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要各盡其責守好邊界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經典

這幾年,高學歷家長越來越多,他們多有順利且成功的求學歷程,大多積累下了成熟、成體系的學習經驗。部分家長將自己的經驗和觀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園教育中,點評和質疑教師授課內容,儼然成為學校教育的“編外教師”。這也讓一部分教師陷入困惑:家長總來指導教學,課都不知道怎麼上了。

在教育這件事情上,老師和家長本是目標一致的合作者。可是,現實中,一些老師和家長卻相互抱怨頗多。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對各自教育責任的邊界認識不清,導致行為越界,矛盾頻發。

家長用自己的經驗來輔導孩子本來沒問題,但如果質疑教師授課內容,干涉學校教學,這就“撈過界”了;而一些教師非要讓家長批改作業、到學校看晚自習課,則是將自己的教育責任強加給了家長,也是責任不清的越界行為。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有分工,相輔相成。家庭教育側重對孩子的性格和品質進行塑造,是個性化的教育;學校教育主要是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是社會化的教育。二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正因為這樣,家校合作也一直備受重視。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幼兒園成立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辦學管理、監督。但是,必須明確的是,加強家校溝通和合作是為了取長補短,相互促進,而不是模糊邊界,相互干擾。家長越俎代庖對學校教學指手畫腳,會讓老師無所適從,亂了陣腳;而老師對家長瞎指揮,也會對家長造成困擾。

教育需要各方合力。學校、家長和社會每個人都要學會理性、剋制地守好自己的邊界,既不越界,也不缺位,只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譚敏)

作者:譚敏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