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分餐制有助於培養節約習慣

調查:分餐制有助於培養節約習慣

達州一市民家中冰箱塞滿了提前購買的食材和剩菜剩飯。 袁馨怡攝

分餐制的好處

不僅減少了食物浪費,還能控制每個人飲食,不給身體增加負擔

減少浪費妙招

列購物清單,防止亂買控制量,吃多少做多少時刻繃緊不鋪張浪費這根弦

8月18日晚,達州市民陳曉松下班後應約,去蓮花湖濕地公園觀看水舞秀,家中已做好的飯菜,又一次被他“爽約”。“明天飯菜多半吃不完了,只有倒掉。”

8月18日至19日,記者走訪四川省內多地發現,部分家庭浪費食物現象較為嚴重,也有不少家庭食物安排“精準”,幾乎不倒飯菜。

調查:分餐制有助於培養節約習慣

成都一市民在家裏實行分餐制,避免了食物浪費。 受訪者供圖

調查

做的多吃的少,浪費現象不少

“家裏父母做飯,如果不回去吃,會提前跟他們説。碰上臨時加班或其他緊急事情,就在外面吃。”陳曉松一家五口,夫妻二人上班、一個孩子上學,只有晚飯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晚飯是正餐,都要做新菜。如果前一天有人沒在家吃,到第二天晚上多半會有多餘的飯菜要倒掉。”

陳曉松説,倒掉的原因,除了不新鮮,還因為菜油和豆瓣等佐料放得多。“比如炒肉絲,連熱兩頓過後,口味太重就沒法吃了。”

陳曉松家食物浪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老人覺得我們上班辛苦,擔心回家吃不飽,飯菜就做得多,總是會有剩。”陳曉松説。

對於樂山獨居青年林至棚來説,倒掉剩飯剩菜也是常事。“一個人生活,如果頓頓做飯,太麻煩了。”林至棚每次炒菜至少準備兩三天的分量,但常常分量做得過多。“吃了兩天,菜的顏色不好看,也吃膩了,就倒掉了。”

工作繁忙的林至棚,一般週末去超市或菜市採購一次,堆滿冰箱,這也成了浪費食材的源頭。“有時買太多了,很久沒拿出來吃,時間一長就忘記了。”兩天前,林至棚才從冰箱裏拿出四五根茄子和苦瓜扔掉。

按需做飯,避免浪費

走訪發現,不少家庭按需做飯,幾乎不浪費。

成都市民範姣家裏四口人,每天下班後的晚飯是家裏的正餐。“通常只做一個主菜,比如涼拌雞、乾煸兔子,再燒個湯,吃到第二天中午,剛好夠。”

疫情期間,攀枝花市東區市民王先生開始在家實行分餐制,每人吃多少盛多少。王先生告訴記者,剛開始時覺得有些彆扭,但試了一段時間發現,這種方式能減少食物浪費,“最明顯的就是,孩子不會像以前經常説自己碗裏的吃不下了。”

無獨有偶,成都市民吳女士每天在家做“盒飯”——按家裏每個人的飯量菜量分別裝入飯盒,“3個月前剛開始時,裝完飯盒後鍋裏還有剩。逐漸地她準確掌握每個人的飯量,炒的菜、煮的飯剛剛好。”吳女士説,以前盛在大盤、大碗裏一起吃,不知道各自吃了多少,裝進飯盒後,不僅減少了食物浪費,還順帶控制每個人飲食,不給身體增加負擔。

探討

我們該如何減少食物浪費?

不少家庭深諳浪費飯菜的原因,也各自提出避免的辦法。

“購物前,先清理冰箱,瞭解清楚還有哪些菜、還缺什麼菜,然後列個購物清單,這樣能防止亂買。”張小虎説,儘量不一次做多天的分量,當天做當天吃,能夠避免浪費。

對王先生而言,幾個月下來,已能準確把握購買第二天食材的量。不僅如此,這還讓他養成一個習慣:“工作日在單位食堂吃飯時,也會跟工作人員講明需要的飯菜分量。”

在陳曉松看來,之所以造成浪費,根源在於沒有養成節儉的習慣,“據我所知,像我家這樣浪費食物的不少,關鍵在於時刻繃緊不鋪張浪費這根弦。”

南開大學副教授劉彥平認為,家庭或個人在食物購買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費衝動,進而導致不必要的食物浪費。“應在社會羣體中倡導環保消費,使每個消費者以拒絕鋪張浪費為榮。”(記者 袁城霖 唐子晴)

【來源:四川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0 字。

轉載請註明: 調查:分餐制有助於培養節約習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