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陽光教育,實踐育人——奎文區濰州路小學育人路徑探索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要求義務教育課程要遵循“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等基本原則,並明確指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繫”“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

由此不難看出,實踐育人,已經上升為義務教育課程實施的國家意志。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奎文區濰州路小學圍繞“陽光教育”的辦學理念,早已對“實踐”這一育人路徑進行了深入地探索,並形成了系統的實踐育人體系,培養了一批批“厚基博藝 知書達禮”的五美少年。

路徑一:在學科實踐中知行合一

2022年3月14日,是世界圓周率日。這一天,奎文區濰州路小學啓動了首屆“數學節”,旨在通過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讓數學煥發光彩,讓快樂和智慧走近學生。

活動中,低年級學生們通過講解“我的一天”,把一天的生活記錄下來,同時把相應活動的時刻撥出來或畫出來。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們,則以豐富多樣的形式講解數學知識或者數學題。有直接當小老師講題的,也有用小實驗驗證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係的,還有把計量單位編成小故事的……應有盡有。看着他們在小視頻中信心滿滿的樣子,可以肯定,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已經被充分激發了出來。

據瞭解,通過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真實情境的問題,是奎文區濰州路小學全面深入推進學科實踐的落地方式之一。

如語文學科設計開展了“生字開花”“寫字狀元爭霸賽”“小小書法家”“跳蚤書市”“創作我的連環畫”等活動。英語學科設計開展了“英語風采之星”“英語拼寫大王”等活動。科學學科設計開展了“小小發明家”“科技小達人”等活動。信息技術學科設計開展了“機器人小專家”“編程小能手”等活動。藝體學科設計開展了“跳繩小王子”“專長小達人”“舞蹈小精靈”“製作小達人”“主持金話筒”等活動。

這些實踐小活動的開展,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年級三班的郭同學,一年級時不愛識字,閲讀存在障礙,在學習上缺乏自信。自從他跟隨王萍老師參與了“生字開花”活動後,學習生字的興趣越來越高漲。在梳理“金”字旁常用字的時候,他主動查閲字典,補充了“鈦”字,給了老師一個大大的驚喜。“沒想到一個原先不喜歡學生字的孩子,現在能主動去翻字典學習,這真是太讓人欣慰了。”王萍老師説。據王老師介紹,班裏更多的同學現在識字量變大了,也愛上了閲讀,學習上也越來越自信了。

知識來源於生活,更應用於生活。奎文區濰州路小學的老師們,在設計開展學科實踐活動的時候,注重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們從生活中發現知識,到生活中運用知識。

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時,孟令君老師設計了一份課後實踐作業,要求學生選擇一處自己去過的地方,寫出遊覽路徑,描述遊覽景物,並繪製一份思維導圖説明自己的遊覽順序。

疫情期間,居家學習,音樂老師們帶着學生們一起編排了手勢舞,以這種方式為奮戰在一線的人們送去祝福和感謝。

與生活密切關聯的科學學科,其實踐活動更是與生活形影不離。學習《植物的花》,帶着學生們實地觀察;學習《種大蒜》,帶着學生們分小組按照不同條件進行種植……“趣味小實驗、科學小製作、科學研究型調查報告等系列科學探究活動,都是我們為學生提供的自主選擇探究方式,讓他們在‘玩科學,做科學,想科學,用科學’的過程中,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探究的精神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科學教師林坤介紹説。

除了這些,奎文區濰州路小學還積極探索打破學科壁壘,推進多學科融合實踐育人,開發了詩意探究、紅色戲劇、詩詞韻律操等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核心素養,感悟成長之美。

這些對學科實踐的探索,凝聚着奎文區濰州路小學教師們的心血和智慧。學校也大力支持教師探索,全力培養教師成長。

據瞭解,學校以教師層級發展為載體,推行莊主承辦教研機制、課題研究項目負責機制,實施青藍工程,舉行各種比賽,鼓勵外出學習,一系列激勵制度和措施讓教師們成長有方向、有動力。

科學學科青年教師林坤老師,在從教科學的第一年裏,就歷經數次校內公開課,迅速成長為勝任型教師;從教三年,參加了區內的公開課、新優質課大賽、三説比賽、區骨幹教師項目活動等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發展成為一名骨幹型教師;在從教第四年裏,取得了區政府成果獎三等獎以及區科學立德樹人的榮譽稱號,成為了學校一名專家型教師。

“新課程方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我們必須拓寬視野,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實踐教學模式,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讓學生知行合一、學思結合。”林坤老師説道。

路徑二:在生活實踐中躬身力行

“大家好,我是二年級二班的楊子昊。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洗襪子的步驟:第一步:將襪子用清水打濕。第二步:用肥皂或者洗衣液搓洗襪子,特別是襪頭、襪底要着重搓洗。第三步:搓洗乾淨後進行幾次沖洗,直至水變清即可。”

在奎文區濰州路小學“我是家務勞動小能手”的展示中,楊子昊介紹洗襪子步驟的小視頻獲贊不少。

三年級四班徐迦恩也是一個家務勞動小能手,疊被子、掃地、拖地、刷鞋子、洗碗等都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涼拌黃瓜、西紅柿雞蛋麪也不在話下。

這是奎文區濰州路小學一直堅持勞動育人的教育成果。引領學生從生活勞動中獲取技能、養成習慣、培養品質,也是學校踐行“陽光教育”的路徑之一。

據悉,該學校一直注重對學生勞動實踐能力的培養,多年來,根據學生經驗基礎和發展需要,以勞動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經歷體驗勞動過程為基本要求,開發設計了一至六年級學生的勞動清單。

清單內容分為日常生活勞動清單、生產勞動清單和服務性勞動清單,含家庭項目、學校項目和社會項目三部分內容,並且按照學生年學段進行側重、進階,形成了一以貫之的生活勞動課程。

日常生活勞動清單,立足學生個人生活事務處理,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衞生習慣,樹立自理、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清單,讓學生體驗簡單勞動,體會物質產品的來之不易。服務性勞動清單,是讓學生利用知識、技能等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在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中認識社會,樹立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

如一年級的“會洗水果”“會在老師的指導下給桌椅‘洗澡’”;三年級的“學用洗衣機洗自己的大衣物”“學會種植蒜苗、葱苗等簡單植物”“參與義務植樹”;五年級的“能帶購物清單到超市購買家人所需物品”“剪出好看的窗花”“進行一次職業崗位體驗”“參與校園服務崗”等。

六年級一班的王馨翌,在四年級的時候通過競選成為了學校國旗班訓練員,這一校園服務崗主要負責每週一及重大節日、活動等的升旗儀式,並且對各中隊進行升國旗訓練。

除了國旗班訓練員,奎文區濰州路小學還設置了五個校園服務崗——路隊監督員、大小課間檢察員、眼操檢察員、衞生檢察員、廣播室播放員,讓學生在公益服務的實踐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想要給別人講清楚升旗的規範要領並不容易,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練習,以保證第二天能講解清楚。我想,用負責任的態度做事情,錯不了。”王馨翌説,“在國旗班這三年,我也學會了合理分配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為了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主動性,奎文區濰州路小學的老師們積極探索鼓勵和評價辦法,讓學生們帶着任務去勞動,帶着目標去實踐。

董樹傑老師,在學生們做了好事的時候及時提出表揚,適時做出引導,帶動更多學生去做。現在學生們有了明顯的變化。原來被安排掃地會回一句“憑什麼是我”的男生開始主動掃地了。放學後及時關燈、開關電腦、開關空調、課間開窗通風……這些都有學生在主動做着。就連鐘錶停了、粉筆沒了都有人主動去解決。

戰舒涵老師,則採用“星星擂台”的辦法,對學生們的日常表現進行量化評價。以卡片為準累計,集齊五張卡片換一顆星星,集齊十顆星星即可在“花兒朵朵開”展示台上貼上一張自己的照片,再集齊十顆星星就可以去老師的“百寶箱”那裏挑選一樣東西作為小禮物。“百寶箱”很快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也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勞動熱情。

除了日常量化之外,奎文區濰州路小學還把學生勞動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和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

生活是一個大課堂。奎文區濰州路小學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設計,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主動成長。

路徑三:在主題實踐中行萬里路

三月,春天如約而至。在學校的號召下,奎文區濰州路小學三年級四班的家長和學生們愉快地加入了植綠大軍。

陽春四月,奎文區濰州路小學一年級四班的學生和家長們小手牽大手,來到本草堂中醫院,一起體驗中藥文化魅力,傳承中醫國粹精神。

六月,六年級五班的學生們在家長的組織下,走進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濰坊市城市規劃藝術館,在傾聽與體驗中一起探尋濰坊的前世今生和未來規劃,感受濰坊城市的變遷、人文的延續。

這是奎文區濰州路小學主題實踐之“七彩週末研學”課程內容中的一部分,也是奎文區濰州路小學踐行“陽光教育”理念的第三大路徑。

據悉,為了給學生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實踐內容和活動方式,學校牽頭家委會、德育處、教導處組成了課程研發小組,共同研發了系列研學主題實踐課程。該課程歷經十年的修訂與完善,從最初的班級自由行,到有組織的系列活動,延伸到主題實踐探究,最終形成了理想信念、傳統文化和科技未來三個維度的“1675——熱愛家鄉,行走中華”雙線研學主題實踐課程體系。

“1675”即每1位學生,在小學6年的時光中,立足奎文,利用週末閒暇時光完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代表的7條不同線路的研學,強化愛家鄉、護家鄉、美家鄉的觀念;利用寒暑假進行區外、市外、省外、港澳台、國外5個層級的研學,行走中華大地,激發民族自豪感,感受祖國發展的日新月異,國外研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瞭解世界。

奎文區濰州路小學家委會主任楊壘,自孩子步晨陽入學,每學期都會和其他家長一起組織一次七彩週末主題實踐活動。四年來,他們去過植物園、拔過蘿蔔,也品嚐過百年梨園的梨,還把剛挖出來的蜜薯在地頭烤着吃。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公益捐書活動。活動中,每個參加活動的孩子都給困境兒童捐贈了精心準備的課外書,還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宣誓:盡已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願精神……孩子們的愛心被大大地激發了出來。從那以後,步晨陽每次買零食時,都説要少買點,省下錢可以給困境兒童買書。”楊壘介紹説。

奎文區濰州路小學的家長隊伍,有着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除了參與學校的“1675”研學主題實踐課程之外,還深入地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來。

家長們根據職業特點和個人所長自願報名成立了“家長助教團”。近百名家長共同開設了39類家長課程。銀行家上理財課,醫務工作者上衞生知識課,攝影家上攝影課,為學生們創設了更多的成長載體。學校家委會充分發揮職能,針對安保問題進行磋商,組成了“義工愛心服務隊”,每班一週,每天護送學生們入學、放學,與學校共同築起一道安全防護牆。家長們還對學校規劃的制定、重大問題的決策、師德考評等,積極建言獻策,保障學校決策的公開、公正、公平。

為進一步提升家長參與教育過程的水平,奎文區濰州路小學也開設了獨具特色的“樂學爸媽”家長課程體系,分為角色課程、梯級課程、通識課程、家長沙龍4大系列、18個專題,對很多家長處理孩子成長問題、參與孩子教育過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幫助。

“只有家長明白孩子的成長規律,瞭解教育規律,才能更專業地研發設計出適合孩子們的主題實踐內容、家長課程內容,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師王豔紅説。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奎文區濰州路小學探索出的學科實踐、生活實踐和主題實踐三大育人路徑,很好地將校內與校外有機貫通,理論知識與實踐體驗互相融合,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知識、得體驗、拓視野、塑品格、提素養,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教育價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美”陽光少年。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實踐路徑的創新與運用,進一步引領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未來奠基。

(來源:《濰坊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