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隨着“雙減”政策的落地,不少原本專注學科類培訓的教育機構紛紛開始轉型,其中部分機構就將轉型方向瞄準了成人職業教育。眼下越來越多的職場年輕人願意花錢學習提升自我,這也進一步催熱了職教市場。
“95後”的王炳琦原本在石家莊做銷售工作,今年年初,不滿足於現狀的他報名了計算機編程課程。
互聯網公司職員 王炳琦:每晚進行兩個小時的學習,大概學了有四五個月。剛開始是很難,但是後來學會以後,工作穩定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也就沒有這麼多困難了。
轉換了職業賽道的王炳琦已經是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人員,工資也翻了一倍。如今,進入職場後選擇再學習的年輕人還有不少原本就是技術人員。韓健健從浙江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家電企業做洗碗機的創新研發。
由於行業內相關技術的參考資料很少,因此,韓健健報名了流體力學的相關課程,理論與實驗相結合進行技術攻堅。
隨着新職業、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職教市場的消費羣體也呈現出更加明顯的年輕化、“低齡化”趨勢。
騰訊教育副總裁 鄭潔:“00後”的學員佔比越來越高,去年“00後”的學員佔比已經達到了40%。
據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佈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2025年人才缺口預計將接近3000萬人,服務業缺口更大,職業教育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馬上連線今天的財經評論員梁婧,聽聽她對職業教育,尤其是對“95後”這些年輕人的職業教育興起是怎麼看的。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