亦是戰友,在討董之戰中,曹操率先起兵,而時任渤海太守的袁紹立刻響應,與之共同組成了關東聯軍。

在滎陽之戰中,曹操慘敗而歸,多虧了袁紹庇護,這才得以保全自己。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曹操都是袁紹的馬仔,替大哥做了不少的事情,比如打敗黑山軍於毒等。但隨着兄弟倆的不斷壯大,他們二人的最終矛盾,便逐漸顯現出來了。

三大分歧——盟友反轉成仇敵

隨着漢末局勢的急劇變化,曹操和袁紹在一些事情上的立場,也逐漸發生了分歧。首先,是漢獻帝合法性的問題。眾所周知,漢獻帝是由董卓扶持的一個傀儡,但關鍵問題在於,已經有不少諸侯承認了他的合法地位,如曹操、馬騰等人。但反觀袁紹,他卻和冀州牧韓馥生出了另立新帝的心思。原因無它,誰不想效仿董卓,一步權傾天下呢?對於袁紹的小算盤,曹操首次和他唱了反調。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太祖拒之。”

再來看兩人之間的第二個分歧,袁紹曾經想要自立為帝,但曹操再次拒絕了他:“紹又嘗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舉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惡焉。”前面提到,袁紹曾打算擁戴幽州牧劉虞為帝,以滿足自己的政治慾望;後來算盤落空之後,袁紹便生出了自立為帝的心思。於是他曾對小老弟曹操進行了幾次試探。裴松之注引《魏書》提到:“太祖不應。由是益不直紹,圖誅滅之。”顯然,曹操也有着自己的心思,他豈能甘心一直屈居於袁紹之下?

至於這第三個分歧,則是漢獻帝歸屬的問題。自從劉協繼位以後,他也沒犯過事沒過錯,所以他儘管是由董卓推舉上去的,但各路諸侯也逐漸承認了漢獻帝地位的合法性與正統性。因而曹操率先一步出手,將漢獻帝接到了自己的老巢,從而“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謂是極其高明的手段。曹操得了好處,袁紹自然後悔加眼紅。《三國志?袁紹傳》有記載:“圖還説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

四戰之地——曹操據兗州豫州

曹操和袁紹兩人的樑子,算是結下來了。不過這時的曹操,是沒有勇氣和袁紹正面交鋒的。曹操的地盤有多大呢?也就兗州和豫州而已。最要命的是,曹操佔據的這兩個州,還是戰亂最為嚴重的地方。曹操曾寫詩“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便是他自己親眼所見的慘淡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