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近1億噸大豆,都去哪裏了?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小時候的記憶中,秋天收穫的季節裏,除了小麥和水稻,最常見的便是大豆了,金黃的色澤,圓圓的形狀,最會讓人有種説不出的喜悦。
大豆,也稱黃豆,古時稱“菽”,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也是很多美食的原料,比如早餐吃的豆腐腦、豆腐皮以及豆漿,都源於此。
中國也一直是大豆的主產區,擁有豐富的大豆品種資源,但由於近代史上的落後,以及人口與耕地面積的緊張,國產的大豆早已經無法滿足國人的消費需求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便開始從國際上進口大豆了,中國也從最初的大豆淨出口國,逐漸變為大豆淨進口國。
中國進口大豆的數量從最初的十幾萬噸,到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總計進口大豆8551.1萬噸(絕大部分為轉基因大豆)。
這其中大部分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雖然與歷史最高峯2017年的9552.6萬噸相比有所回落,但突破1億噸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
而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豆產量增至1810萬噸,同比增加13%,主要原因來自播種面積增加以及政府提供的多項補貼,但與進口數量相比,已經明顯處於劣勢了。.
進口的大豆都去了哪裏?二師兄最有發言權一提到轉基因大豆,估計很多人都會有種談虎色變的感覺,雖然對於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有害尚無定論,但對此國家還是採取了較為保守的態度,所以我們平時吃到的大部分豆製品,都是中國原產的非轉基因大豆製作的。
那進口的近1億噸大豆去了哪裏呢?
大家還記得在上文中提到的“國產的大豆早已經無法滿足國人的消費需求”這句話麼,其實有心人便會想到,人們富起來了為何執着於大豆消費呢?
在過去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説,一年之中能夠吃到肉的機會屈指可數,一般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買上些豬肉給忙碌了一年的家人解解饞,民間也因此將過年宰豬稱為殺年豬。
所以吃豬肉,對於國人來説已經不僅僅是一飽口福的事情了,同時也是自身生活富足的側面證明。於是十幾億人的訴求,催生了中國驚人的豬肉消費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的數據,當年全球豬肉消費量為11103.4萬噸,中國豬肉消費量為5487萬噸,佔了近一半,也就是説全球一半的豬肉都進了中國人的肚子裏。
如此迅速增長的豬肉消費量,背後自然有龐大的豬肉產業鏈,而養這麼多豬,豬飼料自然也會有龐大的消耗,這便是中國為何每年進口如此之多的大豆的主要原因了。
沒錯,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最後都進了豬肚子裏,然後轉化成了我們每個人吃的豬肉。
大家還記得正大綜藝這個節目麼?
其背後的贊助冠名商便是著名的飼料品牌正大集團,其進入中國的時間正好是中國豬肉消費量迅速崛起的時間點。正大集團旗下的產業也都與此相關,比如進口大豆的加工廠,豬飼料的加工廠,其銷售的產品除了各類飼料,還包括一部分食用油,這背後便是大豆製作成豬飼料的產業鏈。
為何不多種點大豆?不划算也“不安全”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農耕民族,我們的先人用汗水澆灌土地,用種出來的五穀雜糧養活了這個民族數千年。
現如今,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雖然中國也擁有龐大的土地面積,但可以耕種的土地比例卻很少,用有限的耕地面積養活龐大的人口,無疑是一件十分艱鉅的任務。
但除了要吃飽,吃的好也是所有人的訴求,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考慮進口一部分糧食,這其中就包括玉米、大麥,以及我們提到的大豆。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有限的土地來種植大豆,但相應的我們就要減少水稻和小麥的種植面積,這也意味着我們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大米和小麥。
民以食為天,少吃點肉或者少吃點農副產品,可以忍一忍,但如果吃不上米麪,就關係到國計民生了,同時也是將一個國家的命脈交到了別國之手。
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就不得不選擇每年從國外進口巨量的大豆了。
除此之外,與水稻和小麥相比,大豆的畝產量很低,根據數據顯示,1畝地的大豆產量約為120公斤,而小麥和水稻,要遠高於此,如水稻畝產量可以達到1000~1200公斤。
所以這樣算下來,用有限的土地種大豆就很不划算了。
當然,進口大豆除了主要用來做豬飼料以外,也同樣被用來製作雞鴨鵝等其他家畜的飼料,只不過香蕉與豬肉這幾類肉產品的比例要少很多。
從大豆到豬肉,從豆腐腦到紅燒肉,糧食與美食從來就沒有小問題,作為一個合格的吃貨,背後的故事和真相一定要好好了解,我是吃貨歷史觀,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裏,下期和你再見。
2020.7.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