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項艱鉅繁雜的系統工程,要想讓政策卓有成效,就不能只顧消費端,更要管好供給端。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發佈《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1年度工作要點》,擬在部分連鎖超市試點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在商品價格外單獨進行收費,並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相關調查顯示,自北京去年12月實施“限塑令”以來,居民自帶購物袋現象逐漸增多,全市塑料購物袋銷售量明顯下降。但與此同時,超市免費連卷袋用量卻日漸增大,一些居民甚至在短時間內多次撕取連卷袋裝入衣服口袋,最後帶出超市。此次“限塑令”升級,對超市連卷袋試點收費,正是為了應對這一現象。
塑料袋的使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也帶來了嚴峻的白色污染。當塑料購物袋在“限塑令”的緊箍咒下日益收緊,塑料連卷袋卻趁機鑽孔,這顯然要不得。就此而言,通過收費整治連卷袋過度使用狀況,其初衷無可厚非。然而,因為部分羣體濫拿濫用連卷袋,就將連卷袋收費推行到整個消費羣體,如此一刀切合理嗎?
誠然,超市連卷袋用量增加有消費者過度使用的原因,但又何嘗不是作為購物剛需,本身就需求量大的原因呢?諸如果蔬、肉品等生鮮產品以及各類散裝商品,都需要裝袋處理,再在稱重台稱重打標籤封口,這是超市方的統一要求。
作為買賣的雙方,超市本就有義務對所售商品提供合理包裝,這理應是商品服務的一部分。如果超市能夠對散裝食品、生鮮產品提供合理包裝,方便顧客將其放入自備的購物袋,顧客也不至於連買兩個蘋果都要撕個連卷袋。如今再單獨收費,無異於讓消費者二次買單。
顯而易見,過度使用連卷袋,這不僅僅是消費者的問題,更是超市的問題。可是,當相關部門不去解決供給端的問題,卻把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難免給人“購塑令”的錯覺,也註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連卷袋過度使用的問題。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項艱鉅繁雜的系統工程,要想讓政策卓有成效,就不能只顧消費端,更要管好供給端。
而管好供給端,既需要跟進可替代品,加快可降解塑料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滿足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更需要超市完善各類產品的合理包裝,提供方便攜帶的外包裝。簡而言之,連卷袋收費可以,但消費者需要安全便捷的替代產品,更需要不用連卷袋就可以輕而易舉裝入購物袋的商品包裝,這理應是連卷袋收費的前提條件。
當然了,消費者也要多理解“限塑令”的初衷。“限塑令”的推行絕不是為了給生活添堵,而恰恰是為了讓生活更好。日常購物,塑料袋也不妨能省就省,能不用就不用,能重複利用就重複利用。綠色環保,需要每一個人以主人翁的意識積極參與,從自身做起。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梁冰 馬少劍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