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雖壽曹操想表達什麼意思 曹操董卓是什麼關係

龜雖壽曹操想表達什麼意思

《龜雖壽》出自曹操,是漢樂府詩集的一首,當時曹操剛剛打敗了袁紹父子,內心鬥志昂揚,渴望建功立業,壯志豪情,並且富有文采和哲理。

曹操劇照

神龜的長壽也會有死亡的一天,騰蛇雖然能夠盤旋九天,但是也會仙逝,最終都會化作塵埃,來去無蹤。跑不動的老馬雖然不能在奔騰千里了,但是仍然希望自有一天可以馳騁千里之外,人雖然到了暮年之後,身體狀態不如以前,但是他仍然有奮發向上,建功立業的心。人的壽命長短雖然是天註定的,但是人力可以勝天,需要調養好自己的身體,才能延年益壽。

曹操寫這首詩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激昂之情,興會淋漓,有着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用神龜和騰龍展現生死存亡是社會不可違抗的規律。因此曹操在自己大限將至的時候能夠從容的安排死後事宜。用老馬筆鋒頓轉,風格突變,展現不能因為生命走到盡頭就放棄奮鬥的想法,不能碌碌無為,只要生命存在一刻,就要奮鬥一時。思想上永遠激情昂揚,曹操認為人的精神狀態時可以影響身體狀態的。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給人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這首龜雖壽大張大合之間盡顯藝術之美,語言的運用爐火純青,曹操是一個樂觀的人,這與他自己的經歷有關係,人們認為劉備才是順應天命的,他是逆天而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並且成功了,這與曹操的信仰有着很大關係。

曹操董卓是什麼關係

董卓是十分欣賞曹操的勇猛和才幹的,一直想把曹操招入自己的門下,董卓進入洛陽之後,花費了大量的錢財籠絡人心,董卓看着曹操是位可塑之才,於是便把曹操提升為了驍騎校尉。

《三國演義》董卓劇照

曹操看見董卓的種種惡行,不願意在董卓手下辦事,於是便回到了亳州,當時曹操的父親曹嵩很是贊成兒子討伐董卓這一行為,於是從各方面都支持曹操。曹操於是招兵買馬,等一切準備就緒後,曹操就率領部下,前去討伐董卓。當時,討伐董卓的人很多,包括袁紹,袁紹和曹操商量好一同前往討伐。當時,董卓在洛陽聽説曹操等一行人要來討伐他,於是有些驚恐,便把漢獻帝和百姓們遷往長安,自己留在洛陽等待曹操軍隊的到來。曹操本想聯合袁紹等部隊一同進行討伐行動,但是袁紹軍隊沒有多大的興趣,曹操慷慨激昂的前去討伐,結果因為自己兵力不足,差點喪命。通過這件事情後,曹操認識到了作戰能力的加強。

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上演了曹操刺殺董卓一幕。

當時,董卓在東漢朝廷玩弄政權,很多朝廷官員十分鄙夷,但是董卓位高權重還有呂布在身邊保護他,以王允為首的大臣們,在朝廷上掩面哭泣,不知道東漢朝廷的前途在哪裏,並且一邊哭訴一邊抱怨董卓的種種罪行。曹操看見大臣們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便問大家,光靠哭是不能把董卓哭死的,便説自己有一計策,可將董卓的項上人頭砍下來,給大家一個交代。於是,曹操拿了王允的七寶刀來見董卓。董卓躺在牀上,曹操便和董卓寒暄了幾句,恰好此時董卓向裏翻了身,曹操認為時機剛剛好,於是舉起七寶刀,準備刺向董卓,不巧的是,呂布出現了。曹操臨危不亂,手裏拿着七寶刀,於是便對董卓説,自己前來的原因就是為董卓獻上一把寶刀,這才得以脱身,而曹操刺殺董卓這一行動最終未能成功。

曹操的兒子個個不凡

一代梟雄曹操在亂世中佔得一片江山,三足鼎立,平分三國。無論是文學修養還是軍事謀略上,曹操都很擅長,作為他的兒子,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曹丕、曹植、曹衝各個不凡。

曹操劇照

大兒子曹丕,也就是後來的魏文帝,他是權力心最強的一個,在爭權奪勢的路上也走得最元,他繼承了曹操的大業,但是他性情薄涼,這點倒是跟曹操很像,當時曹衝已死,能夠動搖他地位的就是曹植了。假借醉酒怠慢的名義,想除掉曹植,逼得憤怒之間作出了《七步詩》,痛斥兄弟相殘。曹丕自負,不肯聽謀事的話,結果兵敗徐盛,死的時候四十歲。

二兒子曹植的文字功底就更加深厚了,所有人都稱讚其才高八斗,聰明,但是他有曹丕這樣一個哥哥是他的不幸,曹丕死後,其子曹睿繼位後,他依然得不到重用,最終鬱郁而亡,一生都被曹丕打壓。

三兒子曹衝在歷史上的記錄不多,但是從三國裏能看得出曹操最喜歡就是這個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如果曹衝沒有在赤壁之戰前突然死亡,曹操也不會傷心欲絕,讓赤壁之戰輸的如此慘淡。有史學家研究,如果曹衝沒有死,儲位繼承必定是曹衝。

毛澤東對曹丕和曹植的評價都是很高的。除了曹衝之外,曹操、曹丕、曹植都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如果曹衝能夠長大成年,那麼文學建樹一定會和他的父兄一樣。


曹操愛才的例子有哪些

東漢末年,英雄輩出,在歷史上,很多仁人志士經常發出懷才不遇的感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證明了人才固然重要,但是能遇見一個賞識自己的上司,對自己的才能得到認可和挖掘的人卻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電視劇《三國演義》典韋劇照

曹操就是一位善於發現人才的將領,他將天下的能士招入他的幕下,對他們很是優待,並且也會受到很好的重用。典韋、郭嘉、樂進等等,都是曹操手下的將才。曹操在東征西討的過程中,如果自己的軍隊大獲全勝,對方的軍隊中如果有將能之材,曹操就會費盡千方百計將他收在自己的門下,進行重用。不會因為在意將能之士的出身或者經歷,到自己幕下後,曹操也能給他們發揮才能的場所。

在宛平之戰中,因為自己一時貪圖美色惹惱了張繡,於是張繡假裝投降。在半夜之時,張繡帶領軍隊殺進曹操的軍營中,殺得曹操軍隊措手不及。在這場戰爭中,曹操的長子曹昂戰死,勇將典韋也戰死在這場戰爭中。在典韋的葬禮上,曹操痛哭,心中萬般不捨。一次,路過故地時,曹操突然放聲大哭,身邊的將士都不知為何,曹操説明緣由,典韋在這個戰死了,自己失去了一名愛將。眾人聽後,都下馬悼念典韋,而曹操親自上香以示紀念典韋,在他悼念後典韋之後,才去給兒子和侄子上香。

曹操愛才的事例特別多,足以看見曹操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伯樂。

曹操對酒抒發政治理想

《對酒》是曹操為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所著的雜言詩。曹操在文學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詩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

曹操像

《對酒》原文是:“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斑白不負載。雨澤如此,百穀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從詩句意思來看,飲酒高歌時,是太平盛世,官吏不敢闖進門,國泰民安,五穀豐登,路不拾遺,和諧安定,君臣賢明,這樣的理想社會是多麼的令人嚮往。可是現實總是殘酷的,各地戰火不斷,百姓民不聊生,讓人痛心疾首,卻又無能為力。曹操對理想社會的嚮往是建立在對現實社會的批判之上的。

曹操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詩還有兩首,分別是《度關山》、《短歌行》。《度關山》和《對酒》都表達其想用儒法兼治的手段來管理國家,《短歌行》表達他求賢若渴、愛惜賢士的心情。他在詩歌風格上,表現的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慷慨激昂,詩歌內容上既有對太平盛世的渴望,又有豪邁、大氣的政治抱負,將自己促成大業的急迫心情毫無保留的展示出來。

曹操以少勝多的戰役介紹

袁紹想在官渡之戰中,大舉殲滅曹操軍隊,獲取勝利。在兵力和物力上,曹操處於弱勢,袁紹的軍隊兵力強盛,而且作戰人數非常多,加上曹操處於不利的地位,這就更加讓曹操處於被動的地位。

官渡之戰漫畫

曹操軍隊在這場戰役中,之所以能獲得成功,主要得力於曹操的謀士們。曹操的謀士都十分都才幹,軍事作戰方面更是數一數二的專家,在這場戰役中,曹操聽從謀士們的排兵佈陣,悉心準備軍隊的安排和進攻,這才找到了戰爭的突破點。除此之外,這場戰爭大獲全勝,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此人便是許攸。許攸、曹操、袁紹三人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關係自然很好。後來,許攸投靠到了袁紹門下,袁紹此時又和曹操成為了對峙方,許攸看見曹操的才能越來越突出,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便轉向投奔在了曹操的門下,曹操自然很歡迎許攸的到來,而且許攸還帶來了最新的情報消息,那就是袁紹的作戰方法。曹操得到這個情報之後,自然十分欣喜,有了袁紹的作戰方法,自己便可以主動出擊了。

官渡之戰爆發,曹操軍隊全力進攻,袁紹的兵力很多,但是由於曹操事先準備的很充足,導致自己輕敵慘敗,曹操大獲全勝。

官渡之戰便是曹操以少勝多的戰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25 字。

轉載請註明: 龜雖壽曹操想表達什麼意思 曹操董卓是什麼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