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遠望谷裏探壯“舉”——一個大學生極客團隊的“奪冠”路

  新華社西安8月25日電 題:遠望谷裏探壯“舉”

  ——一個大學生極客團隊的“奪冠”路

  新華社記者鄭昕

  7月31日的東京,呂小軍在奧運會男子舉重81公斤級比賽中“力拔山兮”奪得冠軍。當天在千里之外的“西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個分析舉重運動員的科技創新項目《奪冠》,也“奪冠”了。

  “在全省上千個參賽項目中,我們獲得了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陝西省複賽的‘最佳創意獎’,是對我們這個本科生團隊莫大的鼓勵。”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極創工作室”負責人嚴紫文説。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31年誕生於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至今在電子與信息等學科仍具有特色與優勢。嚴紫文告訴記者,這個名為《奪冠——開創體育精細化訓練新時代》的研究課題,就是運用人工智能捕捉運動員每次做技術動作中的細微差別,再建立大數據模型分析出這名運動員最合適的動作,為教練員提供科學訓練參考。

  團隊六名核心成員中的技術骨幹、西電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學生馬彥澤坦言,這個靈感是他們在玩電腦遊戲時“點燃”的。

  “我們最開始是依據英雄聯盟中英雄的所處位置和移動路徑來判斷勝率,從而分析出背後玩家的思維模式。”馬彥澤説,這種大數據分析在電競和商業等領域已廣泛應用,但是在國內競技體育領域還很少見。

  2019年,陝西各運動隊處於備戰十四運會的關鍵階段。一邊是專業隊有訓練更加科學化方面的需求,一邊是學生有把創意用在更實際且迫切領域的意願,“極創”團隊的研發很快獲得了陝西省體育科學研究所的關注與響應。

  “我們得知西電有這樣的數據分析平台後,經過在多個項目上的試驗與研究,最終讓省舉重隊的幾名運動員試用。”陝西省體科所副所長謝正幸説,這樣的選擇一是因為這幾名隊員有爭金奪牌的潛力,二是因為舉重對於細微動作的嚴格把控更匹配人工智能技術。

  “同一個人舉150公斤或舉160公斤、早上舉或下午舉,技術動作細節都不一樣。我們就是要找到運動員發力最充分時的感覺,並幫他們記住這種感覺。”謝正幸表示,以往通過錄像分析的方式週期很長,就算發現了這種感覺也已經過去三四天,運動員早忘了。

  “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可以第一時間發現並反饋給教練,指導隊員按這樣的狀態練下去。”馬彥澤説着打開電腦中的“奪冠”體育數據分析平台。操作者通過慢速播放錄像,運動員重心高度和槓鈴的速度、高度、傾斜度一目瞭然,還可以在暫停時調取運動員握持距離、關節角度、姿態位移等毫米級數據,分析出最佳的試舉姿態。

  謝正幸表示,在拍攝運動員技術動作的數據積累階段,他們通過智能對比就發現了女隊隊員在腳踝發力充分程度上有提升空間,並進行針對性訓練,在隊員抓舉的成功率方面已產生實質性幫助。

  “經過一年多的嘗試,具體效果我們還需要在全運會比賽中驗證,但在教練和分析師整體水平相對薄弱的陝西省,這個平台給我們提供了向高水平衝擊的機會。”他説。

  這個悠長的暑假,家在深圳的馬彥澤並沒有像其他小夥伴一樣回鄉休整或打工、實習,而是留在靜謐的校園一面準備考研,一面優化創意項目。“拿到省賽獎項後,我們可能在開學後參加全國賽,現在需要把數據繼續精準化,還要把PPT做得更加精美直觀。”他説。

  宿舍、食堂、工作間,幾乎組成了他近來“三點一線”的生活鏈條,但其中有一個“缺口”,就是到操場跑跑步、打打羽毛球。

  “我們團隊成員很多都是靠打球認識的。”馬彥澤説,“總要熬夜寫代碼,必須靠體育鍛煉來釋放壓力、調節狀態。”

  也許在開學後不久,他就能足不出校地欣賞到全國頂級羽毛球手的對決。位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的遠望谷體育館,將承接十四運會羽毛球比賽。西電體育部部長於少勇告訴記者,這座體育館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擁有座位近6000個,自2017年建成以來承接過亞洲摔跤錦標賽等多場大賽。

  “呼應西電的學科特色,體育館主館以雷達為設計靈感,與長條狀的訓練館呼應形成‘一圓一方’,也寓意‘0’與‘1’的二進制代碼。”於少勇説,通過前段時間對燈光、音響和通信等設施的改造,體育館未來將更好地服務於廣大師生的體育課程以及日常鍛鍊。

  “遠望谷”給了西電學子仰望星空、眺望未來的底氣與勇氣,這是馬彥澤想要考本校研究生繼續深造的原因。“西電給了我們揮灑個性的平台。我們畢竟是羣本科生,但都希望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理念推動國家社會的進步,哪怕是很小領域裏很小的進步。”他説。(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6 字。

轉載請註明: (體育)遠望谷裏探壯“舉”——一個大學生極客團隊的“奪冠”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