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經7年。在此期間,蜀漢曾遭遇重大失敗,也贏得過巨大的勝利,將領的排名波動也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時期發生了羣臣上書罷免李嚴的事件,在罷免李嚴的《公文上尚書》中有着蜀漢諸將的排名,因此使我們對當時蜀漢將領排名有更進一步瞭解。可知當時蜀漢將軍排名為五方軍師>四方將軍>五方監軍>五方護軍>護軍>五方典軍>中參軍>參軍。因此大體可知從諸葛亮發動北伐到公元231年罷免李嚴之前(公元228—231年),蜀漢將軍的排位與軍區將帥的變遷
第一檔
1、丞相諸葛亮: 錄尚書事、開府、領益州牧、假節鉞
2、驃騎將軍李嚴(以前將軍遷):中都護署丞相府事、假節
李嚴在諸葛亮北伐前,總督江州(巴郡治所)、永安(巴東郡治)二郡治所,是東州軍區的主帥,在蜀漢算是一股獨立於諸葛亮之外的力量。諸葛亮準備發兵伐魏,想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其實是想就近監視。李嚴想盡辦法推脱不去。諸葛亮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李嚴總督江州防務,李嚴這才願意北上漢中。但實際上李嚴雖然名義上得到升遷,但實際上脱離了自己的大本營。東州軍區在其走後實際上等於羣龍無首,而在漢中的李嚴周邊都是諸葛亮的親信,好比深入虎穴。果然,李嚴到漢中僅一年時間,諸葛亮便借李嚴運輸糧草不利之機,聯合身邊羣臣,廢李嚴為民,流放梓潼郡。以李嚴為首的東州派就此覆滅。
3、中軍師車騎將軍劉琰(以後將軍遷)
劉琰名義地位雖高,但實際地位卻低於魏延,史載劉琰與魏延不和而爭吵,受到諸葛亮的責備,被迫寫信檢討,才保住官位不變。
4、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魏延(以鎮北將軍遷),漢中都督 、假節
魏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屢建戰功,尤其是在公元230年,魏延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大破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
第二檔
5、前將軍袁綝
由於蜀漢史料缺失,無從得知關於袁綝的更多資料。只知袁綝在李嚴升任驃騎將軍後,繼李嚴後成為蜀漢的前將軍。
6、左將軍吳懿、關中都督
公元230年吳懿跟隨魏延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大破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因功受升任左將軍。
7、督前部右將軍高翔
高翔是荊州南郡人,初為劉備手下將領,並參與了劉備進攻漢中的戰爭。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大破司馬懿。可能因此升任右將軍
8、督後部後將軍吳班
後將軍吳班是左將軍吳懿的族弟,曾參與劉備出兵伐吳,擔任先鋒,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吳班、魏延和高翔在野戰中大敗司馬懿。可能因此升為後將軍。
第三檔
9、安漢將軍李恢,領庲降都督,建寧郡太守(由交州刺史轉)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蜀漢朝廷派出使者與孫吳歃血為盟,達成二分天下的盟議。因當時交州屬於孫吳,蜀漢朝廷因此解除了李恢交州刺史的職務,變更為建寧郡太守。
10、輔漢將軍張裔(以射聲校尉升遷),領丞相長史
輔漢將軍本是驃騎將軍李嚴的職位,一般認為地位在四鎮將軍之上,而且張裔作為前任丞相長史,當時的排名地位要過於後任的丞相長史楊儀、蔣琬。
11、鎮南將軍輔匡
輔匡是襄陽郡人,跟隨劉備入川,任巴東太守。劉備討吳時,以輔匡、傅肜、趙融、廖化等各為別督。在蜀漢建興年間(公元223年—237年),輔匡升任為鎮南將軍。
12、鎮軍將軍趙雲(以鎮東將軍貶)
中軍、鎮軍、撫軍三號將軍位比四鎮將軍,趙雲在第一次北伐兵敗,從鎮東將軍被貶為鎮軍將軍,因此級別在鎮南將軍輔匡之下。趙雲在兵敗貶官後,不久病逝,因此臨終時的官職並不高。
13、綏軍將軍楊儀,領丞相長史
楊儀本是諸葛亮的參軍,公元230年,丞相長使張裔去世,楊儀被提拔為長史,加綏軍將軍。諸葛亮多次出軍,楊儀總是幫他制訂規劃,籌措糧草,做事不用過多的考慮。在罷免李嚴的《公文上尚書》,楊儀的排名僅在後將軍吳班之後。
14、撫軍將軍蔣琬,領丞相長史
公元230年,丞相長使張裔去世,蔣琬接替張裔擔任丞相長史,加撫軍將軍。當時楊儀與蔣琬都任丞相參軍長史。楊儀每次隨行,承擔軍中繁重的工作,自認為比蔣琬資歷老,才能超過蔣琬。
15、督左部行中監軍揚武將軍臣鄧芝
鄧芝本是外交官,劉備逝世後,奉命出使吳國,成功修復兩國關係,並深為吳大帝孫權所賞識。諸葛亮北伐時,任鄧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跟隨大將趙雲出征。趙雲兵敗被貶職,但鄧芝則依然保持官職不變,受到諸葛亮重用。
16、前監軍徵南將軍劉巴(疑為劉邕)
鄧芝的揚武將軍的軍位不如四徵將軍,但鄧芝督左部與中監軍的官職要高於前監軍徵南將軍,因此在罷黜李嚴的《公文上尚書》,鄧芝排名在四徵將軍之前
17、徵西將軍陳到,領永安都督
《公文上尚書》中並無陳到,當時陳到遠在永安,因此沒參與罷免李嚴,考慮到陳到很早就擔任徵西將軍,護軍,級別應該不低。《公文上尚書》併為提及左、右、後三位監軍,陳到可能是其中之一。
18、中護軍偏將軍費禕、左護軍篤信中郎將丁鹹、右護軍偏將軍劉敏
中護軍是趙雲曾經擔任的官職,負責掌管禁軍,宿衞皇室,左護軍、右護軍同理。因此當時出任中護軍的費禕等人,其實都是一些文臣,雖然軍位不高,但在《公文上尚書》中的排位卻靠前。
19、護軍徵南將軍姜維(以奉義將軍遷)
姜維本是魏國將領,後投降諸葛亮。此後,諸葛亮因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讓姜維統領五六千虎步軍,加奉義將軍,這一年,姜維僅二十七歲。在《公文上尚書》中姜維的職位是護軍徵南將軍,可見當時已得到升遷。姜維的徵南將軍職位雖然要遠高於偏將軍劉敏等人,但其護軍的職位卻比劉敏的右護軍要低,而右護軍的級別要高過四徵將軍,因此姜維在《公文上尚書》排在右護軍偏將軍劉敏之後。
20、中典軍討虜將軍臣上官雝
中典軍討虜將軍臣上官雝在《公文上尚書》排名僅在護軍徵南將軍姜維之後。
第四檔
21、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張翼(以蜀郡太守轉)
庲降都督李恢逝世後,蜀漢朝廷任命張翼為庲降都督,兼綏南中郎將,駐牂牁郡平夷縣,出震南中。罷免李嚴時,張翼因為遠在南中,所以並未出現在《公文上尚書》中,但考慮到庲降都督地位的重要,排名應該不低。
22、江州都督李豐
李豐是蜀漢名臣李嚴之子,諸葛亮在表舉李嚴為驃騎將軍時,同時舉薦了李豐接任江州都督一職。(任職時間為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至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李嚴被罷免後,李豐也被解職。僅在位一年時間。
23、中參軍昭武中郎將胡濟
胡濟雖然只是中郎將,但因為擁有中參軍的職務,在《公文上尚書》中排在行參軍建義將軍閻晏、行參軍偏將軍爨習的前列。
第五檔
24、參軍討寇將軍王平(由裨將軍遷)
王平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表現突出,被諸葛亮拜為參軍,統領無當飛軍,進位討寇將軍。不過王平不知為何並未出現在《公文上尚書》中,考慮王平所任參軍的級別應該低於中參軍昭武中郎將胡濟,但應該高過同為參軍的建義將軍閻晏、偏將軍爨習。
25、參軍廣武都督廖化,領陰平太守
軍事核心:諸葛亮
一、北伐軍
主帥:丞相諸葛亮
副帥:徵西大將軍魏延、鎮東將軍趙雲(第一次北伐偏師)
主將:吳懿、高翔、吳班、鄧芝、姜維
副將:胡濟、王平、廖化等
點評:在第一次北伐時,趙雲作為偏師出征,而魏延當時想作為偏師,獨領一軍不可得。可見
在當時諸葛亮軍中,魏延的地位不如趙雲。趙雲過世後,魏延才開始帶領偏師部隊。
二、漢中軍區
總督:丞相諸葛亮
總督:丞相諸葛亮
副督:驃騎將軍李嚴、鎮北將軍漢中都督魏延
點評:由於諸葛亮從漢中北伐,諸葛亮等於是漢中真正的總督,諸葛亮出征時,則留李嚴鎮守漢中,漢中總督魏延實際上僅作為諸葛亮的副手。
三、京畿軍區
副督:中護軍偏將軍費禕、前護軍偏將軍許允、左護軍篤信中郎將丁鹹、行右護軍偏將軍劉敏、中典軍上官雝
點評:諸葛亮出兵北伐,武將全部集中在漢中,京畿地區改由一羣文官守衞。
四、東州軍區
總督:永安都督陳到、江州都督李豐
點評:東州軍區的統帥李嚴被諸葛亮調往漢中後,東州軍區早已不存在,永安都督陳到與江州都督李豐實際上誰也管轄不了誰。
五、南中軍區
前任總督:安漢將軍、庲降都督李恢
後任總督: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張翼
將領:牂牁太守馬忠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在對外戰爭上成果不大,僅遷了一部分人口到蜀地,攻佔了武都、陰平兩郡。但對內諸葛亮成功除掉了以李嚴為首的東州派勢力,從此朝中再無任何能夠制衡諸葛亮的力量,就連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也可穩定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