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研人員正在展示培育的玉米種子。資料圖。圖/新華社
這兩天,一份為青年科研人員減負的文件備受關注。
據報道,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針對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重等突出問題,提出不少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其中,“不得要求青年科研人員參加應酬性活動”等內容受到廣泛關注。現實中,從一些科研社交平台的反饋看,地方院校的“青椒”羣體在入職後普遍面臨“行政瑣事與人際應酬纏身、大量佔用教學科研時間”的困境,這些不體現在聘任合同和考評標準中、不計入工作量,卻又無法推卻的額外事務,嚴重阻礙了正常的學術生產。
此次“減負專項行動”明確提出“確保青年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日用於科研的時間不少於4/5”“不得要求青年科研人員參加應景性、應酬性活動、列席接待性會議”等措施,無疑體現了管理部門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而這些內容也在某種程度上對科研工作的內容和性質作出了明確界定,有望讓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迴歸純粹,減少雜事之擾。
事實上,這並非有關部門第一次部署關於“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的舉措。2018年和2020年,有關部門就曾兩度發佈“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的專項通知,一些具體措施在推進解決青年科研人員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等明面的、共性的問題上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可以説,正是因為此前的“1.0版”和“2.0版”所取得的成效,所以有關部門才在“3.0版”中進一步細化了相關規定,試圖以更具針對性的舉措,進一步破除困擾青年科研人員的相關樊籠,盡最大努力保障青年科研人員的權益。
青年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工作。資料圖。圖/新華社
就像此次引發輿論熱議的“不得要求青年科研人員參加應酬性活動”,就極具針對性和貼近性。現實中,青年科研人員常常會被困在表格和文山會海之中,雖然內心對這些活動不願參加,但迫於晉升壓力、與同事、上級人際關係處理等考量,卻不得不參加一些迎來送往、應酬性的活動。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青年科研人員專心科研的熱情和衝勁。
青年科研人員是最具活力和衝勁的人羣之一,要是能在最具衝勁的時候,將精力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不僅僅能夠為未來的進一步研究打好紮實的基礎,有時候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如若在最具精力的時刻被行政瑣事與人際應酬所纏身,無疑不利於其進行日常的科研工作。
現在,這樣的現實和困擾無疑得到了相關方面的正視,此次《通知》將這些內容列入減負清單,已經表明了決策層解決這些困擾青年科研人員現實問題的決心。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嚴格的落實。接下來,各科研機構需要認真領會《通知》所傳達的精神,加快落實相關舉措,尤其是那些針對性的部署,要用制度性的、科學的評價機制,讓青年科研人員放心、安心搞科研。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前所説,這些行政瑣事與人際應酬不體現在聘任合同和考評標準中、不計入工作量,因此,在考評機制的搭建過程中便難以量化。就此去看,要想進一步解決這類問題,科研機構顯然需要在落實的過程中搭建更為科學完善的意見反饋機制,採取更透明的監督模式,保障青年科研人員的權益。
青年科研人員擔負着科學事業的未來,解決這一羣體的職業焦慮和生存難題,對於國家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減負行動3.0”是一個好的開始,其成效如何,還有待各高校與科研機構制定與其自身相匹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減輕青年科研人員的負擔,讓其輕裝上陣,產出成果。
撰稿 / 公羽(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師)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