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又到志願填報時!考生和家長誰做主?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經典

再過7天左右,各省的高考成績及錄取分數線都將陸續發佈,不知道現在各位考生和家長對志願填報瞭解多少了呢?有人説志願填報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也有人説,高考看孩子,志願看家長,那麼在志願填報的過程中考生和家長又都擔任着怎樣的角色呢?

關於志願填報

高考是孩子的單兵衝鋒,志願則是全家人的協同作戰。自從考生進入高三的那一刻起,這就是一場全家投入的戰鬥,孩子在前方衝鋒陷陣,父母在後方補給後勤。如今,第一場戰爭已經取得圓滿勝利,第二場備戰開啓,誰為主帥,誰為軍師,此時需要有個清晰的劃分。

大多數考生在高中階段的確是“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為考好試”,他們認知範圍中的學校數量有限,瞭解的專業更是少之又少。現在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從數千個專業中選出適合自己的專業,再從幾千個院校中選出和自己高考分數相匹配的院校是十分困難的。

那這是不是説,考生的社會經驗以及對職業規劃的瞭解有限,家長就可以獨自決斷,為孩子選擇專業和大學呢?

當然不是!專業和院校的選擇還要結合考生的興趣愛好,父母太過於獨斷也不好。想必看過《小歡喜》的人對喬英子的媽媽獨斷專行選擇學校的做法印象深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作為父母,在為孩子選擇專業和院校的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如何判斷自己適合的專業

選擇專業,考生需要從多個角度來判斷:

1.你的分數大致可以去的學校有哪些?這些學校開設了哪些專業?

分數是一切的基礎。志願填報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都是是建立在分數的基礎上,所以首先要對比往年學校的錄取分數,自己在全省的分數位次大致確定自己可以選擇的學校範圍在哪。在此基礎上去了解這些學校在本省今年哪些專業招生,招多少人。

2.你感興趣的科目是什麼?擅長什麼科目?這些科目對應的專業有哪些?

3.你特別排斥的科目有哪些,這些科目對應的專業有哪些?

例如:不擅長物理的考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要事先了解報考專業所學的主要科目,大學物理給學生的普遍感受都是比較困難的。而經濟學裏很多專業是文理兼收,如果不擅長數學,那麼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也有一定的難度係數。

4.你的身體條件是否存在限報專業?

參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規避自己的身體條件無法填報的相關專業。

5.從就業、考研深造、出國、考公務員、家庭背景等因素去篩選專業。

例如:將來想要從事教師職業,可以選擇師範類專業。若想考公務員,最好選擇一些國考招聘崗位較多的專業。

6.如果確實沒有明確的喜好,建議是不排斥就好!

大學本科教育只是基礎,可以在進入大學之後,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了解,逐步確立自己的目標和未來發展方向。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轉專業、輔修專業、輔修雙學位、考研等途徑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

7.調和先選大學還是先選專業的矛盾

如果沒有非常明確的專業方向,建議考生在志願填報時,首先還是優選大學,更好的大學就有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資源、更好的學習氛圍、更強大的師資等等,拋去專業本身,影響最終就業的還有校友圈、同學、學校所在地域、傳統就業對接企業等等因素。

在實際的志願填報中,選擇大學和專業是不可能孤立來看的,必須綜合考量。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升學

1.挖掘孩子專業興趣點,定位專業方向是關鍵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興趣角度出發,兼顧性格、能力與價值觀等方面去定位專業方向。家長仍需明白高考志願的主體應該是孩子而不是家長,大學是要孩子去讀,而不是家長。

因此,家長應當理性分清自己的願望和孩子的願望,不將自己的意志和價值取向強加給孩子。考生也要儘量配合父母,不要做甩手掌櫃,要提前將自己的興趣或者喜歡的專業告訴家長。假如考生對於個人的興趣或方向並不明確,家長也可以採用排除法來縮小專業選擇的範圍。

2.分析信息,科學選報

學習,所選報的目標院校的招生簡章,它是院校錄取的規則,介紹了錄取原則、招生計劃、專業人數、專業錄取要求、體檢標準、招生政策、分析招生形勢。

閲讀研究,所選報的院校的專業介紹,主要包括:培養目標、核心課程、就業方向,注意事項、推薦院校,學科特點,專業優勢,全國排名等,通過縱向與橫向比較,科學規劃以孩子的實力與潛力可選報的院校與專業方向。

科學分析,本省近三年各批次招生計劃、專業招生人數、錄取情況。如目標院校在本省各專業錄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錄取概率,投檔比例等。

瞭解考生就讀中學近幾年的高考升學率、畢業生人數,一二本達線數、錄取院校情況、第一二志願錄取情況統計等,綜合研判,全面考量,對孩子可能考取的院校進行預測判斷。

如果説高考分數展示了考生的硬實力,那麼填報志願則展示了考生及“智囊團”的軟實力。家長和考生一定要認真對待。

3.控制風險,輔助決策

家長必須意識到:儘管剛剛高中畢業的孩子有不成熟的一面,但畢竟已不是小孩子了。一般來説,高中學生不希望父母和老師再把自己看作“孩子”,遇事都要自己想一想,獨立作出判斷。在畢業升學問題上更希望擁有“自己做主”的權利。這是孩子逐漸成熟的表現,家長應該感到高興,予以鼓勵。

實際上,考生只有參與志願準備,才能對自身未來進行詳細的思考,才能對高等教育有一個初步瞭解,對專業前景和職業規劃有一個基本認識,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歸納和選擇,從而很好地適應大學的生活。

總之,填報高考志願時,如果家長意願與孩子志向發生矛盾,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可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長及就業方向,有的放矢地進行挑選。因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自己去前行,四年或更長的路要孩子去學習去奮鬥去拼搏,家長不可能代替孩子成人、成長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