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代郭勳在《英烈傳》中寫道:“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兩個實力相近的人爭鬥,實際上很容易兩敗俱傷,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説戰爭沒有勝利者。但是若兩方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守護所爭奪的果實,就很容易被旁觀者取走一部分成果。唐朝時期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的戰爭就是如此。
眾所周知,如今的西亞地區並不太平,各國之間關係雖然稱不上劍拔弩張,但也絕稱不上和睦友善,再加上其他大國對這塊地區的資源虎視眈眈。歷史上,這裏曾經存在過一個強大的國家——波斯帝國。“波斯”是伊朗在古希臘語中的舊稱,現代伊朗也可以稱之為波斯帝國的“繼承人”。波斯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但是也因為地處三大洲交界之處,所以常年戰亂不斷。
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埃蘭文化,它始於約公元前三千年,位於現伊朗的西南部,不過這一支文化在公元前639年時被新亞述帝國徹底滅掉了。波斯帝國的前身是米底王國,它是由從高加索地區遷到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建立的。米底王國建立於公元前678年,僅僅一百多年後,居魯士大帝起兵在公元前550年徹底推翻了米底王國。
01
居魯士建立的波斯第一帝國,史學界一般稱之為阿契美尼德王朝,以便和薩珊王朝加以區分。擊敗米底王國後,居魯士大帝並沒有停止他的腳步,在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529年間,他征服了小亞細亞西部以及中亞河中地區的大部分領土;公元前539年,波斯大軍攻佔巴比倫,正式終結了古巴比倫文明,使波斯成為古西亞唯一一個文明中心。公元前529年居魯士大帝去世時,波斯帝國東部疆域已經擴展到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513年,波斯帝國君主大流士一世率軍擊敗馬其頓王國,使得波斯帝國成為一個橫跨三大洲的帝國。
波斯帝國存在的220年間,帝王幾乎沒有穩定更替過,都是權臣殺死繼任者後取而代之,但每一任帝王又都致力於開疆擴土。常年的征戰導致波斯帝國內部政權並不穩定,為了征服希臘城邦而發動的“波希戰爭”更是消耗了大量國力,最終失敗的結局也導致了波斯帝國的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征,滅掉了已經搖搖欲墜的波斯第一帝國。
此後百年間,波斯地區受希臘文化影響較大,直到公元224年,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建立,這是波斯地區自阿契美尼德王朝後的第一次大統一。薩珊波斯取代了此前西亞及歐洲地區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即帕提亞帝國),與強盛一時的羅馬帝國共存超過400年。很多人認為薩珊文化是古波斯文化的巔峯狀態,對歐洲和亞洲中世紀藝術有着相當大的影響。
不過,中亞與歐洲註定會是宿敵。薩珊王朝建立之後,也與羅馬帝國進行了多次交戰,雙方各有勝負——公元260年,薩珊王朝打敗了羅馬帝國,並俘虜了當時的羅馬皇帝瓦勒良(又作瓦萊裏安);公元297年,另一位羅馬皇帝伽列裏烏斯則反敗為勝,在亞美尼亞擊敗了波斯帝國,得到了大片的土地和賠款,波斯帝國也因此陷入一段時間的混亂。波斯帝國第一黃金時代的統治者沙普爾二世,雖然多次大敗羅馬帝國,但由於受到東線遊牧民族的牽制,未能攻佔羅馬帝國全部領土。
為了抵抗邊境遊牧民族進攻,薩珊王朝在東部邊境修建了類似於我國長城的建築,雖然沒有長城那樣壯觀,但也有效地抵禦了東方的匈奴、南方的阿拉伯人以及北部高加索蠻族的進攻。不過,薩珊王朝與羅馬帝國的連年征戰耗費了大量的物力財力,特別是在庫思老一世(霍斯勞一世)的“第二黃金時代”落幕後,時任羅馬皇帝希拉剋略侵入了薩珊波斯最富庶的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宗教中心耶路撒冷。波斯君主庫思老二世的威信大大下降,被兒子喀瓦德二世殺害,而後者登基一年後就逝世,引發波斯內部混亂,此後五年之內歷任五個皇帝,中央權力落入軍隊貴族手中。
02
除了羅馬帝國與薩珊波斯之間衝突不斷外,逐漸崛起的阿拉伯人也磨刀霍霍。公元651年,薩珊波斯的最後一代帝王伊嗣俟三世落敗於阿拉伯軍隊後,不得不逃往東方,但是在路上就被刺殺,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滅亡,而波斯帝國與羅馬帝國四百餘年的恩怨也就此落幕。薩珊王朝滅亡後,絕大部分領土落入阿拉伯哈里發的手中,不過許多城市和貴族仍在負隅頑抗。
這一切看似與喜馬拉雅山脈之東的中國沒有任何關係,但實際上,由於“絲綢之路”的存在,中國與波斯帝國都有一定的通商關係,兩國之間都保持着相對友好的關係。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波斯帝國與中國往來頻繁,波斯使臣來華十次,給北魏皇帝送上各種禮品、珠寶、馴象等,這些在《魏書》中都有着詳細記載。
薩珊波斯覆滅後,一些貴族逃往中國尋求庇護,此時中國正處於盛唐統治之下。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末代波斯王子卑路斯來華向唐高宗李治求援,希望唐朝可以出兵幫助波斯復國。但是西域一向不是中原王朝開疆闢土的“主戰場”,當時常年駐紮西域的安西唐軍也只有兩萬人。同時考慮到當時的條件,派遣大規模部隊越過高原征戰幾乎是不可能,唐軍也很有可能因為不適應中亞環境而全軍覆沒。唐高宗思量再三,並未同意直接出兵幫助他復國。
不過,唐朝對於中亞地區也並不是沒有一點想法的。因此,唐高宗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一帶設立波斯都督府,委任卑路斯為都督,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利用王子的正統地位逐步團結波斯遺民,以便對當地進行有效統治並助其復國。次年,唐高宗又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就這樣,這塊面積多達三百餘萬平方公里的原本歸屬於波斯帝國的土地,正式被劃入了唐朝的勢力範圍。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怛羅斯之戰”爆發,唐朝軍隊雖然遭遇大敗,但由於戰場遠離中原,加上當時正處於“開元盛世”,唐朝的實力很快就恢復到戰前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敗仗之後,唐朝的勢力並沒有退出中亞,唐朝仍然冊封石國國王,中亞諸國依然希望得到唐朝保護並多次奏請大唐出兵攻打大食。直到“安史之亂”,才從大唐對於這一地區的控制從根本上衰亡。
結語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國王朝向來不以資源貧乏的西域為主要經營範圍,但波斯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戰爭給中國遞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台階,唐朝得以藉此順理成章在中亞地區建立勢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波斯帝國與阿拉伯帝國兩虎相爭的結果,卻使遠在東方的唐朝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利益,可見歷史發展的時候常有些意料之外的情況出現,這也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參考資料:《英烈傳》《全球通史》《波斯帝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