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課程·場景·方式
昌化一小課後服務的立體化構建
臨安區昌化鎮第一小學充分挖掘優秀教育資源,為學生定製多維的菜單課程,努力拓寬課後學習場景,積極變革學習方式,以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個性化的學後託管需求,更好地踐行了“崇真務實,致知力行”的校訓。
深度挖掘教育資源
學校深度發力,實行“一核三元”新舉措,以“家委會”為核心設立“義工部”“社團部”“培訓部”,尋求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公益模式,建立多方聯動機制,實現社會資源共享共建。開學之前,學校向教師發出倡議,填寫“學後拓展課程開發意向表”,共收集到33位老師的課程設計方案;9月1日,在“開學第一課”上聘請了6名紮根基層的行業翹楚作為學校首批校外輔導員;9月12日,又招募了44名自願參與託管服務的家長志願者。經過“入職”培訓,他們佩戴“工作證”,走進學校的學堂、操場、廣場、涼亭,為學生講家鄉好故事、傳播文明好風尚,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學習世界,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課後服務志願者培訓
多維定製菜單課程
學校從“校級”“年級”“班級”等多個維度定製“X˙Y˙Z”菜單課程。“X”課程是指看護性質的基礎性託管服務,學生在“教師”的管理下,自主完成作業、預習、複習等;“Y”課程是根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化需求,精準確定授課內容,在同年級中同步實施的課程,如課外閲讀、詩歌積累、體育鍛煉等;“Z”課程是通過調查問卷和座談會等形式,溝通“教師”個性特長與學生真實需求,量身定製的拓展類課程。這類課程的內容非常豐富,有“攝影”“篆刻”“圍棋”“航模”“智能機器人”等校級精品課程,也有“書寫”“繪畫”“朗讀”“摺紙”“籃球”等班級課程。週二、週四實行“X+Y”課程,週一、週三、週五實行“X+Z”課程,引進的校外師資主要服務“X+Y”課程,為校內教師開展業務學習和召開工作會議騰出了時間和空間。
課後服務的拓展課程
努力拓寬學習場景
學校“X˙Y˙Z”菜單課程的設置,讓學生在2小時的學後託管服務時間裏,從教室裏走到教室外,走向圖書館、詩歌社、計算機室,走向操場、菜地、廣場……學習場景不斷拓寬,學生在印園、文昌苑、武隆廣場這樣的“實境課堂”裏聆聽關於學校關於家鄉的故事;在計算機室、陶藝室、鋼琴舞台這樣的“指尖課堂”用靈活的雙手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而像詩歌社、播音台這樣的“有聲課堂”讓學生的聲音有了温度,有了力量。在“有聲”“有色”“有情”“有境”的學習場景中,學生學得有滋有味,輕鬆自在。
積極創新學習方式
學後託管服務所開設的課程,特別是拓展類課程,對創新適合自身課程特點的學習方式有着更為迫切的要求。昌化一小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根據課程固有特點,積極探索集實踐、體驗、探究為一體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世界聯結,學習過程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融通。我們把學生帶到昌化國石城實地走訪、調查,學生親耳聽專業人員介紹,親眼看擺在眼前的實物,甚至親手去觸摸石頭的紋理,感受想象它的演變過程;我們把學生帶到食堂後的菜園地,學生們在翻過的土地上施肥、澆水,跟着科學老師一起改良土壤,深度體驗勞動的智慧和帶來的樂趣……從形式上看,主要有實地參觀學習,勞動操作學習,體驗感悟學習、設計展示學習、情景表演學習等。
為了保證學後託管課程的順利進行,學校成立“學後託管”安全保障小組,組建配備活動管理員、值班教師、後勤安保、心理輔導員、校醫的安全服務隊伍;建立安全應急預案,完善安全責任事故處理程序;明確學後託管服務人員責任,特別制定了外聘輔導員、家長志願者的管理制度,通過培訓職責明細,“持證上崗”;實行校級領導巡查制度,家委會成員巡視制度,落實嚴格的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切實做到全面規範管理,力爭在制度的保障下做精做細,確保每次活動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安全。
來源:藍媒聯盟·臨安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