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2021,在疫情不時來襲的情況下,快速走過了大半。其間,教育行業從一個又一個傳言,到進入大變革時代。隨着“雙減”政策的落地,K12校外教培行業從業者所有的幻想與僥倖都已破碎,去資本化去產業化,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迴歸校內、迴歸普惠已成為必然。
當我們立足當下,回顧歷史,再展望未來,不難發現,包括教育、住房等等在內的多個方面,都在經歷百年未有之鉅變,走向新的明天。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十年,為了解決最基本的温飽問題,我們一直堅持“增長優先,兼顧公平”。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併成功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然而,任何事務都有其兩面性,當我們將經濟增速放在第一位之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不均衡。今天,在人均GDP、家庭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地方和一二線城市存在着巨大差距。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開始走向“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道路,讓利於民、追求共同富裕成為頂層設計方面的重要考量。
這也恰好説明了一個事實,一個國家處在不同的社會階段,需要解決的是不同的社會問題。
於是,當GET2021教育科技大會提上日程之時,我們的想法是:
少年強則國強,教育強則國壯;
教育是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永恆事業,發展則是其不變的主題。
所以,今年GET的主題很明確,就是,國計民生·教育的發展。
就教育來説,一直以來都與就業密不可分。對大多數人來説,教育成果影響就業結果,就業則影響收入,收入則影響着住房、醫療、生育、養老等方方面面。
最近幾年,幾乎年年都在説,“今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年”。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就業難的問題?其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這一問題也曾在國內大面積出現過,當時,因為國企改制、市場經濟改革等原因,國內出現了大量的失業人羣(時稱“下崗職工”)。當時,為了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拉動內需,提升國民教育水平,1999年中國全面開啓高校擴招,讓初次就業時間得到明顯推遲。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拓寬就業渠道,使人才供需市場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狀態。
然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得到完善,隨之而來的是對純體力勞動人員的需求大量減少,此外,在本科市場方面,高校擴招培養的第一代人尚未退休,新生代則又源源不斷地進入就業市場,導致人才供需平衡逐步被打破,也就出現了今天的就業難題。
在此情況下,想要重建供需平衡,在池塘中的水尚不能向外排出時,只能擴大池塘。但是,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去搞金融,搞互聯網,這些聽起來比較高大上的職業,第一,這些領域容納不下那麼多人,第二,整個社會依然需要有人從事那些工業生產需求量極大的技術型、應用型的工作,以及相關生產要素供應方面的基礎性工作。因此,在保持金融、互聯網等領域持續發展的情況下,我們還要通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方式,提升就業崗位供給。
不同的是,這些工作崗位需要的人才更加專注某項單一技能,也就是職業技能技術的培養。因此,當掃盲工作進行到一定程度後,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就不能再向過往那樣一味地追求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傾斜早已開始。
首先,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再單純地追求學科類教育分數,而是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並在中招時通過普職分流的方式,確保職業技能教育的生源;其次,職業院校擴招,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地方高校改革,鼓勵培養技術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最後,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與社會地位,最新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也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學校,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業成果融通互認。
當然,想要讓家長接受職業教育的技能培訓,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社會認可問題,其中,最好的體現方式則是薪酬待遇問題。
“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句對於幸福生活的寫照,今天對大多數人來説也依然適用,只是在表現形式上有所變化。
如今,在全面脱貧之後,人們面臨的不再是温飽問題,而是在生活質量提升的同時,幸福感、獲得感上的精神滿足。然而,長期以來,住房、醫療都是壓在大多數普通民眾頭上的大山。近20年來,教育投入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有個更加美好的明天,經濟條件越差的家庭,教育開支在家庭消費的佔比也越高。一定程度上,教育支出成了掏空老百姓口袋的“幫兇”,也成為影響出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在中國整體教育水平發展到一定高度之後,隨着對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也不單純只是分數,而是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這就需要素質教育。
不過,當前形勢下,我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地方人均消費能力十分有限,老百姓的錢大多還是花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而文化娛樂等精神消費佔比依舊很小。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説市場下沉,但效果並不明顯,大多數地方下沉到地級市之後,就難以再沉下去。
很多老百姓為了多掙些錢,依舊背井離鄉進城打工,“製造”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和隨遷子女,以及持續多年的春運。但是,安居樂業不應該是這樣,不應該是這種為了工作“拋家棄子”,畢竟很多人進城並非是追尋一個多大的夢想,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塊過日子,才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假如地方能提供足夠多穩定的就業崗位,其收入能夠讓人們過上體面的生活,我們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再背井離鄉。
如今,振興鄉村的國策早已定下,並在施行當中。不過,振興鄉村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它需要全社會齊心,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去實現鄉村經濟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教育振興……從而讓老百姓敢消費,而且消費的起。
此前,國家已先後對住房、醫療出手,今年輪到了教育,大力整治K12校外學科類培訓,迴歸普惠,迴歸相對公平。
但是,就像上文所説,教育是一項永恆事業,發展是其不變的主題。今天,失去了K12這一顆星辰之後,教育的大海依然有社會力量參與的空間,例如,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成人素養教育、教育出海……
今年的GET教育科技大會,我們將通過2天16場論壇,與教育從業者們一起立足當下,探索教育的發展。
對於那些依然堅守教育初心的K12機構,我們將一起探討培訓轉型;興趣與素質教育方面,談論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提升與全面發展;鄉村振興方面,如何幫助每一個夢想開花;出海企業如何讓東方智慧惠及全球;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方面,如何讓每一個人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
站在歷史的拐點,面對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教育事業的參與者與建設者,我們要根據國情、民情的現實需求,與時代同頻,與未來共振,順勢而為,不斷髮展。
今年的GET教育科技大會,我們更為倡導對教育的初心與使命。因為,我們堅信,當每一個你我他攜起手來,無論在多麼偏僻的角落,都能聽見花開的聲音,都能給世界帶來一抹色彩。
2021,國計民生·教育的發展,讓我們齊聚GET,探討、分享一切關於讓教育能更好地發展的真知灼見,讓每一個教育人在走向明天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穩。
今天,我們正式啓動GET2021教育科技大會票務服務,掃描下方二維碼,搶先購買早鳥票。
11月15-16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