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能”的朝代15個皇帝14個窩囊廢,卻有承前啓後的意義
話説中國歷史上經歷了32個朝代到底哪個才是最無能的朝代呢?答案既不是最後一個沒落的清朝,也不是敗於農民起義的元朝。而是要早於他們百年之前的晉朝。那為什麼説晉朝是中國最無能的朝代的?因為按年份來算,它是中國最夭壽的朝代,115年的歷史中出了15位皇帝,其中14位都是短命又沒用的,甚至連傻子都可以當皇帝。唯一還稍有建樹是開國皇帝。而按時代氛圍來看,兩晉時期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以及八王之亂等等的各種紛亂接踵而至,竟然沒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平定得下來。而且兩晉時期中國北方徹底淪陷在了135年的動盪時光裏,以至於國力的急速衰退。看來如此窩囊的一個朝代只配淪為歷史的墊底了。可是你敢相信如此沒有用的一個朝代卻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時代,儘管它窩囊又沒用,又創造不出絲毫建樹,可是它處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最關鍵的轉折的時刻。當我們跳出這個朝代本身來看,歷史賦予它的承上啓下遠遠地超過它本身能力,毫不誇張的説正是先有它的存在才會有了之後的“隋唐盛世”。它給歷史留下的意義遠高於歷史對它的評價。那麼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朝代?為何會有如此兩極分化的表現呢?一切都是來自時代背景賦予的特徵。沒用的皇帝我們都知道晉朝始於公元266年,結束於公元420年。分為西晉和東晉,由於皇帝成員均為司馬姓氏的後裔,所以它有個別稱叫作“司馬晉”。晉朝的開端就是西晉的晉武帝司馬炎所建立,他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並改國號晉,將首都定在洛陽。他在位26年間積極致力於革新政治、振興經濟,讓整個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可惜到了司馬炎之後,司馬家族後代不是碌碌無為,就是沉迷酒色,短命早亡更是不在少數。要知道,這其中最長在位不過24年還沒有幹過他的老祖宗,最短的只有1年,平均每個皇帝在位時間不過7、8年之久。皇帝和走馬燈一樣地換也註定了這個時代安穩不了。它的14位皇帝中,司馬紹、司馬衍、司馬嶽、司馬穆這四位都是在二十多歲早逝,雖然歷史上對他們的死因諱忌莫深,不願詳談。但是死於風華正茂的年紀,想必不是被人謀害就是死於意外。畢竟在司馬家族這樣的故事可不少發生,司馬丕就是吃丹藥中毒而死,司馬衷和司馬熾就是被人毒死的,司馬鄴是遭到俘虜後被殺,還有2位皇帝司馬睿和司馬昱更是做了一輩子的傀儡皇帝。要説以上幾位皇帝是出生時候時局不好,只能聽天由命任憑發落倒也説得過去。但是還有2位皇帝死的更是窩囊,他們是生生地被棉被給捂死的。一位是東晉最後一位皇帝司馬德文,因為劉裕的謀朝篡位想要逼迫他自殺,但是晉恭帝不願飲鳩服毒,隨後就被刺客用棉被捂死了。至於另外一位司馬曜則是死的跟開玩笑一樣,一日司馬曜醉酒後跟自己貴人生氣,還説要廢了她。明眼人都知道這只是他的一句戲言,説不定第二天酒醒起牀就忘了,可是這貴人聽進去了,當晚她就找了一羣宮女用一牀被子捂死了他。被自己的貴人弄死,孝武帝可是歷史第一人啊。值得一提是,這裏頭還出了2位傻子皇帝,一個是開國皇帝的繼任者司馬衷,不要提他的無能管不了藩王才導致的八王之亂,甚至他給人的感覺是連基本的智商都沒有。據説有一次早朝之時,底下的大臣彙報哪個地方糧食欠收致使災荒,老百姓都餓得飢腸轆轆。司馬衷來了一句“(沒有糧食百姓)何不食肉糜?”,讓人無語至極。還有一位叫做司馬德宗,《晉書》對他的記載:“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意思是説他不會説話,也不會分辨冷熱。這恐怕已經不是單純的傻了,是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了吧。動盪的時局所以皇帝的窩囊就必定導致了時局的不穩,就如同這晉朝而言,大部分時候上一個皇帝埋下的禍根就在下一代身上引爆了。哪怕是最有傑出貢獻的司馬炎也不例外。司馬炎雖然自己能管理出太康之治,但是他留個最大的禍根就是分封藩王土地。他明知西漢分封藩王的造成的滅亡卻仍不吸取教訓。在他執政期間還在大肆的分封藩王。雖然這些藩王沒有在他有生之年造反。但是司馬炎一死晉朝立刻就爆發了八王之亂,紛爭直接影響到他的繼任者,甚至往後十幾代的子孫輩,所以才會有長達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再加上這之後每一任帝王面對以下犯上的藩王和國家的動盪,拿不出應對的辦法和有勇有謀的能力,年少的不成氣候,年長的貪圖享受,那麼只能是任人擺佈的命運了。尤其前四位皇帝被這八王之亂折騰的不像樣子,西晉遭到這麼一番折騰早就氣數已盡,最後一任的司馬鄴甚至全家都被劉聰所殺。逃到建康去的司馬睿雖然繼續建立東晉,也不過是個傀儡皇帝,自己手上都沒有實權,更不要期待自己的後輩能有什麼手握大權的主,再加上自己的子孫輩裏胸無大志,更無建樹的泛泛之輩是在是太多了,所以整個東晉政治也好不到哪裏去。最後也只能走向滅亡的道路。緩衝中間帶雖然這晉朝確實太不中用,但是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的。首先是它幸好沒讓漢民族滅亡,因此可以繼續延續漢人統治社會。雖然各民族的勢力在不斷向內擴張,但是相比與文化的衝突對峙,倒也在同時期讓不同民族和漢族往來溝通、飲食文化相互影響、得以融合,如今我們能看到的五十六個民族共繁榮的景色就是從晉代開始,它很好的為上下兩個強勢朝代的接壤留下的緩衝和蓄勢。其次晉代對於文化思想沒有多大的限制,或者説沒有精力去統一思想。所以才會有儒、釋、道等多方思想的百花盛開,而不是被早早的扼殺在搖籃裏。而且晉代各位帝王雖説治國能力一般般,但大多追求藝術,喜歡舞詩弄文,自我造詣頗高。例如他們中有書法家、玄學大師,哪怕是儒生模樣的也佔了大多數。如果不是硬要按了皇帝的職位,想必也能當個文人墨客,傳個流芳百世的作品給人銘記吧。最後是晉代的時代屬性。它上接三國,下傳南北朝。一來它很好的完成滅三國,通天下的任務,能短暫的統一天下,形成一統江山的萌芽。雖然它存在的時期沒能控制住各地紛亂的局面,但在它之後的劉裕平定諸亂,憑藉軍事力量奪得帝位,終於明白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重要性。自此各個朝代的皇帝都不會再有大規模的分封土地給予他人之行為,杜絕對皇位有威脅的禍根。這可都是晉朝給予他們的血淋淋的前車之鑑啊。要真沒有晉朝的存在,不知道這樣的錯誤還有多少個皇帝要犯多少次,這中國歷史都不知道要改寫多少次呢。小結: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晉朝的時代特徵。其實每個朝代存在都是有利有弊,不是我們能一概而論的。“康乾盛世”也有文字冤獄的盛行,“焚書坑儒”的秦朝也有着“車同軌,書同文”的大統。一無是處的晉朝難道不存在它的價值嗎?我們作為歷史的旁觀者如今看到並不是整個歷史的全貌,而是隻能通過幾個大事記來串聯起對某個朝代的印象。尤其是離我們很遠的魏晉南北朝,單單從皇氏的政變去評價某個朝代顯然是不全面的。不過晉朝的歷史也能給我們相應的啓發,一個時代想要安穩發展、繁榮向上就必須先保證它的制度和統治的穩定。當最高權力都處於搖搖欲墜和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又如何能保證天下蒼生的安全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