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毫無學問,卻憑藉一手好字,獲慈禧重用,最後葬送了大清王朝

引言

慶親王雖然在清朝十二位鐵帽子王中排名最末,但一點兒也不妨礙他留名青史。“天下惟論財貨,禪讓亦以賄成”,這是晚清文學家王闓運對慶親王奕劻所下的斷語。奕劻此人不僅一生官運亨通,還斂金銀無數成為晚清首富,同時也被認為是斷送大清王朝百年基業的“罪魁禍首”。

慶親王的家世

慶親王這一生也頗為傳奇。他的曾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就是與嘉慶皇帝一母同胞的兄弟。然而,永璘不得乾隆寵愛,直到乾隆五十四年年才勉強獲封貝勒。永璘對此也心知肚明,既然自己得不到皇帝看重,那不如就盡情享樂。他看中了位於什剎海畔的和珅舊宅,嘉慶皇帝即位後,就把這宅子賞給他弟弟永璘。

沒承想,永璘的享樂主義竟然完全遺傳給後代。後代子孫不僅一代不如一代,還誰繼承爵位誰絕後,彷彿這爵位有毒一般,最後只剩下奕劻一脈。正所謂否極泰來吧,在奕劻這代,慶王家族終於顯赫起來,成為大清最後一位鐵帽子王。

奕劻此人

奕劻早年間曾為慈禧代筆寫信,因一手好字頗得慈禧喜歡。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在慈禧太后執掌朝局垂簾聽政後,奕劻一下子進入統治核心集團。到了光緒皇帝一朝,奕劻更是位極人臣紅極一時。他成為晚清總理衙門大臣,獲封“慶親王”。然而,這位大臣身居高位卻碌碌無為,屢為世人所暗譏。

當時人評價滿清官場道“滿員皆愚,惟慶親王稍聰明更事”,然而這一稍微聰明點的慶親王奕劻,卻以貪腐聞名中外。在光緒二十九年,榮祿病逝後,他總攬大權,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合夥賣官鬻爵瘋狂斂財,被譏為“慶那公司”。 彼時大清已搖搖欲墜山雨欲來,而以他為首的權貴仍然顧一己之私利,抱着能多撈一筆就是一筆的心態持續斂財。

在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後不久,得知奕劻要入軍機處他派人給奕劻送去一張10萬兩的銀票。此後,每逢奕劻府上有活動,從兒女婚事到孫子滿月,所有開支均由袁世凱負擔,不費王府一錢。1907年盛宣懷一次就送給奕劻日本金幣兩萬元。而奕劻收下錢後欣然回信説:“楊柳風前,忽好音之惠我。荷蒙厚賜,崇實賤辰,百拜承嘉,五中增感。”

奕劻的兒子載振也深得其父之風,一味貪財好色,是一個十足的紈絝子弟。他看上了天津名伶楊翠喜,天津巡警道段芝貴就立馬以一萬二千金價格為楊翠喜贖身,將其獻給載振。不久後,段芝貴便藉此謀得封疆大吏一職,破格提拔為黑龍江巡撫。此事被御使趙啓霖以性賄賂之名彈劾,成為轟動一時的“楊翠喜案”。雖然反腐輿論聲勢浩大,但最終處理結果不痛不癢,慈禧僅僅是痛罵了奕劻一頓,將段芝貴和趙啓霖一起革職處理就此了案。

奕劻促成清帝退位

在袁世凱一面主張南北和談,一面正加速逼清帝退位時,受了袁世凱300萬重金的奕劻,立馬進宮勸説起隆裕太后,極力促成清帝退位一事。1912 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小皇帝頒佈退位詔書,宣告清廷統治就此結束。

清帝退位後,不招宗室待見的奕劻遷居天津,後又遷回到北京,憑藉斂到大筆的財富,在京城過了幾年快活日子。1917年1月28日病死府中,獲諡號為“密”,葬於北京昌平慶王祖墳。

參考資料:《清史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2 字。

轉載請註明: 此人毫無學問,卻憑藉一手好字,獲慈禧重用,最後葬送了大清王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