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處事深謀遠慮,書生能當官亦能剿匪

曾國藩,這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以一鄉村農家子弟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梁啓超曾説: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澤東曾説: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這樣一位大人物,身上一定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近日在看唐浩明先生的《曾國潘》套書,擬整理篇章,取其精華,自勉,他勉。

曾國藩:處事深謀遠慮,書生能當官亦能剿匪

01拒絕巡撫辦團練之邀

1853年,時任禮部右侍郎的曾國潘因母親亡故回鄉守制。此時太平軍正一路高歌從廣西打到長沙境內。

原湖南巡撫駱秉章因丟失數州縣而被革職,新到任的巡撫張亮基愁得團團轉,找到了當時在家鄉新寧辦“楚勇”並取得了朝廷與太平軍作戰以來第一次勝利的江忠源,江忠源向張亮基推薦左宗棠。

左宗棠二十歲在鄉試中舉,但此後會試屢試不中,後來乾脆不考了,在家鄉買下幾十畝水田隱居。雖然隱居,但心還是憂天下。

這些年來,左宗棠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朝廷的腐朽、官場的腐敗、朝廷綠營軍的無能,看得非常清楚。

太平軍洪楊起事是因為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不僅戰鬥力強,還得到百姓的擁護。要平息太平軍,朝廷的綠營軍完全指望不上,只能仿照過去清除白蓮教的方式,組織團練,從團練中練出一支有力的軍隊來。

他知道湖南境內很多縣都有有志之士在辦團練,但沒有一個牽頭的人。思來想去,他向張亮基推薦曾國藩。張亮基即刻寫了一封寄予曾國藩,邀請曾國藩為桑梓父老着想,出山來長沙辦團練。

曾國藩:處事深謀遠慮,書生能當官亦能剿匪

曾國藩將信仔細地看了兩遍,拿不定主意是否出山。他早就聽説過湖南官場腐敗,這個巡撫他也不熟,而且這些年來也相繼聽到了些地方在辦團練,成效不大。更重要的是,百姓不擁護。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團練?

他將一直待在家鄉,隨朋友羅澤南正辦團練的四弟叫進內室,詢問四弟團練情況。四弟説辦團練的經費是由各族按人頭收的,有族長趁此機會謀私利,交上去的錢在收上來的錢上大打折扣。

而規定上寫團勇要早晚操練,結果自己回來兩月了,也沒見他們操練,弟弟説剛開始操練過幾回,後來就漸漸懶散了。

曾國藩泄了氣,心想這團練沒有辦頭。又想到自己身為朝中正二品侍郎,熱孝在身,僅僅因為一個巡撫的邀請就出山,有失身份,恐遭士林譏嘲。當即給張亮基回信拒絕辦團練,説自己要在家守制,母死未葬,不能辦公事。

02受恩師來信激勵,接聖旨着手辦團練

剛拒絕張亮基的邀請,曾國藩收到了曾經的恩師唐鑑的來信。

唐鑑也是湖南人,道光二十一年時,由江寧藩司任上調入京任太常寺卿,道光帝在乾清門接見他。這天曾國藩正好隨侍在旁。

曾國藩:處事深謀遠慮,書生能當官亦能剿匪

聽到道光帝稱讚唐鑑治程朱之學有成就,並躬身實踐,是個篤實誠敬的君子,曾國藩長了心眼:自己在皇上身邊做事,要想得到皇上的重視,必須要投皇上所好。看來皇上看重德行的修養,是對義理之學的研究。

得空曾國藩就去拜訪了唐鑑,以弟子之禮拜謁當時已年過花甲的唐鑑。唐鑑早聽説過曾國藩,知道這位後輩老鄉勤奮實在,又見他如此謙卑,自投門下,樂意地收下了這個新門生。

曾國藩向唐鑑請教檢身之要,讀書之法。唐鑑推薦他讀《朱子全宗》,並説這本書要熟讀,並身體力行。檢身分內和外,於外,要整齊嚴肅;於內,要主一無適。

讀書之法,在專一經,也就是説,專精於一本書。如果一本書通了,剛其它的書也通,如果不求專精,全部泛泛而讀的話,萬本不如一本。

唐鑑還告訴曾國藩,督促自己修身的最好辦法是記日記,並説自己記日記一一如實,決不欺瞞,就連夜晚與妻子親熱,都寫在日記中。

曾國藩從此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嚴格要求,立下日課,分為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貳、讀史、寫日記、記茶餘偶談、日作詩文數首、謹言、保身、早起臨摹字帖、夜不出門十二條。

又作《立志箴》、《居敬箴》、《主靜箴》、《謹言箴》、《有恆箴》各一首,高懸於書房內。並在日記中寫明,即日起將自己的號改為“滌生”,意為洗去舊染而重生。

多次拜訪後,唐鑑送給曾國藩一本自己寫的書《畿輔水利》,裏面附一條幅:“不為聖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曾國藩:處事深謀遠慮,書生能當官亦能剿匪

道光二十六年,唐鑑致仕,師生暫別。

咸豐二年七年,唐鑑奉召入京。咸豐帝向唐鑑垂詢對付太平軍之事。唐鑑提出各省仿嘉慶朝辦團練,可先在湖南舉辦。同時向皇上在辦舉薦曾國藩,請皇上任命曾國藩為湖南黑紅大臣,並以自己一生的名望向皇上擔保,曾國藩必可成事。

這次唐鑑給曾國藩寫信,就是為這事,老人認認真真用蠅頭小楷寫了一封長長的信,曾國藩感動之餘,老人家信中一句話如給了他當頭一棒:“世無艱難,何來人傑?”

曾國藩罵自己,曾暗暗下過決心,此生一定要入閣拜相,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讓史官將自己的業績記在青史上,激勵後世的讀書人。怎麼當時機真的來臨時,卻畏縮不前,害怕困難了呢?

正當曾國藩受唐鑑激勵,對辦團練躍躍欲試的時候,聖旨到了,讓曾國藩幫辦本省團練。曾國藩收拾心情,開始了團練之路。

03大刀闊斧,被稱“曾剃頭”

來到長沙,曾國藩在緊靠巡撫衙門的一個地方新開了一個衙門,招牌上寫“湖南審案局”,並奏請皇上,在省城建大團。

他的想法是:先招募少數人,加以嚴格訓練,使他們能起到以一當十的效果,然後以這批人為骨幹,再招募十倍二十倍的人,就可成為一支勁旅,到時再出省與太平軍較量。

他把羅澤南現在帶着的一千團丁抽取了八百人,調來長沙。這些團丁分為兩營,每營三百六十人,羅澤南帶一營,另一名叫王錱的勇士帶一營;又從中抽調八十名精悍團丁,組成親兵隊,由弟弟曾國葆帶領。

又親自考核,從八十名親兵中選取了彭毓橘、蔣益澧、蕭啓江、蕭慶衍等六人,作為自己的貼身保鏢。這六個人都是曾國藩的親戚或世誼。他認為,大團練中的大小頭目,都必須有親誼關係,這是將這支練勇連為一個堅強整體的紐帶,彼此才能榮枯與共、生死相關。

到長沙的幾個月,不斷有遊匪冒出來。主要是三種人:一種是從湖北嶽州、武昌、漢陽等地逃出的兵勇,無錢回家,又無營可投,沿途搶劫;一種是太平軍與清兵交戰過程中被燒了房屋的百姓,弱者淪為乞丐,強者聚眾生事;一種是清兵行軍打仗中擄的長夫,用過之後,沒有錢回家,流落在外,到處滋事。

對這些人,曾國藩指出,一律處以重刑。他規定,團丁凡捉一匪徒,賞銀五兩。重賞之下,團丁個個踴躍,一天可以捉來好幾個。捉來一個,殺一個。不管誰來求情,曾國藩都不為所動。

為了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曾國藩命人制作了十個木籠,取名為站籠,約一人高,犯人頭卡在木枷中,四肢捆綁,站在籠中。白天用車拉着,在城內遊街;晚上放在露天裏,派兵守着,不給吃喝,一般三四天,犯人便死在籠子裏。

曾國藩:處事深謀遠慮,書生能當官亦能剿匪

一段時間後,長沙城內一片肅殺死寂,百姓個個低眉斂容,生怕與匪徒沾上邊。曾國藩頗為得意這成果,然而沒安靜多久,長沙城內爆發了一場大騷亂:兩三百人聚眾到一家米行搶米。

經過審訊,原來這家米行的老闆是個奸商。多年前,他用不法手段擠垮了附近幾家同行,壟斷了從南門到大西門一帶的米業,然後抬高市價,以次充好,短斤少兩,聚斂了萬貫不義之財。

近段時間正是長沙城內缺米的時候,他從外地買了一批發黴的米摻在好米里,高價賣給市民。市民受此坑害,在一個腳伕的領頭下,紛紛到米行搶米。

曾國藩看到報告,決定嚴懲搶米者。雖然知道是百姓被逼急了懲治奸商,但如果不嚴加懲處搶米者,不法之徒紛紛效仿,都去搶米行、搶商店、搶錢莊,怎麼辦?要徹底斷絕效仿者的念頭!

他決定將領頭搶米的一行十三人全部押到紅牌樓去殺頭示眾。然而在殺頭那天清晨,衙門外跪滿了黑壓壓的人羣,全是來求情的。

曾國藩明白這些百姓的心情,但他不能鬆口,找了個他們是串子會的藉口,還是要殺這些人。百姓不明白曾國藩的用意,其中一個老婆婆無奈地説曾大人怎麼殺人跟剃頭一樣,另一個老婆婆隨口附和説:“什麼曾大人,曾剃頭!”

於是曾國藩曾剃頭的名號就在長沙城內被傳開……

曾國藩:處事深謀遠慮,書生能當官亦能剿匪

總結:從曾國藩拒絕巡撫辦團練之邀可以看出,他有懦弱的一面,明哲保身,也極看中名譽,拒絕辦團練的其中一條理由居然還有怕被同朝取笑,説他僅因一巡撫之邀就出山。

但從唐鑑給他的激勵又可看出,這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雖然出發點仍然是希望自己能名垂青史,但他也確實是想為百姓做事,希望能憑藉自己的力量平息天下之亂。

從他給自己定的日課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的人,此十二課,此後的幾十年,他一直在奉行,甚至在臨死的前一天,還忍着身體的不舒服,強撐着寫完了當天的日記。

任何一個能成大事的人,一定有對自己的嚴苛要求,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嚴苛,才換來一點一滴的修身,才換來累累的功勳與榮譽。

從曾國藩治理長沙匪亂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能幹大事的人,雖然殘酷,但不婦人之仁,不拖泥帶水,考慮周到,堅決果敢

總的來説,從以上和篇章中,我們能學習曾國藩的尤數他的日課,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説到做到,克己修身,到死都在奉行。這是尤為值得我們學習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9 字。

轉載請註明: 曾國藩:處事深謀遠慮,書生能當官亦能剿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