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整學習狀態
學生問:我在高中一直是尖子生,可到了大學,身邊強手如雲,我很惶恐,也很迷茫。
西安交通大學彭康書院輔導員李楠:什麼是“學習”?大學學習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我的大學學習對於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意義是什麼?從終身學習的時代背景、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青年知識分子的正確道路等宏觀視角思考自己的微觀學習,才能在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模式的探索、學習方法的轉變、學習技能的習得上越走越寬。“高中是尖子生”不代表永遠是尖子生;大學不是尖子生,不代表未來就不能走上人生巔峯。“強手如雲”才能穩穩點燃再接再厲重新出發的鬥志,與強手對決方能越練越強,感受“無敵是多麼的寂寞”。三人行必有我師,抱着謙虛的態度看待身邊的各路牛人,才能在良性競爭中實現友情與學業的雙豐收。
新的環境、新的要求,一時“惶恐和迷茫”都是人之常情,但要看到,“惶恐”是在提示要積極改變,“迷茫”背後是希望明確目標,挑戰帶來機遇,挫折帶來成長。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調整心態的方法,學會如何在壓力中培養積極情緒,學會用積極的眼光看問題、用積極的心態處理問題、用積極的行動解決問題,是大一新生適應期的重要課題。記得牢牢抓住大一的第一個學期,規律作息,勞逸結合,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節奏,把握學習、娛樂、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動態平衡。找到並保持一個運動愛好,不僅可以解壓,還能磨鍊意志,更能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中保持充沛的體力。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統,包括學業導師、輔導員、學長學姐、同學、親人等不同羣體,可以讓自己快速走出學業低谷期,重拾自信。完善自己的學業支持網絡,抱緊學霸大腿,向優秀學子虛心請教,不斷總結提升自己的學習力。
高中與大學的學習有何不同
學生問: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在學習方面有很多差異,如何儘快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周彥:高中的學習以基礎性內容為主,三年開設的課程基本相同,也就十幾門,學習的重點則是高考規定的相應科目。而大學四年要學習的課程大多不同,一般有四十多門,甚至一個學期就可能學八九門課程。一二年級是公共基礎課,雖然與高中的課程有部分相似,但難度大大增加,老師講課速度很快,有的課程只持續一兩個月就結課。三四年級則以專業課為主,專業性非常高,還會涉及專業前沿的知識,更新很快,學習內容相對陌生,增加了學習難度。此外,還有選修課程,可以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
就學習方式來説,高中階段每天課程安排的很滿,有固定的教室並且集中自習,同學們跟着老師被動學習,主要通過反覆做題掌握知識。進入大學,課程安排相對寬鬆,給大家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利用這些時間查閲資料、深入調研,大學的課程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知識,更要學以致用,與實踐結合。班級沒有固定教室,也沒有老師督促集中進行自習,由同學們自主安排學習的時間和方式,需要主動學習,所以自律性不強的同學不易適應。
就考核標準來説,高中階段是標準化閉卷考核為主,多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依據。進入大學之後,平時成績所佔比重大大提高,日常考勤、課堂表現以及實驗成績都會按相應比例計入最終成績。甚至有的課程期末進行開卷考試或上交結課報告。大學的成績考核更注重考查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單純的死記硬背並不適合大學學習。如果掛科,可以補考和重修,但是任何一門必修課程沒有通過考核,都無法獲得畢業證。
如何應對這些變化?首先,要調整心態。考入大學並不意味着進入“保險箱”,而是新的起點、新的開始。要用積極的心態適應新環境、新生活。其次,要樹立目標。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專業特點制定好未來的職業目標。最後,要制訂計劃。根據職業目標,明確在學業方面的努力方向,熟悉各種教學資源,訂出具體任務和時間表,並落實到行動。
如何選擇大學選修課和講座
學生問:除了必修課之外,大學裏還有很多選修課和講座,我該如何選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薛新龍:各高校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均包括諸如課程結構及學分要求、核心課程及畢業總學分等重要信息,會對必修課、選修課及社會實踐等課程活動的學分要求作出明確規定。按照這些規定修滿相應類型課程學分,是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選課之前,學生一定要了解專業培養方案,熟知其中有關必修課和選修課學分的具體要求,合理規劃自己學位修讀期間的課程表。此外,還要留意一些特殊重要課程的開設時間,防止因為自己錯過選課時間,導致學分總數不滿而未能達到畢業要求的情況出現。
必修課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某一專業領域基礎性的知識技能,而選修課則能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賦予學習更大自主權。學生在選擇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時,除滿足自己在知識探索方面的興趣愛好外,還可以在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有較為清晰定位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發展的知識技能要求從學校的課程體系中選擇合適的課程修習。除修習課程外,校內外廣泛開展的講座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教育技術現代化、通信便捷化的今天,講座的潛在受眾羣體不再侷限於本學院或本學校的師生,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直播或新媒體等數字化方式瞭解講座信息,跨校、跨地區甚至跨國參與在線講座。
無論是必修課、選修課還是課外講座,都凝結了老師的智慧勞動,學生要充分利用這些學習機會,不要為了湊夠學分而隨意選課或上課“划水”浪費時間。大家應當充分利用選課周的選擇權,通過考量課程內容、開課時間、老師的教學風格等因素,選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