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首屆非遺交叉學科碩士研究生入學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經典

入學儀式。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供圖

人民網天津9月28日電 9月27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舉辦全國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研究生入學儀式,標誌着我國非遺的保護與發展進入了專業和科學的軌道。

我國在非遺保護實踐和理論研究上一直處於國際前沿。但因非遺學的學科體系尚未建成,非遺專業只能“繞道”其他一級學科招生。在非遺急需大量專業人才進行科學保護的當下,天津大學於去年10月獲批設立全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授權點。

在入學儀式上,馮研院以一副“非遺傳承開科有運為國器,民間文化治學無疆待後人”的對聯,表明理想和決心。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與院長馮驥才將錄取紀念證書及一套藴含深意的入學禮物——嵌有明代木活字的水晶鎮紙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元新親手製作的藍印花布圍巾,頒發給七名新生。

楊賢金在致辭中表示,非遺學交叉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面臨着從無到有、從新到強的巨大挑戰,天津大學將在今後的探索建設中找準國家急需與自身特色優勢的結合點,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圍繞非遺事業對人才的個性化需求,做好管理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分類培養,紮實服務我國乃至世界非遺事業的發展。

“你們真的熱愛民間文化嗎?”馮驥才先對新生們拋出一個必須要想的問題。他説,“熱愛”不同於“喜歡”,熱愛民間文化是要把它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對它有深刻的認知,“熱愛之中才能產生責任。熱愛非遺才能進入非遺學,有文化責任才能學好非遺學。”他希望能在更長遠的未來,看見這批學生在祖國的山河大地與田野中,為非遺事業生氣勃勃地工作着。

隨後,馮驥才提出教研工作目標:首先建立起非遺學科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其次建立起一整套符合非遺規律與特點的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出滿足非遺事業需要的非遺研究人才和非遺管理人才。他表示,非遺管理學、非遺檔案學、視覺人類學、傳承人口述史、非遺博物館學、民間美學等都是接下來教研工作的重點,“要把書桌搬到田野,田野體驗和實踐教學是我們最重要的方法”。

同時,他也表示,簡單地把現有的相關學科整合起來不是非遺學科,“從它的性質與內涵而言,它是跨學科的,所以我們運用‘交叉學科’這一概念。交叉學科的學科之間不是加法,是乘法,不是‘物理性’的而是‘化學性’的。”天津大學作為我國一流的綜合性大學,為非遺學交叉學科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和強有力的學術支撐,馮研院已經與一些相關學院開展教研和課程合作計劃,輸送專業人才,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