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吐蕃史/週三更新/噠噠的馬蹄(撰文)|
在上一章我們講到吐蕃趁唐朝因和親而被麻痹,從而放鬆對自己的防備之時,對唐朝發動了突然襲擊,進攻唐朝臨洮軍、寇蘭州、渭州,並劫掠唐朝在當地的牧馬。面對吐蕃的公然背信棄盟,唐廷大震,剛即位的玄宗皇帝更是將吐蕃的這一行為視作奇恥大辱,要知道當時玄宗皇帝的心態是''方欲威服四夷''。面對吐蕃的這種挑釁行為,唐玄宗直接下令取消了北伐突厥的計劃,改為集中全力對付吐蕃。
開元二年(公元714年)七月吐蕃偷襲唐朝,緊接着,在同一年的八月份,唐玄宗便頒佈了《召募兵勇敕》,''令朝廷召募勇夫壯士拔萃逸羣者'',並''令兵部侍郎韋抗、紫微舍人王珽即於朝堂簡募''。同時,要求朝廷在十日之內完成此項工作,可見唐玄宗當時的心情是何等的憤怒和急躁。此外,在這份詔書中,唐玄宗也表達了自己要御駕親征的打算,''欲親按邊疆,躬行吊伐''。在徵召勇士的同時,唐玄宗也開始進行河西隴右地區的人事調動,原來擔任擔任隴右道防禦大使和副大使李延昌和白道恭兩人因吐蕃偷襲時未曾進行有力抵抗,所以全部被罷免。然而,在選擇接替他們的人選的時候,玄宗皇帝卻犯了難。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而當時唐朝面臨的問題就是缺少將領,大唐建國之初的那批身經百戰的大將們早已隨着時間的流逝而逝去,而他們的後代也明顯沒有繼承到他們的優勢。唐高宗李治時期還有李績、薛仁貴、裴行儉、黑齒常之、程務挺等人勉強可以撐住局面,到了武則天時期基本上還是在吃李治留下來的老本,等到了其統治後期就基本上沒啥名將了,中宗和睿宗統治時期也一樣,而此時的唐玄宗手上能用的名將也沒多少,別的不提,後面大展風采的哥舒翰、封常清、高仙芝、王忠嗣等人大部分還是處於幼年狀態,甚至有的還沒出生。其實,大家自己回憶一下唐朝的名將就會發現在這段時期真的想不出來啥名將了。
(黑齒常之)
而唐玄宗在考慮出兵的時候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沒時間讓其在培養出個名將來了。所以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之下,唐玄宗只能''棄瑕錄用''前不久因伐契丹大敗而被免為庶人的前朝名將薛仁貴之子薛訥(因為此次伐契丹失敗,薛訥本人還在契丹那裏得到了一個新的稱呼''薛婆'',胡三省在資治通鑑中還對這個詞進行了註解,''俗謂婦人之老曰婆。言薛訥老曰婆。言薛訥老怯如老婦人也。''),任命其以''白衣攝左羽林將軍,為隴右防禦使''。同時,''以右驍衞將軍常樂郭知運為副使,與太僕少卿王晙帥兵擊之。''此外,為了保證此次出兵順利,玄宗皇帝更是下了血本,先是''賜訥旌節''又''敕王睃、臧懷亮、王海賓、楊楚客等並受納節度,防禦吐蕃。如臨時進退,致失權宜,便以軍法從事''。可以説給了薛訥極大的權力,當然也給了極大的壓力,如果這次薛訥還是像上次一樣出擊失敗,那麼他所面臨的可不只只是免職了。要知道上次出擊契丹失敗,薛訥還是比較幸運的,只是得到了免職的處分,但另外八位隨軍出征的將軍就不是那麼幸運了,直接被玄宗下詔處斬了。
然而在唐朝進行軍事調動的同時,吐蕃也沒閒着,在同年十月份的時候再次出兵,這次打到了唐朝的渭源。面對這一情況,唐玄宗正式下詔打算御駕親征,發兵十餘萬人,馬四萬匹。而就在玄宗下詔發兵打算御駕親征的同時,薛訥等人也與吐蕃在武街(今甘肅臨洮東)交上鋒了。當時太僕少卿隴右羣牧使王晙帥領兩千唐軍和薛訥共同進攻吐蕃。吐蕃大將坌達延率領十萬吐蕃大軍駐紮大來谷。面對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局面,王晙決定採取突襲的方式。其先是在兩千人中選取七百人作為突擊隊,讓他們穿上和吐蕃士兵一樣的衣服,剩下的人則在後方待命,一旦突擊隊出擊,便在後方擊鼓吹號角來響應他們。突擊的時間則定在晚上,因為晚上大家都看不清人,容易製造混亂。果然到了晚上,唐軍按王晙的計劃行事,吐蕃軍隊先是以為唐朝大軍來進攻自己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緊接着又發現又穿着和自己一樣衣服的人在四處殺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自保也只能四處出擊了,結果十萬吐蕃大軍開始自相殘殺了,就這一晚上,自相殘殺造成的吐蕃士兵傷殘率可達十分之一。在取得重大戰果後,王晙率兵奔赴武街與薛訥會合,再次夜襲吐蕃,吐蕃軍隊徹底亂了陣腳,王晙與薛訥前後夾擊,吐蕃軍隊大敗,向洮水方向出逃,薛訥率唐軍主力緊追不捨,雙方於長城堡再次交鋒,吐蕃一方再次大敗,唐軍''斬首一萬七千級,獲馬七萬五千匹,羊牛十四萬頭。''唐朝取得了十幾年了對吐蕃最大的一次勝利。至此,吐蕃此次對唐朝的進攻以全面失敗而告終。不過唯一有點遺憾的地方就是,在長城堡會戰的時候,薛訥軍先鋒、太子右衞率、豐安軍使郎將王海賓戰死沙場,但其原因是因為''諸將嫉其功,按兵不救,海賓以眾寡不敵,歿於陣。''事後,唐玄宗念起為國盡忠,不僅對其進行了追封,還將其子養在宮中,他的兒子不是別人,就是後來''佩四將印,控制萬里,勁兵重鎮,皆歸掌握''的王忠嗣。
(王忠嗣)
前線捷報傳來,唐玄宗十分高興,也就停止了自己的親征計劃,對此次有功之臣進行了大規模的分封。當然,雖然唐玄宗此次集中全力擊退了吐蕃的進攻,但是唐朝的重點還是放在了突厥那邊,於是在戰爭結束收拾戰場的時候,唐玄宗還專門下詔要求吐蕃士兵的屍體各地也要埋葬,同時派使者前往吐蕃''宣恩於金城公主'',似乎是要和吐蕃進行再次談判。但是似乎沒有取得什麼進展,估計吐蕃對於此次的失敗一直耿耿於懷,不甘心就這樣退步屈服,時刻準備着再次進攻。果然,第二年,唐玄宗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吐蕃便聯合後突厥汗國共同進攻唐朝,不過這次進攻的不是河西隴右地區,而是西域地區。結果再次被唐朝的北庭都護使擊敗。但是吐蕃還是不死心,同年又和大食聯合,進攻拔汗那,立阿了達為王。原拔汗那王兵敗,求救於唐。唐監察御史張孝嵩率兵萬人,出龜茲(今新疆庫車,當時為安西都護府治)西數千裏,攻阿了達於連城。是役,張孝嵩親自披甲執兵督士兵急攻,自午前至傍晚屠其三城,俘斬千餘人,阿了達與數騎逃入山谷。西域諸國大震,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再次得到提升,吐蕃的計劃又一次失敗。
面對唐朝國勢的日漸上升,吐蕃也開始思考是否要調整對唐政策,但是直到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吐蕃才徹底下定決心與唐求和,但當時的主動權已經轉入了唐朝手中。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舊唐書》、《冊府元龜》等
吐蕃史(因為最近沒辦法直接粘貼鏈接,想看往期的朋友可以複製下方標題返回首頁搜索哦!)
吐蕃史 | 我們的王從天上來的,還是連續七個
被砍死的贊普,吐蕃版“太康失國”,是神話還是陰謀?
君臣合作下的王子復仇記,吐蕃版的《哈姆雷特》
吐蕃史 | 返老還童、活埋,五贊王時代有多少傳奇故事?
吐蕃史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贊普淚滿襟
吐蕃史 | 撿漏吞併女兒國,松贊干布爸爸南征北戰的日子
吐蕃史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松贊干布13歲就成了沒爹的娃
吐蕃史 | 生於何時又死於何時的松贊干布
吐蕃史 | 番外篇:藏人史籍記載的的“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史 | 番外篇:藏人史籍記載的的“文成公主入藏”故事(下)
吐蕃史 | 連滅兩大家族,建立中央集權
吐蕃史番外篇:和文成公主並列的異國公主,和她們的宮鬥故事
吐蕃史:松贊干布的“安內”:創文字、建立盟誓、遷都
吐蕃史:松贊干布的第二次整頓內政
吐蕃史:與大唐的一次聯合軍事行動
吐蕃史:松贊干布的“晚年”時光
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吐蕃史:唐蕃“西域之爭”(上)
吐蕃史:唐蕃西域之爭(中)之“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的失敗
吐蕃史:唐蕃西域之爭(下)之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吐蕃史:從芒松芒贊到赤都松贊
吐蕃史:敲響噶爾家族滅亡喪鐘的一場內亂
吐蕃史番外篇:赤瑪倫——吐蕃王朝的“武則天”(上)
吐蕃史番外篇:赤瑪倫——吐蕃王朝的“武則天”(中)
吐蕃史番外篇:赤瑪倫——吐蕃王朝的“武則天”(下)
吐蕃史:走向覆滅的噶爾家族
吐蕃史:老祖母庇佑下的新贊普(上)
吐蕃史:老祖母庇佑下的新贊普(下)
吐蕃史番外篇:''嫁子反嫁父的和親公主''
吐蕃史番外篇:金城公主到底有沒有生孩子?
吐蕃史:赤德祖贊統治下的吐蕃與唐朝的和與戰(一)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