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其國祚長達千年,但人們對它的瞭解相對較少。到了公元3世紀,羅馬人已經征服了地中海、北非和西南歐的一些領土。但是,由於帝國的疆域過於龐大,導致了內部的眾多危機,一個皇帝力不從心,這也促成了羅馬分治。
從公元285年開始,戴裏克先實施“四帝共治”制度,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定都君士坦丁堡,從此開始,東羅馬帝國登上了歷史舞台。當西羅馬帝國崩潰並於476年滅亡時,拜占庭帝國蓬勃發展,中間歷經數次起伏,直到1453年才被奧斯曼帝國所攻滅。
如此可見,拜占庭帝國在西方紛爭不斷、波詭雲譎的世界中,持續了1100多年,期間還有諸多軍事上的重大失敗,是什麼導致了拜占庭帝國的國祚如此之久呢?
從歷史角度看,一個帝國在它的首都被佔領之前永遠不會真正宣告滅亡。君士坦丁一世選擇君士坦丁堡作為拜占庭帝國的國都所在地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它地理位置優越,極難征服。直到1204年,瘋狂的十字軍才在長時間圍困後將其洗劫,這是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陷落。又過了250年,在奧斯曼帝國的火炮之下,它才最終陷落,這正式標誌着拜占庭帝國的終結。
君士坦丁堡矗立在一個多岩石的半島上,因此,在古代,從海上攻擊它是異常困難的,金角灣是一個很好的藏兵地,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激流會使敵船失去平衡,除此之外,在守方的地理優勢下,各種各樣的麻煩會困擾着進攻者。即便是遭到再漫長的圍困,居民仍然可以從海上獲得補給。拜占庭人知道敵人必須佔領金角灣才有機會洗劫這座城市,所以他們放置了一條300米長的鐵質鏈條來保護它。還修建了各種海堤,它們只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失效過一次。
因此,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從陸路攻擊君士坦丁堡,但是這樣,拜占庭軍隊就可以集中精力建立一個幾乎無法逾越的屏障——三層重牆。
在《西方中世紀史》中如此描述
“412年,開始建造狄奧多西城牆(以狄奧多西二世皇帝命名)。這些牆長6公里,最終被一條20米寬x 7米深的護城河包圍。大約有90座瞭望塔分佈在城牆周圍。主牆有12米高,6米厚,後來又建了第二堵牆,高9米,圍繞着第一堵牆,雖然有一些漏洞,但敵人從未能夠充分利用這一點。”
而更驚人的是,其城牆由於結構問題,其十分易於修復,當部分城牆在447年的一次地震中被摧毀時,匈奴人阿提拉正在進攻這座城市的路上,但是拜占庭人設法在短短60天內完成了前面提到的第二堵牆和護城河的重建,再加上帝國擁有的秘密武器,君士坦丁堡成了敵人們不可逾越的天塹。
拜占庭人大約在839年開始與北歐人進行貿易,雖然關係似乎一直很好,但羅斯·維京人在860年襲擊了帝國,這使帝國上下為之震動。北歐海盜一路劫掠了君士坦丁堡周圍的鄉村,並從海路襲擊了這座城市,但即便準備倉促,北歐海盜們還是沒能突破城牆。更為神奇的是,而後拜占庭人和維京人成了僱傭與被僱傭關係。
主教奧托編纂的《編年史》中記載:
“874年,維京人和拜占庭人簽署的條約中的一項條款確保了維京人們必須把人送到拜占庭帝國服兵役。在10世紀初短暫的敵對時期之後,該協定得以延續。自911年開始,維京人開始定期為拜占庭人而戰;以至於他們被賦予了一個名字:‘瓦蘭吉衞隊’”
而且,這些人也是皇帝的私人衞士,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戰鬥力和巨大的體型而聞名。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瓦朗吉安衞隊在保持帝國完好無損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並經常徹底改變一場戰鬥的走勢。
其經典戰例不勝枚舉,包括在鎮壓倫巴第起義方面的重要作用,這場起義在1018年拜占庭在扎拉取得決定性勝利而達到頂峯。而即使在失敗的情況下,這些人也表現得很光榮,比如在1071年的曼齊克特戰役中,他們一直堅守在皇帝身邊,直到他們全員戰死。
拜占庭帝國在7世紀時看起來似乎陷入了可怕的困境,因為在阿拉伯軍隊的攻勢下,拜占庭帝國在埃及、敍利亞和巴勒斯坦的領土全部丟失。很快,這些入侵者將目光投向了君士坦丁堡,但在673年,一個名叫赫利奧波利斯的卡利尼科斯(Kallinikos)的人發現了一種能夠造成令人難以置信的恐怖武器。後來它被稱為希臘火。
在《大英帝國百科全書》中,對希臘火有着明確的介紹:
“希臘火是一種液體火焰,通過虹吸管投射出來,能夠在水中燃燒。”
即使在今天,關於這種非凡武器的組成仍存在爭議。潛在成分包括硫磺、硝化物、磷化鈣和松脂。
它的發明是及時的,因為它是抵禦阿拉伯人入侵的關鍵因素,並很大程度上幫助君士坦丁堡在兩次圍困中倖存下來。一些歷史學家將希臘火的影響與20世紀核武器的影響相提並論;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武器的被攻擊方都不知道剛剛擊中了他們的是什麼。
事實證明,希臘火對保加利亞人和羅斯·維京人也很有用。如果沒有這種武器,也許阿拉伯人會在7世紀入侵君士坦丁堡的過程中取得成功。
1097年圍攻尼凱時首次使用的配重投石機,是拜占庭武器發揮作用的另一個主要例子。與以前的型號不同,這種武器可以投擲炮彈,而不需要使用30-40個人(他們必須拉繩子)。它比它的前身更容易操作,更精確,而且可以把投射物扔得更遠。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卻最終導致了拜占庭帝國滅亡。1453年,奧斯曼帝國使用重型投石機和火炮最終擊穿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雖然這些巨獸們每小時只能發射一發炮彈,但它重達700公斤的石炮彈撕裂了“無法穿透”的城牆,並將拜占庭帝國送進了歷史名詞的範圍之中。
歷史學家認為,現代國家可以從拜占庭人的外交中學到很多東西。儘管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力量從未超過14萬名士兵,但它還是設法擴張,並將可能的敵人如哥特人、波斯人、匈奴人、保加利亞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和諾曼人擋在了門外。雖然他們打了許多敗仗,但由於他們的外交能力,他們也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在《拜占庭帝國通史》中有關於外交的如下記載:
“在派往外國任何外交使團之前,大使們都會得到全面的簡報,以便他們充分了解他們訪問的地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他們不僅知道帝國的目標,還知道他們訪問的國家宮廷中的任何事態發展。”
同時,除了史書描述之外,拜占庭人建立的外事機構“蠻族情報中心”還會從附近地區收集信息。這些數據包括有影響力人物的檔案,可以收買者的詳細信息,國家起源於何處,他們會印象深刻的東西等等。多虧了這些知識,拜占庭人才能掌握敵人的弱點和他們的盟友的優勢等詳細信息。
此外,他們利用隆重的儀式歡迎外國政要也是眾所周知的國策。外國君主們會到達君士坦丁堡的皇宮,並得到大量的禮物。這些遊客將目睹這座城市令人難以置信的防禦和非凡的財富,並被完全震撼。然後,拜占庭皇帝會向他們打招呼,並承諾如果部落支持他們,就會提供財富。很少有部落拒絕他們。
最後,拜占庭人也會適時地賄賂潛在敵人;適量的黃金可以防止外國勢力宣戰。雖然涉及的金額巨大,但他們經常能夠阻止一場衝突,因此這些賄賂實際上是划算的。
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在555年達到了最大程度的擴張。但即使在其黃金時代,帝國也遭受了一場重大危機,541年的查士丁尼瘟疫造成近2500萬人死亡。而拜占庭帝國與薩珊帝國的戰爭極大地削弱了國力,使其更容易成為阿拉伯入侵者的目標。帝國的大部分領土在7世紀淪於敵手,但阿拉伯人卻未能夠奪取君士坦丁堡。
帝國在10世紀開始的馬其頓王朝期間再次擴張,但在1071年的曼齊克特戰役中受到了沉重打擊,但12世紀的科梅尼亞復辟見證了帝國的再一次復興,但1204年的劫難卻使帝國陷入萬劫不復之中。尼西亞帝國在1261年設法奪回了君士坦丁堡,但很明顯,帝國此時已無力迴天。14世紀中葉,緊隨其後的內戰和重要堡壘加里波利的的陷落摧毀了帝國的最後一絲希望。此後,帝國的生命進入倒計時,直至1453年徹底滅亡。
所有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是為什麼拜占庭帝國能夠在災難之後不斷復興的原因。但就像所有的帝國一樣,拜占庭帝國是註定要消逝於歷史長河之中的,不過它持續了1100多年,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拜占庭人的聰明才智和為國而戰的決心。
參考文獻:
《西方中世紀史》
《編年史》
《大英帝國百科全書》
《拜占庭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