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遵醫精神”深化教育改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體師生員工要秉承‘明德篤學,求是致用’的校訓,發揚‘信念堅定、顧全大局、頑強拼搏、嚴謹治學、開拓創新’的遵醫精神,繼承優良傳統,突出‘弘揚長征精神,注重實踐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堅持內涵發展,為早日建成國內一流的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而努力奮鬥。”何志旭説。
近年來,遵義醫科大學發展迅速,在學科建設、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70餘年來形成的“遵醫精神”,更是成為遵義醫科大學高質量發展不竭的力量源泉。
遵義醫科大學創建於1947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醫學本科院校,最初是為解放戰爭培養軍醫的需要而誕生。1969年,為支援“三線”建設,學校從大連搬遷至遵義,更名為遵義醫學院。2018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遵義醫科大學。
目前,遵義醫科大學是貴州省唯一由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現由貴州省新蒲校區、大連路校區及廣東省珠海校區3個校區組成,下設28個教學院系、5所直屬附屬醫院、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追求創建一流本科醫學教育。本科教育涵蓋醫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文學等6個學科門類,有31個本科專業。有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臨牀醫學),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臨牀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護理學),國家級課程和項目6個,國家級教學平台5個。
全力打造貴州特色學科集羣。學校臨牀醫學成為貴州省醫學類第一個進入全球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簡稱,即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前1%的學科,也是貴州省唯一一個獲得教育部臨牀醫學專業7年有效期認證的專業,藥理學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18年,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是我省近五年來唯一獲獎高校。近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位居全省高校第二,醫學類高校第一。201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快速發展的同時,遵義醫科大學也在“居安思危”。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當前快速發展的世界經濟和原有的政治格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也給全世界醫療衞生事業發展和醫學教育改革敲響了警鐘。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面臨嚴峻挑戰,國家健康力,成為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標誌,更加凸顯了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突出地位。
“誰佔領醫學研究制高點、誰佔領公共衞生防疫高地,誰就掌握世界經濟、政治中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因此,在新形勢下,醫學教育的發展定位不再是小學科、小專業,而是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遵義醫科大學校長劉建國説,醫學報國、醫學教育強國,成為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何志旭説,作為高等醫學院校,自然應該有這樣的擔當和使命。遵義醫科大學綜合研判當前國家醫療衞生事業發展需要、認真分析醫學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深刻反思醫學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以尋求醫學教育改革再出發。
遵義醫科大學堅持“前瞻引領、問題導向、深化改革”的方針,適時推出一攬子醫學教育改革工程:
——在發展戰略上,提出了“一體兩翼六中心”的發展格局,努力打造引領區域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區域醫療中心、醫學科技創新中心、醫學人才培養中心、傳染病防治中心和醫學教育培訓示範中心;
——在學科建設上,提出了“厚基礎、促融合、強應用”的三位一體發展思路,發揮學科集羣和溢出效應,建設和形成涵蓋“基礎研究、疾病預防、臨牀醫療”的大健康醫藥學科羣;
——在人才強校上,提出了“12345”未來人才培養計劃,着力打造一批引領區域學科、科研、臨牀、教學、管理一體化發展的臨牀名師、科研菁英、教學名師、醫技名匠和管理先鋒;
——在醫學人才培養上,努力構建起“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區域引領、理念先進、保障有力”的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南山班”綜合改革為引領,加快完成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升級換代,全類型推進卓越醫學人才培養計劃,逐步形成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帶動、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創新的人才培養格局。
何志旭説,希望通過這一系列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學校醫學教育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全面開啓貴州卓越醫學人才培養創新之路,引領和提升貴州醫學教育、高水平醫學人才培養的自我造血能力,為健康貴州、脱貧攻堅和建設多彩貴州新未來貢獻遵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