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眾所周知,遼末金興時,北宋君臣不顧宋遼百年和好,聯金伐遼,結果卻引來了比遼國更為強大的金國的入侵,以致亡國。而到了南宋時期,隨着蒙古強勢崛起,宋朝君臣幾乎是複製了聯金伐遼的劇本,再一次同比金國還要強大的蒙古結盟,使自己終喪於蒙元鐵騎的馬蹄之下。
那麼,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前輩的教訓,執意要與強敵聯手滅金?“聯蒙滅金”究竟是南宋犯下的重大戰略性失誤,還是在當時的局面下不得不採取的自保之舉?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上圖_ 蒙古、金、西夏、南宋
>“靖康之恥”與“紹興和議”,使宋金之間缺乏結盟基礎
>其實,宋廷中關於聯金抗蒙的呼聲一直屢見不鮮。名臣喬行簡就認為:“強韃漸興, 其勢已足以亡金……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 使得拒韃。”(《四朝聞見錄》)認為在蒙古強勢崛起的背景下,金國的角色已經由過去的仇敵轉為現在的緩衝國。南宋應當繼續向金輸納歲幣,換取金國和蒙古死磕到底。
這種主張,應該説最符合今人的想法,即南宋應以聯金抗蒙之策代替聯蒙滅金以維繫國家安全。既然已經認識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為鄰,那麼南宋何以仍要忽略這一續命政策, 反而與蒙古聯手呢?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上圖_ 靖康之變
如果我們拋開後知後覺的“上帝視角”來審視這一問題,就會明白喬行簡之策在南宋很難有市場。由於“靖康之恥”的存在,南宋不僅長期向金國稱臣,還繳納了大量的歲幣。加之二帝北狩、國土淪喪等一系列拜金國所賜的“奇恥大辱”,終南宋一朝,北伐中原、雪恥復仇始終是宋廷對金的主基調(只有在秦檜當政等少數時期偶爾變動過)。如此,要求南宋冷靜地、理性地分析宋蒙、宋金關係的走向, 進而確定聯金抗蒙的政策是不可能的。
打個比方,你讓人家胖揍一頓,家裏也被人家搶成了毛坯房,現在卻被告知只有和這個揍你、搶你的人合作,才能保住飯碗,你會是什麼反應?所以“太學諸生黃自然、黃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龍等, 同伏麗正門, 請斬(喬)行簡以謝天下”(《四朝聞見錄》)。縱然喬的主張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趁金國衰弱之時出兵雪恥無疑會獲得絕大多數宋人的贊同。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上圖_ 南宋初年抗金形勢圖
此外,從金國方面來説,由於《紹興和議》明確宋對金稱臣。儘管後來和議幾經更改,南宋爭回了“國格”,金宋之間改以伯侄相稱,但金人始終以高人一等的姿態來對待宋人。最初考慮到聯金滅遼的教訓,宋人雖主張滅金,但對聯蒙卻一直十分謹慎,幾次對蒙古的結盟之請無動於衷。
可惜金人沒能趁機籠絡南宋,卻仍以宗主國自居。在放棄中都(今北京)南遷汴梁(今河南開封)後,金宣宗曾遣使入宋,以使宋廷保持中立,但他不改上國的架子,指使金使向宋強索軍糧一百萬石。對於南宋提出的重新劃分兩國邊界的提議,金國君臣更是不屑一顧。於是乎,南宋對金的仇視之情只能與日俱增,與金結盟更成了毫無可能之事。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上圖_ 金朝騎兵
>金國君臣的愚蠢舉動,使宋金兩國越走越遠
>雖説宋金結盟缺乏基礎,但如果可以使宋在蒙金之間保持中立,對金國來説仍不失為一個利好之舉。但可惜,金廷在對宋政策上舉措失當,反而迅速拉近了宋蒙兩國的距離。
由於南宋藉口“戰亂阻隔”,斷絕了對金的歲幣,金國不顧蒙軍三面壓境的不利局面,居然在興定元年(宋嘉定十年,1217年)出兵大舉伐宋,企圖藉此掠奪宋方財富,挽救危局。而結果呢?“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鋭幾近喪。”(《金史》)你就這麼點兵馬了,還指望他們抵禦蒙古苟延殘喘。這下倒好,蒙古還沒打你呢,伐宋先損失了一大半,真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可以説, 在國土大半淪喪、內部叛亂頻仍的形勢下, 金國唯有示好周邊政權以穩定後方, 才有可能積蓄力量逆轉局面。但金國君臣卻無視兩國強弱易位的變化,為了歲幣之事出兵南征。這樣做的結果,既將可能的盟友、至少是中立者推入敵方懷抱, 更使自己本就捉襟見肘的戰爭資源進一步枯竭。可以説後來金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完全是其統治階層的愚蠢之舉一手造成的。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上圖_ 在蒙古的凌厲攻勢下,金國國土大幅萎縮,對南宋來説已很難起到緩衝國的作用
>面對強大的蒙古,南宋只能通過戰爭展示武力以求安保
>應該説, 金國在遷都汴梁之後, 實際控制區域只有河南、陝西十餘州府,其衰亡之勢已定。這一點, 蒙古自然十分清楚。他們甚至可以僅留木華黎偏師繼續對金攻略,而將主力調離準備西征。由於曾見識過紹定四年(1231年)蒙軍以武力強行“借道”、掃蕩川蜀的“辛卯之變”,宋廷對蒙古軍力之強深有體會。因此,以史嵩之、孟珙等人為代表提出的聯蒙滅金、以戰促和的主張,實際上成為當時宋廷為數不多的能夠採納且可行的策略。
宋金結盟也好,宋蒙結盟也罷,在相當程度上是以國家實力而非利益決定的。金在發動滅遼戰爭之初,便積極尋求與宋結盟。當時雖然遼屢敗而金屢勝,但女真畢竟剛剛建國,軍力、財力都十分有限,其對滅遼沒有必勝把握,故而金渴望倚仗宋朝強大的國力為滅遼增添籌碼。積極主張聯宋的完顏宗翰就曾説:“南朝(指宋)四面被邊, 若無兵力, 安能立國強大如此?此未可輕之!”(《三朝北盟會編》)因此對於北宋遣使而來,他們是非常歡迎且求之不得。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上圖_ 蒙古騎射
反觀宋蒙結盟時,儘管蒙古也希望與宋結盟。但鑑於蒙金戰爭中金國始終處於全面被動之中,南宋方面已意識到金必將亡於蒙古。早在決定蒙金兩國命運的野狐嶺大戰前,曾出使金國的餘崢便向宋廷進言道:“今韃靼堅鋭,即女真崛起之初。而金人沮喪銷耎,有舊遼滅亡之勢。”(《餘尚書神道碑》)就算南宋不幫蒙古或者選擇聯金抗蒙,蒙古滅金至多是稍費時日。因此蒙古對於與宋結盟的需求,明顯不如當初金國尋求宋金結盟那樣強烈。可一旦因為拒絕蒙古求盟或聯合金國從而惹怒蒙古,以蒙古之強勢,必會對宋採取報復行動。“辛卯之變”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因此,面對強大的蒙古拋來的橄欖枝,其實南宋基本上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兩國實力不等之時,實力就是外交,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上圖_ 宋朝軍隊
綜上所述,對宋來説, 聯蒙滅金在實質上與聯金滅遼是一樣的,都是送走一隻暮年的狼, 卻迎來一隻壯年的虎。
但在當時的情勢下, 這一政策的出台實屬迫不得已。宋金兩國多年的積怨本就使雙方缺乏合作的基礎,加之金國舉措失當、蒙古步步進逼,南宋如果還想保持國家主權的獨立完整,就只能與蒙古結盟消滅金國,通過在戰爭中展示實力,使蒙古認識到滅宋的困難,打消其南下的想法,或為自己備戰爭取更多時間。
儘管南宋最終亡於蒙元,但絕不能憑果推因,從而完全否定聯蒙滅金。數百年後的我們, 對這一無奈之舉,恐怕還是應該多給予些同情和理解。
文:林森
參考資料:
【1】《金史》脱脱
【2】《續資治通鑑》畢沅
【3】《三朝北盟會編》徐夢莘
【4】《四朝聞見錄》葉紹翁
【5】《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徐自明
【6】《南遷錄》張師顏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0 字。

轉載請註明: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