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作業一堆陪娃娃。
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名爸爸輔導孩子寫作業,媽媽在一旁玩手機,爸爸正因輔導孩子作業憋了一肚子火沒地方灑,三番五次“警告”媽媽玩手機聲音小點聲,均以無效告終。爸爸終於發火,出拳泄憤,結果引來了110,直接判了刑。
特別喜歡看的短視頻就是媽媽輔導孩子作業時,忍不住大吼大叫,爸爸在一旁淡定地勸導:“不要心急,輔導孩子要有耐心。”媽媽氣不打一處來,索性不幹了,“你來,你來!”不出五分鐘,爸爸直接把拖鞋舞在空中,隨時準備“泄憤”。
總體來説,爸爸和媽媽輔導娃作業還是有些區別的。
1、媽媽都成了後媽,爸爸都成了孫子
一碰到做作業,親媽都要變後媽了。一位媽媽甚至把柳條都打斷了,結果女兒哭着説她不是媽媽,而是妖怪變的,哭着喊着快把媽媽交出來!
爸爸們反而温柔多了。遇上怎麼教都教不會的題目,明明心裏焦躁,臉上還要掛着微笑:沒關係,我們再來一遍。
實在是忍不住的爸爸,看着兒子一臉的呆萌,看着小情人哭腔中顫抖的“爸爸”,這巴掌是怎麼也捨不得扇到娃的臉上,只好拿桌子出氣。
只可惜,桌子硬氣,斷的是自己的骨頭……
2、爸爸的火氣是逐漸上升,媽媽的火氣是驟然爆發
爸爸在輔導到第三道題時,孩子還不會,爸爸的身體就透露出怒氣了,到了第四題還不會,爸爸開始敲桌子,到了第五題還不會,不好意思,爸爸一手撂走孩子作業本“別學了!”總體來説,爸爸發火是循序漸進的,孩子只要別接連錯誤,爸爸的火氣還是有下降的趨勢。
媽媽則不一樣,從第一道題到第五道題都錯了,媽媽都能夠(假裝)耐心地諄諄教導,到了第六題,媽媽的聲音直接高八度,把前面五題積攢的火氣一併在第六題發泄出來,那氣場足夠把孩子膽嚇破了,媽媽把筆一摔,深吸一口氣,“再來!A乘B是不是等於B乘A?乘法交換律!記住了沒有!重複一遍!大點聲!”
3、爸媽輔導孩子作業做法不一樣
孩子在做作業,爸爸手持手機奮戰,孩子有不懂的地方要問爸爸,爸爸眼皮都不抬一下,“先放着,等最後合起來問你媽媽”“你這些題目爸爸也不會,你待會上網搜一下吧。”所以,要你輔導幹嘛?
媽媽可不一樣,認認真真地坐在孩子身旁,看着孩子一步步走向正確的道路,或是憋着靜靜地看孩子一步步地走錯道路,“這樣怎麼解得出題目呢?”
4、爸爸寧願請人輔導,而媽媽願意親力親為
當爸爸知道自己無法勝任輔導孩子作業這個重擔時,會主動認慫,爸爸寧願請個家教或者送孩子到輔導機構,讓專業人士來受這份“閒氣”。
而媽媽卻不忍心就此撒手,每天輔導完孩子作業之後,洗着頭髮看着掉在地上的頭髮,想着明天再也不輔導孩子作業了。可第二天又像打了雞血一樣,熱血地輔導孩子作業。有什麼辦法?只能安慰自己説“親生的!親生的!”
輔導孩子功課,還需找對方法,家長任重道遠
做作業對於孩子而言,是個難關,現在對家長來説,更是一道坎兒。好多家長在輔導功課的時候,根本就無法理性思考,還覺得自己當年學習也沒這麼費勁啊。
其實,孩子的功課,沒必要題題輔導。家長要做的,應該是當孩子遇到困惑,作業沒法繼續的時候,提供思路和解決辦法。
至於題目的對錯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應該交由老師去判斷。畢竟,術業有專攻,在如何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方面,老師比家長更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