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已建漢稱帝的陳友諒趁朱元璋出兵安豐,應天兵力空虛之際,乘着新造的數百艘大艦,記載中“艦高數丈,外飾以丹漆,上下三級,級置走馬棚,下設板房為蔽,置櫓數十其中”,載着家小百官,傾國而出,號稱大軍60萬,想要拿下應天,切斷朱元璋的歸路,讓他進退失據,自取敗亡。
如果要計算實力,朱元璋這時已與陳友諒不相上下,奈何他救援小明王所在的安豐確實是步險棋。劉伯温曾極力阻止,原因正是怕陳友諒在背後出兵,一旦友諒來攻,應天幾乎是必破,風險確實極大。
朱元璋決定搏一搏,他認為安豐是應天屏蔽,救安豐就是救應天,況且還有小明王在,於情於理不得不救。
至於陳友諒,那隻能賭他坐失良機,不來攻應天。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但陳友諒也不是易與之輩,哪能看不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不光出兵,而且幾乎帶出所有兵力,目的正是一戰而畢其功,徹底了斷朱元璋。
形勢可稱兇險,漢軍順利佔領吉安、臨江、無為,並團團圍困洪都,等把洪都收入囊中,大軍就能順江而下,直抵應天。
拿下洪都在陳友諒看來是順理成章。洪都臨水,就在上次,漢軍就趁着水漲船高,直接從船上攀附登城,輕鬆攻入城中。
此後朱元璋收復了洪都,吸取教訓,下令把城牆改築,改為去江岸三十步。如此一來,從船上登城已不可能,但這並不妨礙陳友諒的心情,數十萬大軍拿個洪都莫非還有什麼懸念不成。
偏偏正是在洪都,陳友諒碰得頭破血流,以致影響了他的戰略大計,直接導致了他的敗亡。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此時洪都守城的主帥是朱文正,麾下還有參政鄧愈、元帥趙德勝、牛海龍、指揮薛顯等將領,總共有大約兩萬人馬。
陳友諒空國而來,號稱大軍60萬,即使有水分,三四十萬戰兵也是有的。
雙方的兵力比是1:20左右。
鄧愈、趙德勝是朱元璋老部下,都有大將之才,即使牛海龍、薛顯,後來也被朱元璋與傅友德並稱,可見也不是泛泛之輩。
洪都的主心骨,卻是主帥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親侄,只比他小几歲,年幼時一起長大,關係極為親密。兩人分別十多年後,才得以重新相認,此後朱文正立功卓著,也被飛速提拔,到了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文正已成為大都督,節制諸軍,成為朱元璋軍中最高軍事統帥。這也並不奇怪,李文忠還年齡幼小,朱元璋並沒有太多可用的親戚,朱文正這樣的至親得到重用,也是信任使然。
長久以來流傳的朱文正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説法,多半是來自野史,並不足以採信。恰恰相反,朱文正之前早就表現出了過人的軍事能力,克太平、取建康,多有戰功,否則既算是朱元璋之侄,把他強行安排到這個職位,也難以服眾。
朱文正面對漢軍壓境,只有死守一途,惟有拖住漢軍主力,寄望於朱元璋回援才是唯一生路,否則洪都一破,應天也旦夕可危。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洪都共有八門,朱文正安排諸將防守,自己親率2000精鋭作為預備隊,居中調度。
4月23日,洪都之戰開始。
漢軍首先選擇撫州門攻擊,下船登岸的士兵們推着攻城錘之類的破門裝備黑壓壓直衝城牆,水面又有戰艦上投石機發石相助,城牆很快被打開缺口。
防守撫州門的是鄧愈,開國名將眼見勢急,火速調來一隊火銃兵,以強大火力壓制住漢軍並搶修城牆。朱文正得到報告,立即調牛海龍等前往增援,並親自帶領預備隊到撫州門督戰。
激戰持續了一整天,漢軍終於無法攻下撫州門。次日天明,城牆下屍骨累累,缺口卻已被堵住。守軍也付出巨大代價,總管李繼先、元帥牛海龍、趙國旺、許珪、萬户程國勝等都告陣亡。
第二天,陳友諒看撫州門是塊硬骨頭,下令改換防線,攻擊新城門。
新城門的守將薛顯有點不同,他並不全是防守。漢軍仗着人多,氣焰驕橫,只知進攻而完全沒考慮防禦。薛顯抓住這點,突然殺出城外,殺了漢軍個措手不及,斬敵平章劉進昭、擒其副樞密趙祥等,攻城受挫還被突襲,漢軍為之氣奪,攻勢又告退卻。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雙方打打停停,這樣的情形經常都在上演。在朱文正指揮下,守軍以一當十死守不退,漢軍遺屍累累卻無所進展,空有大軍的陳友諒無法拿下洪都城,氣得他暴跳如雷。
或許有人問,既然拿不下,何必全軍被牽制在此,為何不留下部分兵力圍困,自己率領主力直取應天,畢竟應天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對陳友諒來説,也有他的難處。
一是性格上。
陳友諒是一時梟雄,性格狐疑多變。他本就是弒主之人,先殺倪文俊,後殺徐壽輝;對部下也不信任,勇將趙普勝被他自己所殺,這樣的性子讓他很難真正信任別人做出分兵的選擇,一旦分兵,就是削弱自己力量。
況且,傾全國之力拿不下一個洪都,皇帝陳友諒顏面何存,豈不是被人笑話。
第二個原因更為實際——糧草。
漢軍勞師糜餉,糧草耗費巨大,供應是個問題。洪都位於鄱陽湖與贛江交匯處,自古即稱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戰略價值極大。如果不能拿下洪都,給朱文正以喘息之機,難保他不會出奇兵斷漢軍糧道。對陳友諒來説,拿下洪都能確保沿途糧草供應無虞,棄之不理可能成為禍害。
因此,從臉面上、性格上、糧草問題上,陳友諒都不能置洪都於不理。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對朱文正來説,雖然一時擋住了攻勢,己方也是損失慘重,漢軍畢竟勢大,一味硬扛無法持久,為了拖延,他也使用了其他手段。
假投降很管用,這招在戰爭中屢試不爽。能減少損失早日拿下洪都,固然是陳友諒所願,朱文正正是利用的這種心理。
朱文正以假投降拖延時間,到了約定投降的日子,還遵照約定換上漢軍旗幟,誰知陳友諒等到晚上城裏卻無一個人出降,時間卻又被拖了不少。
不得不説,朱元璋重用朱文正是正確的,在這生死存亡之時,血緣的聯繫無比重要,有朱文正坐鎮,城內無人敢説個降字。
朱文正又派出千户張子明突圍而出,趕赴應天向朱元璋求援,得到的答覆是再堅守一個月,援兵必到。張子明返回途中被漢軍抓獲,他假意答應到城下勸降,卻向城上朱文正等人大喊:“大軍且至,但固守以待!”陳皇帝大怒,喝令立斬張子明。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在來回攻守和糾纏下,洪都固守了85天未被攻陷。雖然如此,守軍已經難以為繼,守城器具早已耗盡,將士傷亡過半,總管李繼先、趙國旺都戰死、連後翼元帥元帥趙德勝也中箭陣亡。
對漢軍來説也不容易,傷亡慘重之下動搖了軍隊必勝的信心。洪都之戰打到現在,考驗的是雙方的意志和決心。
到了7月,朱元璋終於親自統帥20萬大軍來救,漢軍不得已,只得解圍洪都,返過身去與朱元璋決戰,鄱陽湖大戰由此爆發。
洪都防禦戰在歷史上被稱為守城奇蹟,敵眾我寡的惡劣局面下,朱文正等憑藉頑強的信念堅守住了城池,為朱元璋調動兵力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成為鄱陽湖大戰擊敗陳友諒的基礎。
可以説,沒有洪都的成功防禦,就沒有鄱陽湖之戰,洪都早淪陷一天,應天的危險就增加一分。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從朱元璋的角度看,洪都之戰還有些其他思考。
陳友諒在進軍,可也別把朱元璋當成木頭人。
漢軍圍困洪都,不需要等到張子明報信,朱元璋必定早已瞭解。雖説這時他的主力還沒有全部調回,但如果真要救洪都,就近也能調集兵力以緩解洪都局面。
為何要再等一個月,朱元璋必定要從戰略角度考慮。
這時洪都已堅持了兩個月,達到了挫漢軍鋭氣,為朱元璋爭取時間的目的。但是還不夠,如果沒有與陳友諒決戰的把握,救援洪都在戰略上意義不大。
對朱元璋來説,張子明突圍的更大意義,在於給他傳遞情報而不在於請求援兵。
張子明向朱元璋彙報:漢軍兵力雖盛,卻在洪都城下折損不少。並且現在江水日漸乾涸,陳友諒的鉅艦難以施展,加上出師日久,糧食供應估計已經困難。如果主公派出援兵,一定可以打敗敵人!
來自前線的第一手情報讓朱元璋能審時度勢,是否要主動出擊同陳友諒決戰,敵我雙方實力對比如何,張子明的情報為他提供了重要參考。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即使如此,他也沒有馬上派兵救援洪都,而是給出一個月的期限,這説明他已下決心,調集主力前往江西決戰陳友諒而不是計較洪都一城一地的得失。
依靠洪都的堅守和情報,朱元璋贏得了時間做出決策,最後在鄱陽湖一戰擊潰陳友諒,擊倒了最強大的一個對手。
洪都之戰,成為推動朱元璋與陳友諒兩大勢力決戰之最重要原因,也成為朱文正巔峯一戰,更在歷史上成為守城戰役中的奇蹟,對元末明初天下大勢產生重要影響。
洪都的成功防禦,是明朝真正開始冉冉興起的起始,洪都防禦戰和主將朱文正,也因此名垂史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97 字。

轉載請註明: 洪都防禦戰:2萬對60萬,堅守85天,朱文正一戰拖垮陳友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