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東華大學的春季學期跳過了“暫停鍵”,數萬名師生有序相聚“雲課堂”,網上開設本科、研究生課程1986門次,一同投入了這場防疫“阻擊戰”。
“又好又快!”全校師生迅速行動,在短短几天內完成線下線上教學模式的“一鍵切換”,實現了線上教學課程全覆蓋、任課教師全覆蓋、學生全覆蓋。
線下線上教學模式迅速切換 來源/東華大學供圖(下同)
“我們特別希望與貴公司開展合作,今天需要討論一下具體的細節……”,在“商務禮儀”的線上課堂上,同學們正你一言、我一語,就一個商務合作展開線上談判。管理學院的李嘉晨老師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她説:“自2020年初,我們就一直不斷探索在線教學的有效途徑,通過超星平台理論課程的講解錄製及討論課的實時互動和模擬實踐,遇到突發情況就可以快速轉戰‘線上’,保證課不停、人不歇。”
未雨綢繆才能遇事不慌。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着東華大學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級各類學生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工作,學生數量多、覆蓋面廣,然而對於學院教研室,線上教學早已不是“自選動作”,而是融入到日常教學的“常規動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試點工作早已展開。在接到全面轉為線上教學通知後,學院第一時間組織教學研討會,交流線上教學經驗,進一步明確了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方式方法,將抗疫事蹟融入思政課教學,讓課堂有聲有色、有情有味,進一步弘揚主旋律、築牢主陣地、用好主渠道,讓學生在偉大的抗疫精神中汲取前進力量。
“疫情來得突然,但是我們也不慌!”對於在網絡世界長大的“00後”,上網課當然不在話下。有很多同學是第一次上網課,但很快收到老師們的通知,加入微信羣、騰訊會議、學習通課程等,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做着準備,快速進入了線上課堂學習模式。信管專業的林夢佳同學談及在線上課的感受,“希望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我們都能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去適應新的上課模式,線上不停學,跟着老師走,共克時艱!”
線上也能“做實驗”啦——機械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建立了機械基礎實驗虛擬仿真教學平台。針對動平衡實驗,老師們創新設計了一套完善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在該教學平台上,學生不僅學會了實驗設備的操作,而且能更清楚地觀察不平衡轉子旋轉過程中產生振動的現象,能更深刻理解理論課程中相關的知識點。這幾天,中心的周申華老師一接到開展線上教學任務,就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所有“機構的認識及其運動簡圖的測繪”實驗課程的教學準備。周申華老師利用三維設計軟件,將課程涉及到的機械結構進行建模,在線上模擬結構的運動和聯繫,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教學內容。
如何讓課程“常講常新”?是紡織學院陽玉球老師一直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命題。為了上好“先端纖維科學(日語)”線上課程,她查閲最新日文文獻、與日本紡織界交流學習,再把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傳遞給學生。“希望同學們能從課堂中提高跨文化紡織專業知識學習能力,為紡織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為了讓同學們“抬起頭”“張開嘴”,老師們也花了不少“小心思”。在外語學院張琦老師的“英語聽説三”課堂上,師生“雲端”相聚,討論得熱火朝天。“線上授課學生注意力和專注度相對較弱,英語聽説課程的開展尤其困難。”她利用在線教學平台的搶答、討論等模塊,增強課堂的參與度和互動性,讓同學們直呼“一堂課過得好快”!
“語速可不可以”“屏幕清不清楚”……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的苑國祥老師早早打開超星平台,在屏幕前等候同學們的加入。他通過小組彙報、案例分析等形式,為同學們生動講授升級再造設計方法在服裝中的應用,充分利用在線學習平台的新功能,增強了學生的課堂沉浸感。“與以往的線下課程一樣具有吸引力,課堂效果一點兒沒有因為疫情影響打折扣!”碩士生趙佳影在課後説道。
據瞭解,線上教學期間,東華教務部門與各學院協同配合,建立及時有效、科學互動的教學信息傳達和反饋的渠道,保障教學需求和技術服務支持對接暢通。教學單位加強對教師在線教學的督導,根據本教學單位在線課程教學安排,不定期進行在線教學檢查。任課教師關心、指導線上學習的學生,並通過在線答疑、發佈作業和測試,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確保教學質量。學校相關部門做好技術支持、教師培訓和網絡保障等工作。
19級本科生李董的課後留言這樣寫道:“我相信,疫情隔絕的是距離,卻始終不會隔絕新時代青年熱衷學習的心,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加油!”
本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