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偉大領袖《奮鬥自勉》

毛偉人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不懼怕任何方面的威脅,他不僅善於與敵鬥爭,還善於“與人奮鬥”。他的出兵朝鮮的決定,就是“與人奮鬥”的最佳詮釋,這一決定使周恩來一度懷疑看錯文件,斯大林為此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朝鮮人民軍在金日成的領導下,以摧枯拉朽的攻勢將敵人壓縮至朝鮮南部。僅僅28天后,即6月28日,人民軍方面就解放了漢城。兩個月後,南朝鮮的百分之90%的地區都得到了解放。

這樣看來,勝利是就在前頭了。

然而,美國出來搗亂了。它為了自身的利益,橫加干涉朝鮮內政,可以説是沿襲了二戰以來的一貫流氓作風。7月7日,美國就已經通過操縱聯合國安理會,糾集了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組成了一個所謂的“聯合國軍”,對朝鮮進行了武裝干涉。

9月中旬,美國更加變本加厲,它集結了陸海空軍約7萬多人,在500架飛機和200架潛艇的支持下,直接將部隊開到了朝鮮西海岸,公然地入侵他國。

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左邊紅色箭頭為美軍登陸的朝鮮西海岸

朝鮮局勢危急。朝鮮人民軍面臨着腹背受敵的困境,南朝鮮軍隊於此時奮起反擊朝鮮人民軍,西北處的美軍又在虎視眈眈,形勢急轉直下。10月,平壤失守,朝鮮人民軍被美軍攔腰截斷,危在旦夕。

在這種情況下,北朝鮮選擇了向蘇聯和中國求助。1950年10月1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長金日成致電毛偉人,請求中國軍隊出兵援助。

事實上,毛偉人早在幾個月前就密切地關注着朝鮮的形勢,尤其是當美國入侵朝鮮後,他敏鋭地感覺到了朝鮮戰爭對於新生的中國會有威脅。

在美國開始針對朝鮮內戰而組建“聯合國軍”時,也就是上文提到的1950年7月7日,經毛偉人提議,周恩來主持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會議最終決定,組建一支東北邊防軍,立即開赴東北,駐守在鴨綠江旁,以便保衞邊防安全,同時也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朝鮮援助。

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東北邊防軍

7月13日,軍委擴大會議的決策開始落實。由河南、華南和黑龍江地區的部分部隊整編而成的東北邊防軍正式成立,人數達到25萬之眾,並於7月底全部運到鴨綠江旁進行訓練,準備作戰。

8月5日,毛偉人電告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8月內可能沒有作戰任務,但應準備於9月上旬能作戰。”8月18日,毛偉人再次電告高崗:“邊防軍完成訓練及其它準備工作的時間可延長至9月底,請你加緊督促,務在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準備工作。”

説來也巧,電報裏剛督促東北邊防軍於9月30日完成一切準備工作,10月1日金日成便來求助了,可見毛偉人的高瞻遠矚。

大量的史實也證明了毛偉人很早就對朝鮮內戰以及美國的干涉抱有極大的警惕性,他一開始便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比如,7月初時,美軍控制的“聯合國軍”剛剛進入朝鮮時,偉大領袖幾乎同時地作出了組建東北邊防軍的決定;再比如,從他8月5日給高崗的電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偉大領袖已經預見到了9月中旬朝鮮局勢可能會惡化的結果。

而就在10月2日,也就是金日成求助的第二天,偉大領袖就已經下決定出兵參戰了。

出兵朝鮮與否,利害關係極大。對於一個剛從戰火中走過來的新中國,再次打仗意味着不能及時地進行經濟建設。也就是説,當1950年金日成向我們求助時,我們本身也才剛剛革命勝利一年,國內經過內戰已經千瘡百孔,正是百廢待興之時。

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當時正是百廢待興之時

同時,新中國的國家財政經濟正面臨着嚴重的困難,國內還有流竄的國民黨反動派和一些地方土匪,更為致命的是,當時我們的海軍和空軍還屬於起步階段,陸軍裝備又很落後。這一切,都是出兵朝鮮所必須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偉大領袖顯然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問題,他同樣認為出兵參戰困難很多,但同時,他更認為,“參戰利益極大”。這是因為,美國發動戰爭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朝鮮一地,而是為了攻佔朝鮮後,從戰略上對新中國形成包圍圈,進而控制整個東北亞和太平洋。

而新中國百廢待興,這看起來像是壞事,其實是好事。毛偉人指出:“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一旦新中國能夠在朝鮮戰爭中出兵,進而打敗美國,那麼這對於新中國來説就是打出了國威,至少能夠保證好幾十年不敢有強敵來犯,這就在長遠上為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

況且,美國在公開宣佈入侵朝鮮的同時,還命令海軍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公然干涉我國內政。美國甚至在中朝邊界瘋狂轟炸掃射,殺傷我國東北居民。因此,不論是從當前看,還是從長遠上看,出兵朝鮮都是必須做出的一個戰略決策。

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美軍入侵朝鮮,將戰火燒到了我國東北

但是,出國作戰,尤其是同具有高度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作戰,這可不是一件美差事,必須選出一位能征善戰的驍將,為了這件事,毛偉人思索了很久,最後才確定了讓彭德懷掛帥出征朝鮮的決定。

10月4日,政治局會議召開。當大家談到了出兵朝鮮的不利情況之後,毛偉人動情地説:“你們説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機的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説,心裏也難過。”

後來,彭德懷在他的自述中講到:“我把主席的四句話,反覆唸了幾十遍,體會到這是一個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結合的指示……我想到這裏,認為出兵朝鮮是正確的、必要的、英明的決策。”

彭德懷欣然接受出征朝鮮的決定讓毛偉人異常欽佩。

第二天,毛偉人便找到彭德懷,讚揚他説:“還是你彭老總有戰略遠見。”他十分高興,又説:“有些同志,只看眼前,看不到將來,更有人被美國飛機、大炮嚇破了膽,我們過去不就是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嗎?”

10月8日,中央發佈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準備開赴朝鮮境內。同日,為了爭取蘇聯的援助,周恩來同林彪等人飛抵莫斯科。

9日,周恩來等人與斯大林在莫斯科展開談判,根據周恩來的回憶,當時他帶去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出兵與不出兵。

這兩種意見,斯大林明顯傾向於不要向朝鮮出兵,因為中國一出兵,蘇聯就得進行援助,而蘇聯一援助,美軍就有了進攻蘇聯的把柄,會使得蘇聯“有與美軍直接對抗的危險,甚至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斯大林不敢想象的。

因此,斯大林明確地向周恩來表示:朝鮮“與其進行無望的抵抗,不如早點主動撤退,以保持現有的力量,或許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他還認為,關於撤退的計劃最好馬上電告金日成,不要拖延。

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可是,不論北朝鮮人被敵人消滅,還是自己撤退,都意味着讓美軍與李承晚佔領整個朝鮮,到那時,他們完全可以陳兵鴨綠江與圖們江,進逼中國東北,美國人完全可以憑藉軍事優勢從空中、陸地、海上隨時入侵中國,還可以與蘇聯進行對峙,這個後果蘇聯也不好承擔。

於是,蘇聯提出了他們的設想:由中國出動一定數量的兵力,蘇聯供應武器裝備。在作戰時蘇聯再出動一定數量的空軍作掩護。但是,蘇聯的這個掩護是有前提的,就是僅限於在戰場後方行動,斯大林甚至還提出:蘇聯空軍不過鴨綠江。

然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是必須要跨過鴨綠江的,不然就起不到援助朝鮮的效果,而如今蘇聯的空軍卻不過鴨綠江,這就等於沒有提供援助。

根據事先的商定,周恩來帶去了兩個意見,現如今蘇聯不同意提供空中援助,那麼中國只好不出兵了。

10月10日,周恩來與斯大林再次展開商談,斯大林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即蘇聯空軍還沒有準備好,兩個月內無法出動飛機支援志願軍。

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蘇聯空軍遲遲未做好準備

説到底,斯大林怕了,他就是毛偉人所講的那類“被美國飛機、大炮嚇破了膽”的人。

同日,周恩來只能將談判的結果傳給毛偉人:“斯大林答覆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暫時無法支援志願軍作戰,請中央對出兵問題再做考慮。”

蘇聯的態度讓周恩來以為這個兵是一定出不成了。

然而,毛偉人經過反覆考慮,以戰略家和軍事家的非凡氣魄力排眾議,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作出了出兵的決策。

這一決策,周恩來沒有想到,斯大林更沒有想到。據當時隨周恩來訪蘇的翻譯師哲回憶,當他把毛偉人回電的消息告訴周恩來時,“周總理不相信,認為我看錯了。”

而當週恩來將毛偉人最終決定即使沒有蘇聯的援助也要出兵朝鮮的消息告訴斯大林後,斯大林更是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後來,蘇聯方面終於同意中國出兵並給予了我們軍事援助。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進入了朝鮮。10月25日,志願軍與美軍相遇,展開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第一次對抗。

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毛偉人審時度勢,科學指導戰爭,在經歷了3年的浴血奮戰後,美軍終於被中朝兩國人民軍給打怕打倒了。侵略朝鮮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後來曾回憶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是美國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將軍。”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讓中國贏得了崇高的國際威望,也體現了毛偉人作為一名戰略家的非凡之處,它代表了偉人思想的再一次勝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81 字。

轉載請註明: 偉大領袖決定:出兵朝鮮驅逐美軍,周恩來懷疑看錯,斯大林流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