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死後,3個兒子犧牲戰場,她晚年重病有個奢求:想吃半碗豬肉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半碗豬肉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説,已經是很容易實現的家常便飯。
可是對於一位老革命家而言,吃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是他最後難以實現的夢想。
菏澤抗戰的中心地
劉齊濱和伊巧雲夫妻是山東菏澤當地的兩位革命前輩。劉齊濱出生在山東省菏澤市當地的一個村莊。從小熱愛學習的劉齊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正值抗戰時期,他回到家鄉成立了''曹縣青年抗戰救國會'',並被推舉為會長。
劉齊濱將自己的住處貢獻出來,作為抗戰幹部的聯絡大本營,這些抗戰戰士們常常聚在劉齊濱家中開會。不論是陌生還是熟悉,只要是投身於抗戰的人們來到劉齊濱家中,劉齊濱都熱情歡迎。
慷慨的劉齊濱為來開會的人們提供吃喝,久而久之,自己家裏的生活成為了問題。劉齊濱把院子周圍的樹木全部砍了用來換錢,樹砍光了就把家裏的農具也都賣了,最後連祖輩留下的土地他也以低廉的賣了出去。
當時還存在着一些惡勢力,他們為了警告劉齊濱,一把火燒了劉齊濱的祖屋。但劉齊濱並沒有因此憤怒,他很淡定地告訴大家,這次就能分清誰是在真抗戰、誰是在假抗戰了,房子燒了他也可以沒有牽掛地奔赴抗戰事業了。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家是最重要的地方,中國人往往為了家庭而忙碌一生。當劉齊濱面對被燒燬的祖屋時,對他而言,他不是失去了根基,而是少了奔赴抗戰前線的牽絆。自此之後,國家就是他的家,他今後的人生都在為國家、為人民奔波勞碌。
夫妻二人互幫互助
劉齊濱的妻子伊巧雲也是一個很堅強的女人,丈夫在外為抗戰事業奔波,她就打理好家中的瑣事,是丈夫最堅實的後盾力量。在抗戰時期,為了保證將士們能吃飽吃好,伊巧雲曾經一天做了九頓飯。後續家裏經濟出現困難時,她主動提出把自己的嫁妝一同變賣了。
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白天黑夜,只要抗戰將士們來到劉齊濱家中,伊巧雲都會為他們準備好熱水洗臉,還有温熱的飯菜。對於這些事情,伊巧雲從不言苦,臉上總是掛着温熱的笑,戰士們在劉齊濱家中也能體會到家的温暖,他們像是一家人一樣有説有笑。
劉齊濱和伊巧雲夫婦對於革命和戰士們十分熱情、悉心照顧,但是對於自己和孩子,夫婦二人卻很節省苛刻。劉齊濱説,他是人民的公僕,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服務。
夏季炎熱的時候,劉齊濱還為工作人員提供過西瓜,這些費用都是從劉齊濱自己的津貼費中扣除的。會計發現後不忍心讓劉齊濱承擔所有費用,就把買瓜錢算在了雜費報銷。劉齊濱得知後不但批評教育了會計,堅持把買瓜的費用補給組織。
有一年冬天,有細心的同志發現劉齊濱身上穿的衣服十分單薄,而劉齊濱還患有嚴重的肺病,他們就找了一件棉衣發給他。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物質資源十分匱乏,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新棉衣,劉齊濱堅決不肯接受,他覺得自己的舊棉衣縫縫補補還能穿。這位革命者,對於戰士們他慷慨大方,對於自己卻節儉到吝嗇。
對自己和家人吝嗇,對國家對戰士卻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國家對於劉齊濱夫婦而言就是最重要的事業,只有國家變得更好,他們的小家才能更幸福,這是老一輩革命者身上帶有的家國情懷。
重病不忘責任
1942年初,劉齊濱的肺病越來越嚴重了,領導們關心他的身體狀況,讓他離職養病。妻子伊巧雲帶着兒子去看望劉齊濱,那時的劉齊濱已經病重到卧牀不起。孩子看到醫院的桌子上放着半盤炒雞蛋,很想嘗一嘗,可是妻子卻不同意。
她教育孩子,這半盤雞蛋是人民的、是公家的,為了讓爸爸吃了趕快康復,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如果我們吃了,就是佔了人民的便宜,就像是貪污一樣。現在國家和人民也很困難,沒有更多的雞蛋給爸爸,這半盤雞蛋爸爸下一頓飯還可以接着吃。
遺憾的是劉齊濱未能熬過去,在這一年,劉齊濱因為重病離開了人世。在他彌留之際,劉齊濱曾讓妻子扶起自己的頭,對身邊的同志們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多日以來對自己的照顧,希望在自己走後追悼會一定要辦的低調。
這位老革命家在臨死前還不忘節約的精神讓人感動,妻子聽後忍不住放聲大哭。劉齊濱離去後,他的三個兒子都跟隨着父親的腳步投入到抗戰的事業中,不幸的是,這三個兒子都在戰爭中犧牲了。
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
伊巧雲的人生十分可憐,丈夫死後,三個孩子也犧牲在了戰場上。這位遺孀的後半生並沒有得到很多關心和照料,她的生活依然十分困難。
當她重病纏身、卧牀不起時,鎮上的幹部趕到家裏看望她,問她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她提出她想吃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可是話剛説完,老人又反悔了,她拍了拍領導的手説,她只是這麼想想,別在意。
書記聽後內心很難受,淚流滿面的對這位將一生都奉獻給革命事業的老人連連道歉。他把身上帶的錢都給了老人,老人也在當天吃到了那半碗肥中帶瘦的肉。據説,這位書記在當地的彙報會上提起此事時,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個耳光。
這段故事不是僅僅為了歌頌在革命時期為祖國無私奉獻的民族英雄,而是呼籲人們關注這些英雄後半生的生活。
沒有永恆的英雄,英雄也會老去,在戰爭後英雄也會歸於平凡,他們沒有將自己視為英雄,但我們應該也對他保持着敬畏的心,尊重關心他們。不愧於英雄,才能無愧於歷史與國家。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