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教師向下“紮根”,向上發展?西南醫科大學有“秘籍”
來源:川觀新聞
近日,在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西南醫科大學醫學影像系教師辛頁(舒健、唐光才、李明星)團隊代表四川省參賽並進入決賽,取得新醫科中級及以下組一等獎。這意味着該校在全國性教學競賽最高獎項的又一新突破。
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頒獎現場。
近年來,西南醫科大學教師在各類校外高級別教學競賽獲獎超120項。該校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師發展,在已開展三屆的高校教師教學創新競賽中,獲得兩次優秀組織獎,參賽教師在全國一等獎,省級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中均有收穫。
頻頻獲獎,是教師高質量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最好佐證。成績背後,離不開西南醫科大學以“託底-提中-拔尖”金字塔型模式培養教師,以 “三航計劃”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以“制度-培訓-競賽-平台-項目”五位一體立交橋拓展教師發展路徑。
西南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田梓燚參加教學競賽。
向下“紮根”,為新教師專業成長託底
“近年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作為綜合性醫科大學,新增了大量高學歷、年輕化的新教師,他們大多畢業於非師範專業,缺乏系統的教育學知識和基本技能。”西南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何濤坦言道,部分教師的專業背景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思想政治素質、師德水平、專業化水平和綜合素養等均需提高。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對於新進教師,學校開展了“啓航計劃”,包括崗前培訓、新進教師校本培訓,以及教學基本功專題培訓班等。“我剛到學校時,通過崗前培訓、校本培訓等方式,對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師德師風等專業知識進行系統學習,並通過多次試講掌握教學基本功。”據西南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田梓燚介紹,作為一名思政教師,為了給學生上好課,她還通過聽課以及向前輩教師學習,從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等各方面強化專業知識,努力提升專業素養。
為了進一步築牢基礎,藉助學校“五位一體”教師發展立交橋,田梓燚積極參與各類發展培訓、教學競賽,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職業素養、數字素養與人文素養。進校短短三年,她在校內教學創新競賽中就獲得了二等獎,在四川省高校“概論”課教學研究會年會教學競賽中獲得了特等獎的好成績。
西南醫科大學教師開展智慧教學。
田梓燚的成長變化,是該校新進教師的一個縮影。何濤表示,“學校已連續4年開展新進教師校本培訓,包括師德師風、心理健康、學校政策解讀、醫學教育發展與改革趨勢、現代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教學經驗分享及等專題模塊培訓,幫助新進教師熟悉學校管理制度、快速融入工作崗位、提升教學水平,努力建設一支職業素養好,業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並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教師隊伍,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向上發展,助力老教師提中、拔尖
“打開這扇門,意味着責任和重擔,”8月22日,在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得獎後,辛頁在朋友圈發出感慨。作為在西南醫科大學任教十餘年的“老教師”,辛頁正行進在青年教師經由 “提中”邁向“拔尖”的道路上。
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現場。
根據“三航計劃”,為像辛頁這樣的正在走向成熟的教師量身定製了不同的發展路徑:比如針對成長中的青年教師啓用“護航計劃”,培訓形式既有全校性的集體講座,也有小班制的研討、沙龍活動;針對骨幹教師則為“領航計劃”,主要開展教學改革、教學競賽等專題培訓班,培訓與研討相結合,參培老師既是學員,也是主講。
在這樣持續的培訓學習中,辛頁的教學觀念和方式也在不斷更新。“比如以前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負責聽,課堂上僅有少量問題的交流,但現在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充當促進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和探索,把控整個課堂節奏。還採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入教學。教學方式的改變,讓學生有了更靈活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辛頁介紹説。
西南醫科大學參賽教師進行集中打磨。
據介紹,近年來,西南醫科大學先後組建“骨幹同輩互助班”、“教學新秀成長班”、“PPT製作訓練營”等,開展系列培訓67場;組織開展線上教學、雙語教學、教學創新競賽及“金教鞭獎”評選等校內教學競賽15場,遴選、打造教師參加校外高級別教學競賽並獲獎120餘項。
為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建成特色鮮明的西部高水平醫科大學持續注入力量,何濤表示,下一步,學校將持續建設和完善“五位一體”教師發展立交橋,助力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共建共享優勢,廣泛開展從省內、成渝地區、中西部地區到全國的不同層面的校際合作,構建教師發展共同體,探索聯合開展集中培訓、研討沙龍及教學競賽等機制,通過跨區域協同助推學校教師培養的高質量發展。(瀘州觀察 張其 西南醫科大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