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王朝如何收服鄔思道四阿哥胤禛的操作,絕對可以給滿分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自“江南募捐”歸來以後,已經被晉封為“雍郡王”的皇四子胤禛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那就是留住鄔思道並令其心甘情願的擔任“世子們的西席大人”,當然,這只是鄔思道的掩護身份。

但正如四福晉所言:“就説這位鄔先生吧,一開口就老氣橫秋的,説什麼山野草莽、刑餘之人,不敢出任世子的先生。一句話,拿上堂了”,鄔思道絕非尋常的攀龍附鳳之人,更不為逐名奪利,講規矩、重禮數,甚至還明顯帶有讀書人的高傲和執拗。
面對如此人物,皇四子胤禛該如何收服?

在鄔思道的門外,皇四子胤禛領着幾乎全府的人在等待,這裏面就包括胤禛的兩位世子和地位等同於胤禛的四福晉。
注意,這並非故作隆重,而是一種態度,一種明顯區別於鄔思道單獨入府時的態度。按照四福晉之前的説法,鄔思道剛入府時,年秋月甚至都沒在身邊伺候,只被當成了一個“吃白食的門客”而已。胤禛的真正態度,勢必會讓鄔思道感覺到被重視、被推崇的反差。更重要的是,如此舉動會讓鄔思道感覺到,胤禛才是“識貨之人”,才是懂人才、惜人才、重人才的所在。
有了切身感受的轉變,我們再來看胤禛具體表現:
“我在外面辦差多日不歸,您在舍下受委屈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您要答應做我世子們的西席大人!”
在説話之前,皇四子胤禛有一個鄭重的“作揖”舉動。注意,此時的胤禛剛剛晉封為“郡王”,而且還是當朝皇子,拋開了“君臣之禮”、拋開了貴重身份、拋開了與生俱來的高高在上,胤禛此舉不光是做給鄔思道看的,更是做給全府上下看的。就這一個“作揖”,鄔思道在四爺府的地位就被明確確立。
當然,胤禛此舉更為重要的作用是表明自己對鄔思道的重視,更是將鄔思道架到一個至高的位置上,想下下不來、想説説不出。

只是,對於胤禛的表現,鄔思道雖極為受用,但也必須表現出適當的謙遜;當然,還有鄔思道之前堅持的“漢人規矩”還沒有完成。所以,鄔思道還不能答應:
“鄔某不才,我不是不願意,是怕耽誤了世子們的學業啊!”
皇四子胤禛等的就是鄔思道的這句話:
“我知道你們漢人的規矩大,所以特帶世子們按你們漢人老輩的規矩,在堂屋裏準備了作拜,鄔先生就不要推遲了!”
這裏有個問題:胤禛既然明知道“漢人規矩大”,為何一開始不告訴鄔思道已經準備了作拜,非得等到鄔思道推遲以後,才給予説明呢?
這就是所謂的“方式方法”,就是胤禛的具體策略:
如果一開始就説明了“拜西席的作拜儀式”,鄔思道再出現必然會有的謙虛推辭時,胤禛該如何應對?也就是説,對鄔思道作揖是第一步;言語的安慰和拉攏,是第二步;準備好的作拜儀式,才是讓鄔思道無法拒絕的第三步。三步的順序不能亂、不能變,依次加重、逐步見效,並最終達到目的。
説白了,胤禛的三步策略大體意思為:我先把你架到高位上,下不來,讓你不好意思拒絕;然後,再針對府上慢待的態度給予道歉和安撫,讓你沒理由拒絕;最後,我再滿足你一直堅持的“漢人規矩”,讓你不得不答應。

入夜,皇四子胤禛和鄔思道開始了第一次深入交談。這時候,鄔思道提出了一個問題:
“鄔某一介寒儒,又是坐過牢的刑餘之人,四爺為什麼要請鄔某出任世子的先生呢?”
注意,鄔思道的這個問題並不是問的“原因”,而是問的自己的“工作範圍”!
堂堂當朝皇子,而且還是當朝郡王,皇四子胤禛想為世子找幾個學問大的老師還不容易?正如鄔思道所言,他是一個坐過牢的刑餘之人,而且在文壇和士大夫階層也幾無地位可言,所以,胤禛之所以請他絕不是為了教世子讀書,肯定是另有目的。
對此,鄔思道也十分清楚,但他必須讓胤禛給予明確説明。
為什麼?
明確了“幕僚”身份,鄔思道才能明確今後的工作內容;才能確定今後和胤禛的言談內容;才能明白自己在四爺府的準確位置。

然後,胤禛背誦了鄔思道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讓其達到了兩個目的:
1、十年前的一篇文章,還能從當朝郡王的口中如此熟悉的背誦出來,為“知己”;
2、就因為一篇文章,胤禛就看出了鄔思道身上的“大才”並禮敬有加,收為己用,為“知遇”;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所謂“知遇之恩、終身難報”,一個坐過牢的刑餘之人,窮酸潦倒的一介寒儒,遇上一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知己”,可謂是人生的終極夢想。如此,鄔思道必傾盡全力、盡心相助。
更重要的是,鄔思道還能明確自己的身份——除了世子的西席大人,還是胤禛的幕僚。因為這篇文章就是“勸諫篇”,因為胤禛背誦的內容就是“皇帝煉成”的關鍵所在。教世子,肯定用不着這些內容;在“九子奪嫡”出現端倪的敏感時期,胤禛就是想用這幾句話告訴鄔思道:請先生助我!

好了,明確了自己的雙重身份以後,鄔思道開始為胤禛分析其正面臨的差事——“追比國庫欠款”。只是,在鄔思道給出了極為詳細、理性的分析,並給出了的建議——“一定要接下這個差事”後,胤禛卻打了一個哈欠,給出了這樣的回應:
“夜深了,先生安歇了吧!”
注意,胤禛的這個“哈欠”,才是收服鄔思道最為關鍵的所在:
1、對於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雖然有過了解和調查,但還不能真正做到“知根知底”、“瞭然於胸”,所以,胤禛尚不能在其面前表現出任何的奪嫡心思。也就是説,此時的胤禛還未對鄔思道絕對信任;對其的意見和建議,也不能完全信任。
這份信任什麼時候才能給予呢?
等到胤禛主動接下“追比欠款”的差事,觀察康熙皇帝的具體反應即可!
2、對於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雖然給予了絕對尊重,但他還必須明確兩人之間的“主僕關係”,明確自己在整個奪嫡過程中的領導地位。説白了,鄔思道只是一個提供建議的“幕僚”,絕不能凌駕在胤禛之上,替胤禛做主。
所以,等到鄔思道給出第一個建議時,哪怕再合理、再有效,皇四子胤禛也絕不會聽取,最起碼在表面上絕不能執行。因為他需要讓鄔思道知道:提供建議,是你的責任;但聽不聽,是我的權力!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皇四子胤禛想要徹底收服鄔思道,還必須在將其架到最高處以後,再狠狠的將其拉下來,給予適當敲打。
我對你禮敬有加,是敬重你的“大才”;但你可不能“恃才而驕”,更不能擺不清自己的位置。你給出建議,我聽了,你是幕僚,你在四爺府便有崇高的位置;但如果你給出的建議,我不聽,你就只是個西席大人而已,你在四爺府的位置就會一落到底。我能把你捧起來,也能把你率下去,該怎麼擺清自己的位置,該怎麼盡心盡力,你自己看着辦!

只用了3招,鄔思道便被皇四子胤禛徹底收服,而且還能確保其忠心程度和盡心程度。此時的胤禛雖然還只是“郡王”,但其帝王心術已經初現,帝王氣象已經逐漸籠罩。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