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唐亂宋”可不是説説就算了,背後的瓜是一個比一個大,李治與這個妹妹的關係,大致概括為:寵妹狂魔李治,一刀一個小駙馬;
並且在墓穴的壁畫中,還有一處值得玩味的細節,墓穴內壁畫的侍女,全都被人為颳去了臉部,這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故事,且聽我細細道來。
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懷,吸收來自世界的文化。唐朝也是一個屬於女性的盛世,在唐朝,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女性,她們在時代的舞台上,賣力地展現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李唐王室的公主們,一個個也都蠻優秀,無論個人學識方面,還是私人的感情生活方面,都堪稱是獨一檔的存在。
當年平陽公主陪伴李淵打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堪稱女中豪傑。也有高陽公主私會辯機和尚,成為後世的笑柄,這公主與公主之間,就差了一個字,這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本文的公主,講的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小女兒——新城公主。作為皇子裏面的老幺妹兒,她的身上又發生了哪些不同尋常的故事?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一共有四個女兒,分別是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與新城公主。新城公主是他們的小女兒,生於公元643年。
李世民中年得女,再次向世人證明了他寶刀不老,在生孩子這方面,足以媲美他老爹李淵。在新城公主2歲時,長孫皇后便因病去世,要是在普通人家,李世民就得過上又當爹又當媽的日子。
雖然身為皇帝的他不用自己去照顧孩子,但作為老父親,對於這個幼女的感情是不一樣的,為了補償她失去的母愛,他將更多的父愛傾注在她的身上。或許,對一個老父親來説,他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公元642年,時年公主八歲,李世民便將其封為衡山郡主,不僅實封而且又得贈賦。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封號,在當時,唐朝對此有相關的明文規定,凡是名山大川都不得作為封號。
衡山又貴為五嶽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新城公主的寵愛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令人悲哀的是,即便是李世民愛女兒,可他也沒有擺脱掉時代的印記,還是將她拉進了聯姻的苦海之中。
在封建社會中,女子的命運大多不由自己,新城公主雖然蒙受了父親巨大的恩惠,但她還是被擺上了聯姻的桌上。
李世民與魏徵譜寫了一段令世人動容的君臣佳話,但話説回來,在那個社會背景之下,君臣之間關係為了再進一步,依舊還是通過婚姻這種最原始最靠譜的方式。
在公元643年,魏徵病重,李世民攜太子與新城公主共同去探望魏徵,當時的魏徵已經處在彌留之際,李世民當場將自己的小女兒許配給了魏徵的兒子魏書玉。李世民此舉,一來是為了表徵魏徵的功績,與他結為兒女親家。
二來我認為還是做樣子,魏徵雖然死了,但樣子還是要做給活着的人來看。當老一代人都去世之後,新皇帝還需要這些人的支持,李世民這是在給他的兒子提前鋪路。
可在第二天,魏徵便去世了,原本這也不會耽誤新城公主的成婚計劃。可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新城公主的首次婚姻還沒有開始,便宣告結束了。
李世民由於對於魏王李泰過於關愛,讓李承乾的心裏愈發地空虛起來,他擔心太子之位被李泰搶走,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選擇聯合侯君集造反。學老爹向着皇位衝擊一把,畢竟,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李承乾失敗了,侯君集被處死,杜正倫被罷免,而這哥倆,都是魏徵曾力推具有宰相之才的倆人。這讓李世民不得不懷疑,如果魏徵不死,會不會也會加入到太子一夥?
就這,隨着李承乾的倒台,魏徵一家或多或少地受到牽連,基本上也就喪失了原來的地位。而李世民要選新太子,就要給新太子培養班子,在這種情況下,新城公主再嫁給魏書玉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李世民的公主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沒有意義的事情,他才不去做呢。於是便以此為由,終止了新城公主與魏書玉的婚約。誰説皇帝金口玉言的?皇帝反起悔來,那也一個賽一個的。
李承乾倒台之後,李世民在猶豫是不是要立魏王李泰為太子,魏王李泰也在奮力地表現自己,可他還是説出了“殺子傳弟”的話。
李世民就怕他們兄弟們相殘,李泰也專挑李世民喜歡地説,但這句話必然是有點違揹人倫了,李泰自作聰明,玩脱了。於是,晉王李治慢慢浮現在李世民的眼前。
原本李治就對皇位沒什麼期盼,因此他性情格外的仁義。而長孫無忌也看中了這一點,力推李治。李世民也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便立了李治為太子。
於是,也便確定了以長孫無忌為核心的輔佐團隊,好鋼得用在刀刃上,李世民要在自己為數不多的時間裏,為李治掃清障礙,搭建班底。既然確立了長孫無忌為輔佐核心,那長孫家族務必就要拉攏一番。
在公元649年,李世民精挑細選之後,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長孫詮,根正苗紅的皇親國戚。李世民在自己的晚年,為了李治也是操碎了心了。
李世民敲定了婚事之後,便開始籌措公主的婚禮。可惜沒有籌措完,李世民便駕鶴西去了。老爹死了,這婚禮必然要暫停了。
在古代,子女要為雙親守孝三年,才符合禮法。在公元652年,李治為新城公主增邑5000户,新城公主也是在那一年與長孫詮順利完婚。
李治在登基的前幾年,不單單在忙活妹妹的事,也在忙活自己的事。而長孫無忌也順利成為了輔政的核心大臣,國家大事方面倒是也算是有條不紊。
而新城公主也和長孫詮渡過了7年的美好時光。
李治在執政初期,王皇后與蕭淑妃鬥得不可開交,王皇后於是便想着引武媚娘進宮,藉機打擊蕭淑妃。這正好順了李治的心意,便將武則天接入了後宮。蕭淑妃也受到了冷遇,彷彿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可就在武媚娘順利生下了一個女兒之後,王皇后在探望她女兒後,結果小公主卻被人掐死了。這口黑鍋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在她頭上摘下去。王皇后被扳倒了,武則天便想趁機上位。
武則天的出身與履歷是個硬傷,要想當皇后,實在是不符合標準。於是,新一輪的爭鬥又開始了。長孫無忌為代表的老臣,就是不同意武媚娘當皇后。
李治為了集權,也為了完成武媚娘當皇后的心願,便開始重點打擊了長孫家族。於是,長孫詮也跟着遭了殃。新城公主也因此失去了她第一個丈夫。
哥哥就算是再親,也親不過自己的老公,新城公主不好明面上與李治翻臉,她卻用不再梳妝打扮,用冷漠消極的態度表達自己的不滿。
言下之意也很明顯,女為悦己者容,悦己者死了,也就沒必要梳洗打扮了。
新城公主鬱悶之極,又不能將怒火發到李治的身上。李治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原因。為了讓妹妹早日走出陰霾,他便尋思着再給她另找一户好人家。
在不久之後,李治便下詔將她許配給了京兆韋氏的韋正矩。為了讓韋家感念公主的恩情,也為了讓妹妹在夫家有地位,李治將韋正矩連升八級,升遷速度好比火箭一般迅速。
李治的一番好意,還真就沒有挽救妹妹失落的心情。原本需要靜靜療傷的新城公主,在嫁給韋正矩之後,更加鬱悶。兩人在成婚後不久便傳出了“遇主不以禮”的傳言。
李治知道這一切跟他有很大的關係,於是便在公元663年,為公主興建寺廟祈福,畢竟公主要是死了,李治心裏也難辭其咎。可偏偏就在這時,新城公主還是病逝了。
李治很是鬱悶,這個鍋必然是要有人背的,李治便將怒火噴向了韋正矩,認為他沒有照看好公主,還沒事惹她生氣,導致公主因此而死,韋正矩百口莫辯,被李治處死。
李治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便在公元664年,將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禮下葬。整個大唐也就僅此一家。
李治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説他與新城公主的感情有多麼深,新城公主的幸福,是李治一手葬送掉的。甚至在長孫詮去世之後,李治讓新城公主獨居,都比讓她再度嫁人好一些,所有的一切,都被李治弄巧成拙。
新城公主再嫁,這個韋正矩並不是她自己主動接受的,而是李治選的,這樣新城公主對於李治的怨恨,會更上一層。在扭轉不了自己命運時,她也只能在鬱悶中走完這一生。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這就是李治害的。李治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也只能是將新城公主的規格不斷地往上提。最終一個公主,最終以皇后之禮下葬。
在墓室的壁畫中,侍女的頭部都被人為刮掉,針對這個現象有兩種解釋:一、新城公主埋葬時人為所致。李治將怒氣不單單撒到了韋正矩的身上,還撒到了陪侍的宮女身上,被人為抹去的面龐,就好比將她們斬首一般。
二、這是後期盜墓者所為,盜墓者進入墓室,壁畫之人栩栩如生,令盜墓者心生寒意。為了克服內心的恐懼,便將壁畫侍女的面龐塗掉。
新城公主這一生,可以説是一場悲劇。李世民雖然將她推到了聯姻的漩渦中,她好歹還是與長孫詮培養出了真感情。
但李治卻是活脱脱的將這個妹妹的幸福毀了個稀巴爛,即便是最終以皇后之禮下葬她,也沒能掩蓋李治一手摧毀了新城公主的幸福這一事實。
所以,這件事的背後並不是李治與新城公主的感情有多深,而是李治欠新城公主足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