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對東南亞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日軍為了策應進攻香港的行動,牽制中國第九戰區部隊,防止其南下增援,決定先發制人,發動第三次長沙戰役。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吸取第二次長沙會戰教訓,採取了名為“天爐戰法”的後退決戰的作戰方針。
薛嶽命令軍隊破壞道路,在中間地帶堅壁清野,誘使日軍深入,設置縱深伏擊區,把侵入的日軍誘至決戰地區,然後命令外線部隊,從四面八方構成一個燃燒的鐵爐,予以包圍殲滅。
1942年1月3日,日軍進至長沙城郊,但傷亡慘重,此時,中國守軍第二線兵團從鄂、桂、粵三省源源不斷開至戰場,逐步向長沙合圍,對日軍實施向心攻擊。
1月4日夜,日軍被迫突圍北撤,中國軍隊以4個軍尾隨追擊,2個軍向日軍左側側擊,1個軍又1個師向日軍右側側擊,3個軍對日軍進行堵截。
1月15日,長沙北撤日軍主力,在中國軍隊包圍攻擊下損失慘重,終於撤回新牆河北岸,16日恢復原態勢。
這一戰日軍死傷5.6萬餘人,沉重的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當時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所向無敵,盟軍節節敗退,嚴重的影響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信心。中國戰場上長沙會戰的勝利,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盟軍的士氣。
對此,大家怎麼看?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喜歡歷史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