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窗初曙,透紙黎光

山窗初曙,透紙黎光

    本報記者 張文凌/攝

    編者按

    兩張報紙,整個世界。雲南大學附屬中學星耀學校高二理1班和理2班的同學們,從每天5分鐘的讀報裏,“發現了這個世界絕對不止一個樣子”。

    今年9月升入高二以來,雲大附中星耀學校理1班和理2班的語文老師熊芳讓學生們訂閲了《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每天語文課上用5分鐘,把講課的權利交給學生,由一位同學到講台上,用PPT播報和講解一篇報道,然後全班進行點評。

    熊芳説,報紙信息量大,是學生最快捷的閲讀材料,每天做完作業一塊兒閲讀報紙,積累了作文素材,增加了作文的真實性。因為特殊的歷史時期,校長劉衞華遺憾自己“中學時代沒有學好語文”。他鼓勵教師們在這個大好的年代,給予中學生們豐富的人文知識。在校長寬容開明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語文組的老師們紛紛“利用古今中外和身邊一切資源”開展語文教育。

    學校語文教研組組長、昆明市學科帶頭人趙海雲説,在應試這條路上,“老師很忙、壓力很大,不敢放學生和自己一馬”,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標準,似乎只剩下一條:“考試成績怎麼樣?”語文教師是在和世俗觀念“搶”孩子,是在與狹隘的功利主義與利己主義“拔河”。

    “在你的語文課堂裏,應該有你受過的教育、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吃過的虧、受過的傷;有你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有你對美好事物的眷戀與欣賞,有你對社會人生的正能量,有你的愛好特長,有你對下一代的憧憬與培養。”趙海雲説,每天面對充滿期待的幾十雙眼睛,老師們應該靜下來,理理浮躁的內心,等等從教的初心,想想淡忘的師心。只有老師自己先“靜下來”,學生才會“靜下來”。

    (張文凌)

----------------

    幾尺書桌,幾沓書報,風聲入耳,天下盡觀。

    高二開學以來,語文課堂以報紙的讀後感悟展開。時光的罅隙裏,神州大地上的大小事盡現眼前。百位學子心讀聖賢書,眼觀天下事。胸中有家國情懷,心中有凌雲壯志。青春的底色是愛國,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閲讀《中國青年報》,讓我們更細緻深入地品味青春的意義,明確奮鬥的方向。

    作為新一代青年,更應心中有丘壑,眼裏存山河。在課堂上的讀報,感悟交流很重要。我們在交流中不斷進步、成長,提升了快速組織、精煉語言的能力。同學們在讀報的同時也能瞭解時事政治,互相交流發表個人見解、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和發展。

    報紙進入課堂,不僅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是一個提升寫作能力、積累寫作素材的好機會。我們在閲讀報紙的同時,更深入地感受到作為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愛國之情也油然而生、愈燃愈烈。因此,遙遠而不可觸及的目標顯得分外清晰。每一位學子都時刻銘記着充斥着光亮的遠方,駕輕舟過萬重山,飽覽名山大川,懷揣着與世無爭卻有跡可循的野心,步履堅定地在中華大地上烙下自己的印記。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8 字。

轉載請註明: 山窗初曙,透紙黎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