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朗普威脅“出動軍隊”遭五角大樓集體反對,其實是有歷史淵源的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經典

來源 環球時報

面對逼近白宮的抗議者,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出動軍隊”時,五角大樓罕見地集體表示反對。美軍上下的這種牴觸情緒毫不奇怪——1932年的“補助金進軍”事件中,美軍正是根據時任總統胡佛的命令,粗暴“清場”,結果遭到全國輿論鋪天蓋地的批評。該事件的三名直接責任人——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和巴頓也因此備受爭議,即便後來的二戰名將光環也難以遮掩當年的那段經歷。

“向華盛頓進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政府撈足了好處,但對於參戰的美國軍人個體而言,這場戰爭卻是“賠本的買賣”。當初美國政府許諾參戰的美國軍人可以獲得每日1美元的薪金和25美分的海外生活補助。但在戰爭期間,這筆薪金並沒有發放。等到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又宣稱無力支付這筆開銷。在老兵們的持續抗議下,美國國會於1924年通過一項法案,許諾給這些老兵人均約1000美元作為補償,但需要等到1945年才支付。

然而20世紀30年代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讓大量美國家庭陷入貧困。飢寒交迫的退伍老兵們希望美國政府立刻兑換補助金,美國海外退伍軍人協會形容説,“對一個餓肚子的人承諾20年後才支付買食物的錢,是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得克薩斯州國會議員萊特·帕特曼提交一份議案,建議給予老兵們部分補償。得此消息後,老兵們於1932年5月開始陸續從美國各地趕往首都華盛頓,意圖向國會施壓以通過帕特曼提案。他們的行動得到廣泛的同情和支持,媒體將湧向華盛頓的浩蕩隊伍稱為“補助金行軍”。

到1932年6月初,拖家帶口的退伍老兵在華盛頓附近廢棄的爛泥地裏建立起安那科斯蒂亞等多個臨時營地,總人數超過2.5萬人。他們用撿來的舊木板搭成簡易棚屋作為棲身之地,並以當時總統的名字命名為“胡佛村”。

6月15日,帕特曼提案在眾議院勉強通過,但在兩天後的參議院表決時卻以62∶18的絕對劣勢遭否決。部分失望的老兵選擇接受現實,轉身回家,但大部分人決定堅持抗爭。隨着7月氣温快速升高,營地的衞生狀況迅速惡化,人們情緒變得越發不穩定。

比拿不到補助金的老兵們更焦慮的是總統胡佛。在陷入政治、經濟雙重困境的胡佛看來,“補助金行軍”隱藏着共產主義威脅。胡佛的新聞秘書西德羅·朱斯林聲稱:“這些遊行者已經從補助金的要求者迅速成為共產主義者或者遊民。”調查局(聯邦調查局的前身)主任愛德加·胡佛也在極力尋找“補助金行軍”起源於共產黨的證據。

巴頓揮舞馬刀

7月28日,胡佛政府決定出動警察清除“駐紮”在市中心的退伍軍人營地。在該行動引發的混戰中,兩名退伍軍人被打死,3名警察受傷。胡佛得到警方報告稱,“動用警察來維持法律和秩序已經不可能,除非使用軍隊。”

胡佛面臨着關鍵抉擇:是否應該出動軍隊?根據1878年的《民兵團法案》,美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在美國國內執法。但對於局勢失控的擔憂,讓他最終決定出兵。胡佛向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下達清晰的命令:“你立即帶領聯邦軍隊趕赴騷亂之地,包圍受到影響的地區並且就地清場,不得延誤。所有婦女和小孩應該給予照顧和友好對待。請運用一切人道手段來執行這個命令。”

早有準備的麥克阿瑟迅速從附近集合部隊。他的副官艾森豪威爾深知美軍參與行動容易招惹是非,建議麥克阿瑟離開現場遙控指揮,改由低級軍官具體執行。但狂妄自大的麥克阿瑟不聽勸阻,一定要親自指揮,並要求艾森豪威爾與他同行。當時美國媒體描述稱,麥克阿瑟特意派人取回最花哨的制服,“麥克阿瑟將軍的胸前掛滿獎章,他在賓夕法尼亞大街上昂首闊步,一條馬鞭在他優雅的臀部後來回揮舞。”

根據美國《星條旗報》的記錄,7月28日下午4時30分,約200名騎兵揮舞着馬刀從白宮附近的草坪沿着賓夕法尼亞大街朝市中心猛撲而去。衝在最前面的是這次行動的執行官喬治·巴頓,隨後是5輛坦克和300名陸軍士兵。騎兵們揮舞馬刀驅散沿途的退伍軍人和圍觀者,戴着防毒面具的步兵緊跟着向人羣發射催淚彈。“美軍以殘酷的效率清理了賓夕法尼亞大街營地,士兵們放火將營地付之一炬。”

當晚9時左右,麥克阿瑟下令美軍繼續向規模最大的安那科斯蒂亞營地開進。約2000名老兵被驅散,營地同樣被焚燬。此前陸軍部長赫爾利代表胡佛早就下令禁止美軍衝擊安那科斯蒂亞營地,並且至少派過兩名高官向麥克阿瑟傳達命令,但麥克阿瑟卻説“不想讓自己被這些從上面下來假傳聖旨的人打擾。”

“最黑暗的一頁”

麥克阿瑟指揮的莽撞行動造成至少兩名嬰兒死亡,數百人受傷。在隨後的幾天,美國報紙和新聞紀錄片幾乎全是手無寸鐵的退伍老兵及其家人四處逃散、燃燒的棚户、催淚彈濃煙、步兵刺刀寒光閃閃、騎兵揮舞馬刀的場景。美軍一時間淪為千夫所指,西萊姆參議員直稱該事件為“美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十年前他們(老兵)是英雄和救世主,現在總統用坦克和刺刀對付這些飢餓、憔悴、衣衫襤褸的手無寸鐵之人。”麥克阿瑟更是因此聲名掃地,他的所作所為被批“臭名遠揚及無可辯駁的專橫跋扈”。巴頓也為此備受指責:老兵約瑟夫·安格魯曾在一戰中救過巴頓,但當他們在華盛頓再次相遇時,巴頓用來迎接自己救命恩人的卻是兇狠的馬刀。多年後,巴頓在談及此事也感情複雜,稱它為“最討厭的差事”。

艾森豪威爾同樣對這段不光彩的經歷耿耿於懷。30年後,他在回憶錄中努力洗白自己,宣稱曾努力勸説他的上司不要親自上陣,是麥克阿瑟故意忽視白宮的命令。不過艾森豪威爾的這些洗白言論全都是在麥克阿瑟去世後才出爐的,事實真假已經無從考證。

下達出動美軍清場命令的胡佛成為最大輸家。他的傳記作者大衞·伯納爾稱,此事讓胡佛一敗塗地,在絕大多數分析家的頭腦中,對於即將到來的總統競選輸贏結果的疑慮此時全然消失——“胡佛肯定要輸”。

胡佛的對手羅斯福雖然也不贊同直接支付退伍補助金,卻精明地藉此獲得廣泛支持。1933年3月,新一輪“補助金進軍”又開始向華盛頓彙集。剛就任總統的羅斯福派出妻子埃莉諾去傾聽老兵的要求,此舉被退伍老兵們感慨地形容為“胡佛派來軍隊,羅斯福派來他的妻子。”不過美軍士兵復員後的保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還要等到1944年才簽署的《軍人權益法案》。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