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來,學校共完成了13個工種,25個班次的海外企業員工技能培訓和工業漢語培訓,1萬餘人日培訓量。”11月20日,在 “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國際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上,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安江英向與會代表介紹了該校在“走出去”辦學上的成果。
安江英介紹,2019年8月,學校在贊比亞成立第一所海外學歷教育職業院校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中贊職業技術學院),這是我國高職院校協同企業“走出去”在海外獨立舉辦的第一所開展學歷教育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目前,7門專業教材已經在中贊職業技術學院投入使用,由該校制定的37項課程標準已納入贊比亞國民教育體系。
2021年9月3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批准設立的“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以下簡稱基地)落户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目前,該校完成了100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術骨幹來華進行“中文+職業技能”培訓,招收了“一帶一路”沿線1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校學習。
“高職必須伴隨‘走出去’的企業才能‘走出去’。”安江英介紹,這是高職國際化辦學的要求,也是必然途徑。我國企業在“走出去”時,也需要我國高職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論壇上,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謝承傑介紹,中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在亞非拉等國家投資建設了大批礦業項目,產品涉及40餘個有色金屬品種,境外出資企業本土員工近50萬人。“但是,由於合作國整體工業化基礎相對薄弱,員工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職業教育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迫切的經濟發展需要,企業在海外發展過程中缺乏高質量專業技術人才保障。因此,有色金屬行業在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領域進行了若干有益的探索。”
謝承傑介紹,自2015年起,有色金屬行業依託中國有色礦業集團駐贊比亞企業,組織國內10所高職院校在贊比亞積極探索校企協同培養本土人才的新模式。2021年,為了更好地賦能海外企業,服務合作國就業,該中心還與山東省教育廳、甘肅省教育廳合作,組織了近50所國內高職院校與大型中央企業和特大型地方企業合作,啓動了在剛果(金)、幾內亞、印尼、蒙古、老撾、塔吉克斯坦等11個國家,建設中國海外職業技術學院的工作。
“這不僅解決了企業‘走出去’的人才保障問題,還創新了我國職業教育海外辦學新模式。”謝承傑説,這契合了“一帶一路”國家勞動力市場的要求,提高了當地年輕人的就業競爭力,增進了中外雙方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隨着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踐,各國民眾學習中文、瞭解中國的需求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各國年輕人看好中國機遇,既想學習中文,又想掌握職業技能,由此催生了‘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迫切需求。”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在基地落成典禮上説。
“作為與經濟社會和生產實踐聯繫最緊密、最直接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在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安江英表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