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戰國強兵,人們第一印象是趙國鐵騎和大秦精鋭,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鐵騎縱橫天下,大秦精鋭也要避其鋒芒;大秦精鋭最終摧枯拉朽一掃六國,統一華夏,證明了這支軍隊的強悍。然而,真正的戰國第一強兵,並非這兩支軍隊中的某一支,而是來自一個“弱國”——魏國的精鋭步兵魏武卒。
根據史書記載,公元前409年至孫臏出手之前,魏武卒幾乎保持不敗戰績,其中最開始三十餘年內“
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
”,包括5萬大敗50萬秦軍,強悍的一塌糊塗,半個多世紀之內無敵於天下。那麼,魏武卒到底如何煉成的,又如何衰落的呢?
戰國後期,魏國是標準的菜鳥,任由他國蹂躪,但鮮為人知的是,魏國其實是戰國第一霸,有過極其輝煌的歷史。
三家分晉始有魏國,但國力一直不温不火,到了魏文侯時代魏國爆發了,因為魏國處於中原四戰之地,稍有不慎就會面臨亡國的危險,生存危機促使魏文侯必須立即變法圖強。於是,魏文侯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一時之間,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為魏武卒的出現奠定了三個基礎。
一,由於魏國地處中原,人口眾多交通便利,本身商業就比較發達,而經過一系列改革之後,魏國更是財源滾滾,糧食儲備更無比雄厚,可以支撐起一支強大軍隊。
二,當時,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韓魏,魏國以兵器製作業發達而稱雄於當世,重鎧、持戈配劍、背弓弩、跨矢囊等裝備齊全。
三,魏國廢除了舊有的制度,採取郡縣徵兵的新制度,即募兵制,給予士兵的待遇非常好,吸引民眾參軍熱情。
有錢、有兵、有裝備、有魏文侯,但光這四有還不行,還缺一個絕世名將。
這時,歷史上聲名狼藉的吳起來了,就是那個“殺妻求將”的吳起,他到來之後立即進行軍事改革。
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議魏文侯用他的新標準考選士兵,組建一支精鋭部隊,名叫武卒,但首先得要有優秀士兵才行。因此,必須要吸引最優秀的來參軍,這就需要給予士兵足夠的榮譽和利益。
按照吳起改革要求,成為魏武卒,不僅有榮譽,更有切切實實的利益:
每個魏國士兵可分得百畝的土地,且能免除全部的徭役和田宅税
;如果原本是奴隸的,可以解除了與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可以憑軍功獲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
當然,一旦被驅逐出魏武卒,或觸犯軍規,那麼這些待遇就會被收回。
招募了一批優秀兵源之後,吳起如何練兵呢?足以讓後世無數名將汗顏。
首先,《荀子議兵篇》記載:“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這種訓練標準,簡直不差於現代特種部隊,面對一支數萬人特種部隊,別人還怎麼打?
其次,吳起捨棄車兵,建立一支純步兵,這在當時不可想象,所以後來諸侯國一度無法模仿。魏武卒的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編制非常利於指揮,2000多年後還差不多使用這一套。
第三,吳起聘請專職教練,訓練單兵技藝訓練、陣法訓練、編隊訓練以及聯絡記號訓練等,迅速提高魏武卒作戰能力。令人驚訝的是,吳起非常重視“模範帶頭”作用,所謂“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近代我軍與之何其相似?
第四,吳起非常強調軍事紀律,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只要觸犯軍紀,哪怕立了功,也必須斬首。一次,秦魏對峙,一個魏武卒不等令下,就衝上去砍了兩個人頭,回來之後以為會得到獎勵,但吳起卻下令斬首,因為不是按命令行事。
第五,吳起不僅講求重罰,更注重重賞。尤其是對於立有大功的人,不僅給予升官發財,而且對其家屬和子女也予以重賞,“軍功章裏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一人立功,全家光榮的想法應該就是從這裏傳出來的。因此,軍屬也非常支持魏武卒。
在戰國初期,魏武卒這種練法前所未有,所以一出現就橫掃列國。史書記載,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
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
”的奇功偉績。
其中,秦國受傷最重,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
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
,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秦國缺少河西這塊地,基本上就只能窩在老巢防禦,根本不敢有一絲爭霸天下之心。魏國衰敗後,秦國才奪回河西之地。
魏秦戰爭中,最經典的是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武卒,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使魏武卒名動天下,也讓秦軍遭受奇恥大辱。
有人會問了,擁有如此牛叉的魏武卒,為何魏國不一統天下?原因很簡單,魏武卒兵力不足。現代學者統計,魏武卒最多隻有5-7萬,再多魏國就承受不起了。
如此強悍的魏武卒,又如何衰落的呢?
花無百日紅,魏武卒的強悍是建立在魏國強大的經濟基礎上,而魏武卒的存在,各種優厚的待遇,又削弱了魏國經濟。半個世紀之後,魏武卒雖然還是天下第一等強兵,但已經大不如前了。更為重要的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龐涓與孫臏相比棋差一招,葬送了魏武卒。
龐涓執掌魏武卒之後,曾經橫掃趙國,攻破趙國邯鄲,但齊國在田忌、孫臏指揮下,先是桂陵之戰小勝一場,再在馬陵之戰滅掉了龐涓與魏武卒。公元前341年,孫臏策劃的馬陵之戰爆發,魏武卒遭齊軍伏擊,主將龐涓戰死,數萬魏武卒全軍覆沒,稱雄戰國半個多世紀的魏武卒就此基本消失。
公元前293年,秦將白起於伊闕大敗魏韓聯軍,斬首24萬,魏武卒損失殆盡,從此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不過這時候的魏武卒,空有其名,而無強悍其實。
馬陵之戰後,為何魏國不重建魏武卒,再現昔日輝煌呢?原因很簡單,魏武卒練兵是一方面,另外還需要明君支持,更需要經濟支撐。馬陵之戰後,魏國衰落,已經沒有經濟能力支撐魏武卒了。在魏國最強的時候,也只能建立5-7萬的魏武卒,可見其消耗之大,衰落之後的魏國根本沒辦法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