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學生違規競賽活動的提醒》,指出有人借寒假之機違規舉辦競賽活動。比如,某微信羣散佈大年初六線上舉辦“希望數學”違規競賽消息。對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嚴肅查處,相關機構已發佈沒有參與舉辦違規競賽的聲明。教育部希望廣大學生和家長理性看待參加競賽的意義和價值,共同抵制違法違規“黑競賽”。
2022年10月,教育部公佈了《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明確競賽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嚴禁收取任何費用。之後,教育部對於違規競賽的查處和打擊一直在進行,對於家長和學生也反覆進行呼籲和提醒。如今,仍然有公司和個人通過公眾號、微信羣等方式散佈“考試獲獎,助力升學”謠言、販賣焦慮、非法斂財,大過年的居然都不消停,可見各類“黑競賽”的流毒,尚未肅清。
為什麼明明已經有了合理合法的“白名單”,還有家長學生迷信“黑競賽”?一來,那些違法辦賽的機構和以此獲取流量的自媒體不甘心“影響力”流失、謀財路斷,想方設法換上馬甲“重出江湖”,大打“神秘性”、“專業性”的牌,學生和家長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二來,治理整頓違規競賽的政策沒有得到全面落實,不少學校在招生時無視上級規定,仍然通過違規競賽成績進行“掐尖”,使得部分學生和家長剛剛建立起來的、對各種“黑競賽”的“免疫力”大大降低。
對於舉辦和宣傳“黑競賽”的機構和個人進行持續動態、全方位的監管,是精準高效的亮劍之舉。同時,整治違規競賽亂象,更在於讓違規競賽徹底失去市場。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大量學科型競賽已經偃旗息鼓,違規競賽活動中名目繁多的逐利現象和不法行為也被治理查處。但是,重塑競賽觀念,特別是讓競賽與升學脱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家長直言:“我們為什麼參加這些比賽?去問問某小強、某附中吧!”“明的沒有有暗的,懂什麼叫秘考嗎?”可見,只有優質教育資源分配更加公平,入學、升學制度更加合理,才能徹底消除教育焦慮。家長和學生們的理性,需要科學的政策依據,更需要現實的有力支撐。
抵制違法違規“黑競賽”,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從學校層面將升學入學的“旁門左道”徹底封禁,對“黑競賽”露頭就打,對散佈謠言的自媒體嚴格進行查處,才能讓家長和學生放棄“不合規且無意義”的努力。
來源 北京晚報 | 記者 侯江
編輯 侯江
流程編輯 馬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