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年前,即1885年11月29日,持續兩週的戰爭結束了,英國人佔領了緬甸王國,成為最後一個被英國統治的亞洲主要國家。
長期以來,英國一直垂涎緬甸這片土地,這裏擁有寶貴的木材、寶石和其他資源。戰爭爆發的原因是緬甸國王錫袍拒絕了英國的最後通牒,其內容是英國伐木和採礦公司在緬甸獲得完全自由,不屬於緬甸法院的管轄,可以不遵守當地法律,還有權擁有自己的軍隊。另一個條件就是要求緬甸與英國協調外交政策,其實英方的最後通牒是要讓緬甸喪失主權。
11月9日,英國人收到一封拒絕接受最後通牒的信件。11月14日,英國軍隊就派出50艘載有士兵的輪船和帆船,在幾艘炮艇的護航下,沿着伊洛瓦底江向當時的緬甸首都曼德勒進軍。圖為緬甸最後一位國王錫袍與妻子蘇帕亞拉特王后和妹妹蘇帕亞芝公主。
同時,一支3000名英國士兵和6000名印度士兵組成的地面部隊,攜帶69門火炮,24挺加特林機槍,沿着海岸線進軍。哈里·普倫德加斯特(Harry Prendergast)將軍指揮這次行動。圖為當時的緬甸士兵和他的武器——燧發槍。
緬甸國王錫袍沒想到英國會如此迅速地發動入侵,他們沒有時間動員,而且緬甸的軍力很弱。圖為緬甸軍官的制服,右側是將軍的制服。
11月17日,緬拉附近的一座沿海炮台,使用僅有的幾門前裝火炮試圖阻止入侵者,但遭到英國海軍的猛烈射擊。在這次戰鬥中,170名緬甸士兵喪生,276人被俘,英軍方面沒有損失。圖為英軍攻佔緬拉炮台後拍攝的照片。
緬拉炮台之戰是英國入侵緬甸遭遇的唯一一次激烈的抵抗,隨後在幾座城市都爆發了小規模的衝突,但都以類似的方式結束。圖為攜帶武器的緬甸騎兵和步兵。
11月28日,英國侵略軍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就佔領了曼德勒,並解除了數千緬甸軍隊的武裝。圖為英軍在伊洛瓦底江碼頭上的船隊,兩艘輪船是被緬甸游擊隊擊沉的。
11月26日,英軍逼近曼德勒。通過內應聯繫了緬甸的戰爭大臣,告訴他英國人只是想罷免國王,換成更寬厚的繼任者,佔領緬甸並非英國人的本意。圖為英軍抵達曼德勒的明輪船。
這位大臣被説服,隨即命令他的部隊停止抵抗並交出武器。圖為曼德勒的緬甸軍隊向英軍交出武器。
此時,只有保衞王宮的軍隊還歸國王指揮。英軍保衞了王宮,並用火炮對準宮殿,要求國王錫袍立刻投降。圖為英軍的炮艇,搭載兩門火炮。
錫袍看到已經無力迴天,被迫同意投降。他立刻被英國人扣押,並與其他家人一起被帶到印度,在那裏進行軟禁,直至1916年他去世。圖為英軍試射繳獲的緬甸火炮。
緬甸王宮裏大量的古老珍寶,如真人大小的純金佛像,被英國侵略軍洗劫一空。圖為英軍船隊抵達曼德勒,當地居民在河邊圍觀。這樣的場面在封建落後的國家都可以見到,他們心目中絲毫沒有國家民族的概念,有的只是王國和朝廷,認為外國軍隊入侵不過是“改朝換代”。
1886年1月1日,英國正式宣佈吞併緬甸並將其納入大英帝國,哈里·普倫德加斯特將軍就任新殖民地的總督。圖為普倫德加斯特將軍接受王室軍隊的投降(左),英軍與被俘的緬甸軍官(右)。
儘管緬甸國王和軍隊都投降了,但緬甸民眾並沒有屈服,他們開始持續十餘年的抵抗運動。1948年1月4日,英國議會正式承認緬甸獨立,英屬緬甸才退出歷史舞台,緬甸聯邦正式成立。圖為英軍進行的拍賣,出售在曼德勒宮殿中搶劫到的貴重物品。值得注意的是,在19世紀末,英國人毫不猶豫地在國內期刊上發表這些圖畫,認為他們有權處置“合法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