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其為大秦、拂菻。並且,羅馬帝國只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那麼,導致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正所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理,這個龐大的帝國自然不會在朝夕之間毀滅。今天,筆者便為大家帶來一些關於羅馬滅亡的猜測,以饗讀者。
眾所周知,過量鉛元素對人體的傷害巨大,然而,羅馬人並不知道這一常識。在繁盛的羅馬帝國中,不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草頭百姓都遭到了鉛元素的荼毒。根據現代考古學家的研究,鉛這種金屬在羅馬的泛用性極廣,連城內的流水管道都是由鉛鑄造的。
根據文獻中的數據,僅一個用於增加水壓的泵站,就用掉了一萬噸鉛。但是,羅馬人並不知道,這些鉛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們的生命。雖然,縱橫交錯的管道讓羅馬人獲得了生活上的便利,但足以殺人的微量元素早已滲入到了水源之中,並影響着羅馬人的身體。
久而久之,羅馬人身體內的鉛元素嚴重超標,而過量的鉛元素又可通過胎盤溶解於新生兒的血液中,形成惡性循環。根據史料的記載,在古羅馬特洛伊貴族中,總共出現了三十多名婚後不育的王公貴族。其他貴族雖然仍有生育能力,但他們生出的孩子大多是心智不健全的低能兒。
而羅馬貴族的平均壽命,更能宏觀地説明這一點。據統計,羅馬貴族的平均壽命僅有二十多歲,説明羅馬貴族階層新生兒的夭折率極高。在考古人員發掘了古羅馬墓葬羣后,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詫的事實。墓葬羣中總共出土了近五百具古羅馬人的遺骨,其中絕大多數遺骨上有肉眼可辯的黑色斑塊。
根據化學分析,這些黑色斑塊的成因就是人體腐爛產生的硫化氫結合體內鉛元素經化合作用生成的硫化鉛。
以人體正常的鉛元素含量來比較,這些遺體中的鉛含量無疑是嚴重超標的,羅馬人遺骨中的鉛元素含量比正常人多了八十倍。然而,鉛元素在人體內的化學反應還不止於此。根據化學家的分析,羅馬人的身體中含有大量的PB2離子,而他們的飲用水中又富含二氧化碳。
這兩種物質在人體內發生反應後,會生成可溶性極強的碳酸鉛。碳酸鉛雖然不會給人體帶來直接傷害,卻能與人體骨骼中的鈣質進行置換反應,而種種慢性病正是始於這種置換反應。況且,前文中我們提到的鉛質管道,只是羅馬人汲取鉛元素的渠道之一,羅馬人對鉛的熱愛,遠超我們的想象。
羅馬人認為,鉛粉能遮蓋器皿上醜陋的斑斑鏽跡,讓器皿變得更加華貴,所以,他們經常使用鉛粉擦拭器皿,並使用這些器皿進食及飲水。一些羅馬酒客發現,只要在酒水中加入適量的鉛粉,就能消除酒水中的酸味,讓酒水變得更加甘甜可口,還有羅馬醫生通過使用鉛杯加熱蜂蜜的方式治療瘧疾。
殊不知,這些看似新潮的做法,正一步步地剝奪羅馬人的生命。
與現代的女性一樣,古羅馬女孩同樣有顆愛美之心。眾所周知,鉛是化妝品的重要原材料,加入了鉛粉的化妝品能讓女孩的皮膚變得更加光滑白嫩。所以,當時的羅馬上流社會流行使用含鉛量極高的化妝品,此舉也讓羅馬女性的軟組織和骨骼中有比男人更多的鉛元素,這種行為讓人體的生理功能被摧毀。
近年來,世界考古人員發現除了致命的鉛元素外,瘧疾也是導致羅馬滅亡的重要因素。一些基因學家在羅馬古屍中發現了感染瘧疾的跡象,據此推斷當時的羅馬人沒有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所以瘧疾這種現代常見的疾病在古羅馬是一種不治之症。
為了驗證這種觀點,英美聯合考古隊來到位於羅馬北部一百多公里的魯那諾鎮,對一座新生兒墳墓進行了發掘,並從嬰兒遺體上提取樣本進行科學分析。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得到這樣的結論,這個死於公元四百五十年的嬰兒身體中的基因樣本,與其他羅馬人遺骨中的基因樣本同樣感染了瘧疾原蟲。
據此推測,這個可憐的新生兒極有可能在一千五百年前死於瘧疾。從羅馬嬰兒的埋葬條件來看,他的親人完全有能力對其進行醫治,可當時的醫療水平卻對瘧疾毫無辦法,以至於,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個感染瘧疾的嬰兒一命嗚呼。
當然,不論是鉛還是瘧疾,都只是羅馬滅亡的原因之一,但毀滅一座龐大帝國的絕不止這兩個因素。更多的原因,還要等到考古人員發現更多的歷史證物才能揭曉。
參考資料:
【《古羅馬文化》、《古羅馬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