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入學不是新聞 不妨多些包容和理解

  福州大學119名本科新生放棄入學資格;安徽師範大學105名本科新生放棄入學資格;華南農業大學177人放棄入學資格……近日,多所高校發佈新生放棄入學資格的處理公告,一時間引發諸多關注。

  幾所高校都是區域內的重點高校,其中福州大學是“雙一流”高校,安徽師範大學也實力不凡,是省部共建高校。所以,一時間“新生錄而不讀浪費資源”“‘雙減’把師範生嚇退了”,各種解讀紛至沓來。

  但是,如果以“新生放棄入學”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不難發現類似情況並不是什麼新聞,每年都有很多高校發佈相關公告,不僅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不僅有一般高校,也不乏名校。比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不久前就發佈公告,39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碩士生36人,博士生3人)因個人原因放棄入學資格。

  早在2011年,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就曾指出,高等學校普通本專科學生中,因各種原因退學人數佔在校生數平均每學年為0.75%,即每學年約16萬人。安徽師範大學每年招生6000人左右,105個人放棄學籍,其實屬於正常範圍。可以説,這次幾所高校公示新生放棄入學資格處理公告,算不得什麼新聞,只不過是被人發現,經過一番傳播而成了新聞。比如,福州大學往年也曾公示港澳台本科生放棄入學資格的名單。

  錄而不讀,是不是浪費了教育資源,甚至影響了他人的錄取,其實也不能一概而論。就福州大學的情況而言,放棄入學名單的119人中,有50多名來自港澳台地區,將近一半。放棄入學資格的原因有很多。疫情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港澳台考生可以選擇學校的機會更多。而且,港澳台的招錄名額不佔學校的招錄名額,所以不浪費內地招生名額。

  即便是部分內地考生放棄入學名額,他們肯定也經過深思熟慮。這客觀上確實會影響他人的錄取機會,但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高校錄取機制,而不應該把板子全打在考生身上,進而苛責考生。比如,考生對錄取專業不滿意,希望再來一次,也是人之常情。雖然當下大學轉專業更方便了,但並不是想轉就能轉,在很多高校轉專業的條件依然很苛刻。

  高校錄取本應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在當下,高校選擇考生,主要依據是考分,考生也憑藉考分得到高校的認可,當然也有放棄的權利,雙方之間並沒有正式的契約,更像是一種邀約,所以也談不上失信。考生合理利用規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減少錄而不讀影響他人錄取機會的情況,可以在預錄取階段增設確認環節。但更關鍵的還是進一步深化高校招錄改革。只要高招錄取仍然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這種情況就必然會存在。而在現行招錄製度未作出重大改變的情況下,不妨對考生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李一陵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0 字。

轉載請註明: 放棄入學不是新聞 不妨多些包容和理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