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無釘無鉚屹立百年,是誰設計的?原來是18歲的天才建築師
提到一個國家的建築,人們第一想起的是什麼呢?提到美國,人們的第一反應大多是自由女神像,而法國是埃菲爾鐵塔。俄羅斯或許會是莫斯科紅場,印度是泰姬陵、埃及是金字塔。那麼中國呢?中國有名的建築其實不少,長城算一個,但天安門和故宮必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是象徵,有着數百年的歷史內涵。天安門,坐落在中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位於故宮的南端。明清兩代,它是北京皇城的正門,故宮博物院成立後,它是北京一道亮眼的風景線。從前這裏可不是一個尋常地方,只有皇帝才能自由出入,更是皇帝頒發詔令的地方。也就是,皇帝發佈重大命令,要在天安門進行一套隆重繁瑣的儀式,才能向全國各地頒發。比如説新皇帝登基,大婚、將領出徵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等等都要在這裏舉行,同時還是金殿傳臚的場所。封建社會時期,這表示天安門在統治者心目中有着顯赫的政治地位,最後一次舉行頒詔是在1911年12月25日,那是隆裕太后頒佈溥儀的退位詔書。它美麗的外觀,巧妙的結構更是十分迷人,但鮮為人知的是,如此輝煌絕倫的宮殿其實沒有使用一釘一鉚。它能扛住地震衝擊,屹立百年不倒,實在是一個奇蹟。而這一切,都要歸於它的主設計師和勞動人民,天安門的設計師是誰呢?他名叫蒯祥(kuǎi),一個為設計而成的建築大家。蒯祥生於1399年,世襲工匠,從小便跟着父親學藝。其父告老還鄉之後,兒子便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了,繼承父業。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去北京,招集了各地工匠。其中蒯祥作為隨從人員,也先一步北上,參加皇宮建築設計。因着蒯祥的設計水平比所有人高,因此被任命為皇宮重大工程的設計師,那一年,他十八歲。不得不佩服古人,如今大多人的十八歲還在讀書,蒯祥卻在搞如此偉大的一個建築工程了。當時他的第一項任務便是宮廷正門“承天門”,也就是如今的天安門。這項工程在蒯祥運籌下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竣工,城樓形狀跟現在人們看到的大致一樣,不過規模稍微小一些。建成之後,朱棣龍顏大悦,稱蒯祥為“蒯魯班”。承天門建成後在1457年被一場大火燒燬了,明末年間又被毀過一次,所以人們看到的並非是當初蒯祥所造的那個,但位置、形制、距離跟原先的一樣。除了承天門,蒯祥還參與皇宮、長陵、獻陵、裕陵、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隆福寺的建造。根據明史有關專家評價,蒯祥的創造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其建築竣工後能與設計圖分毫不差。他的後代子孫也大多繼承了他的技藝,一直到晚清的時候,都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説法。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