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趙構是南宋開國皇帝,他是在北宋滅亡之後,唯一能力挽狂瀾的一個皇室成員,崇禎皇帝則是明末的最後一任皇帝。按常理説,作為開國皇帝,趙構應該飽受讚譽,而作為滅國皇帝的崇禎則應該受盡辱罵才對,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
趙構對宋朝延續貢獻突出,雖然失掉半壁江山,但多是遺留問題。保住大宋,開創南宋繁華的功績不可磨滅。反觀崇禎繼位之後,雖然有心恢復明朝往昔繁華,但其所為卻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甚至最終的結果也是以明朝的滅亡結束。二者相比較之下,相形見絀,但有趣的是趙構本人卻被罵得狗血淋頭,反而是丟掉江山的崇禎皇帝被眾人同情。
有實力卻無作為的趙構
首先,説一下趙構的情況。作為在北宋末期的混亂情況下,能夠力挽狂瀾並建立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抵擋住了當時金朝的進攻,保住了宋朝的一半江山,為趙家皇室留下了僅有的體面,這是他值得被稱頌的地方。但是他在擋住進攻的同時,卻沒有選擇去奪回原有的失地,這也是他被責罵千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南宋逐漸穩定之後,趙構完全完全有機會,也有實力派遣軍隊去收復失地。並且,當時岳飛已經攻打到了朱仙鎮地區,金朝的軍隊在岳飛的攻擊之下節節敗退時,如果此時繼續進攻,把北宋末年所丟掉的地區重新收回來的可能性將變得極高。
但可惜的是,當時的趙構出於一己私利選擇了求和。他與當時的金朝簽訂了《紹興和議》,獲得了短暫的、可以和平共處的時間。對於這件事情,趙構的解釋是不想再徒遭殺戮,想讓百姓安居樂業,但實際上呢?
發展經濟是為了湊錢進貢?
事實的真相其實是,這個皇帝貪膽小怕事,很怕自己這一點土地都無法保留。當然這種畏懼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就是來源於皇位歸屬的擔憂。他對於金朝彷彿有一種天生的懼怕,寧願割地賠款也要換取暫時的和平。不過除去膽小怕事之外,趙構在位時,也確實發展了南宋的經濟,這一功績毋庸置疑。
不過,經濟迅速發展所帶來的金錢,卻並沒有充盈南宋的國庫,反而都被送給了金朝。於是,後世有人分析,當時的趙構之所以選擇迅速發展經濟,並不是因為他認識到了經濟的重要性,而是為了能湊足進貢給金朝的錢,不得已才選擇發展經濟。
皇帝的名氣還不如一個將軍
任用奸佞之臣也是趙構承擔罵名的主因之一,他任用的奸臣中,就有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秦檜。趙構在位期間,做過的、被世人牢牢記住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姦臣秦檜勾結在一起坑害了忠臣岳飛。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説,趙構的名氣有一半要得益於岳飛,甚至很多人只知岳飛不知趙構。
岳飛的名氣越大,趙構這個害死岳飛的昏君就越令人唾棄,這是造成這位開國皇帝被罵了千年的根本原因。雖然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但如果真要細數他本人成就的話,其實並不多,反而是做的一些蠢事比較多。
除了亡了明朝,崇禎還做過什麼?
反觀崇禎皇帝,雖然斷送了整個大明的江山,明朝在他的手中走向了滅亡。但是,這個皇帝本身並沒有多大的錯處。首先,崇禎在接手整個大明江山的時候,明朝就已經走向了末路,當時的整個明朝存在着較為嚴重的內憂外患,而且,當時還面臨着很多其他的、以一己之力難以解決的難題。
儘管面臨着大廈將傾的局面,但是,剛剛登上皇位的崇禎皇帝,並沒有選擇放棄。在他即位之後,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努力,勤政愛民是使他飽受讚譽的主要原因。崇禎帝在位期間,曾經不止一次地下過罪己詔。與此同時,他還頻頻地向自己的子民表達拯救危局的決心。他面對明末時期的多次起義,都選擇了進行詔安,而不是滅殺。
對於明末時期的百姓生存難題,崇禎一直非常頭疼。但是,當時的局面已經不是短時間內,利用某個措施就可以輕易解決的了。百姓的困苦是朝廷內部長期積弊的結果,崇禎費盡心力也無法立刻改變這種現象。
斬大宦,得人心
其次,崇禎皇帝在即位之後,最先做出的剷除魏忠賢的決定為他贏得了民心。可以説,崇禎帝利用一個奸臣的死亡,飛快地扭轉了百姓對於明朝皇室的信任。通過這件事情,他既為自己的前路掃清了障礙,又達到了挽回聲譽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崇禎帝雖然在許多措施的實施與大臣的應用上犯了一些錯誤,但從他行為處事上來説,他確實不失為一個好皇帝。在位期間,他做出了許多為百姓着想的事情,雖然大多都沒有什麼效果,但他勤儉的生活品質和改善明朝環境的決心還是感動了一批愛國志士,這是他獲得良好名譽的關鍵。
當然,崇禎皇帝重用東林黨人、錯殺袁崇煥的行為,也進一步地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這也是他一生之中無法抹掉的污點,但瑕不掩瑜,他的良苦用心還是遠勝趙構。
結語
趙構屬於有東山再起、恢復舊日風采之勢,卻無拼盡全力的勇氣的典型,這也恰恰是令眾人所不齒的一點。同時,他夥同奸臣秦檜謀害忠臣岳飛的事情,也是致使他深受謾罵的重要一環。而崇禎則不同,他屬於縱有力挽狂瀾之決心,卻心有餘而力不足,自身能力不足以及當時形勢所迫是造成他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因此,從這方面來説,兩者的行為和結局具有本質上的不同。就像是崇禎皇帝説的一句話一樣:“朕非亡國之君,為何天下盡是亡國之象。”。明朝的滅亡之勢使得崇禎無法力挽狂瀾。明朝滅亡並不只是他一人之錯,這是明朝多代皇帝共同犯下的錯誤,因此也不應該由他一人來承擔責任。
最後,崇禎皇帝以死殉國的行為也是為他洗白的重要證據,陪同明朝一起滅亡的崇禎帝,利用這一行為獲取了大多數人的同情。當然,他在位期間的種種自救手段,也是為他塑造良好名聲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