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犯了什麼致命錯誤最終導致被滅族!

作者: 至簡歷史
三年前,漢宣帝對霍氏還感恩戴德;三年後,霍氏卻被漢宣帝滅門了。這是為何?
公元前66年,霍氏集團密謀讓上官太后設酒宴款待博平君王媪,召丞相魏相、平恩侯許廣漢及其屬下作陪,然後讓範明友、鄧廣漢奉太后之命將他們斬殺,乘機廢掉漢宣帝,立霍禹為皇帝。霍氏密謀已定,但尚未發動便被發覺,霍雲、霍山、範明友畏罪自殺,霍禹被腰斬,霍顯及霍氏剩下的兄弟姐妹全部被當眾處死,因與霍氏有牽連而被誅殺的有數十家。
自此,以已故大將軍霍光為代表的、掌控西漢二十多年的、樹大根深的霍氏集團,終於被連根拔起,徹底剷除了。但在三年前,漢宣帝對霍氏的態度並非如此。

霍光犯了什麼致命錯誤最終導致被滅族!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漢宣帝親自前往霍光靈堂祭悼,賜霍光諡號為“宣成侯”,以帝王的規格風光大葬霍光:派大臣專門負責霍光墓的修建事務,徵調三河地區兵卒為霍光挖掘墓穴,撥出三百家民户侍奉墓園,設置長、丞負責守墓和祭祀事務。
此外,漢宣帝還任命霍光之子霍禹為右將軍,封霍光兄長霍去病的孫子霍山為樂平侯,命他以奉車都尉的身份主管尚書事務。並下詔免除霍光後代子孫的賦税、徭役,讓他們繼承霍光的封爵、食邑,世世代代、永遠不變。
漢宣帝之所以如此對待霍家,主要是因為霍光無論是對西漢,還是對漢宣帝本人,都是有功勞的。對西漢而言,霍光受漢武帝臨終遺命,行周公之事,保持了西漢政權的平穩過渡;對漢宣帝而言,霍光則有擁立之大功。
那麼,漢宣帝為何在三年前還對霍氏感恩戴德,而三年後卻把霍氏滅門了呢?
班固在漢書中評價霍光時説:“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後,湛溺盈溢之慾,以增顛覆之禍,死財三年,宗族誅夷,哀哉!”由此可見,在班固看來,霍氏遭到滅門,根源在於:霍光不學無術,不明大道,沉溺於過多的慾望。

霍光犯了什麼致命錯誤最終導致被滅族!
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花了較多的篇幅來探討此問題。在司馬光看來,霍氏被滅門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霍光在漢昭帝、漢宣帝有能力親政的情況下,仍然不願放權,“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私黨,充塞朝廷”,致使上怒下怨,皇帝和吏民都“切齒側目,待時而發”。
其二、漢宣帝未能採取措施維護功臣之後,刻薄寡恩。
司馬光提出,假如當初漢宣帝專用官階和俸祿賞賜霍光的子孫,使他們富有,讓他們享用大縣的收入,定期前來朝見皇帝,也就足以報答霍光的盛德了,霍氏也不至於被滅門。
但漢宣帝在霍光死後,卻仍然讓霍氏族人主持朝政,授以兵權,等到事態嚴重,這才對他們加以裁奪,以至他們恐懼怨恨,生出反叛朝廷的陰謀。
所以,司馬光認為,霍氏被滅門,不僅僅是霍氏一家自己招致的災禍,與漢宣帝也有莫大的關係。
最後,司馬光還説:“夫以顯、禹、雲、山之罪,雖應夷滅,而光之忠勳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
相比較而言,司馬光的分析顯然比班固更加中肯、更加透徹。不過我以為,漢宣帝之所以在三年內,對霍氏的態度有那麼大的變化,還與一個人有密切的關係。
此人就是魏相。魏相先後做了三件事,終於把霍氏送上了斷頭台。
1、霍光去世時,魏相任御史大夫,他馬上給漢宣帝上了一道秘密奏章,提議任命張安世為大將軍。恰好,漢宣帝也想任用張安世。於是張安世就成了西漢新任的大司馬、車騎將軍,主管尚書事務。
大家都知道,張安世是張湯的兒子,在霍光掌權時,張安世站在霍氏集團一邊,是霍氏集團最主要的骨幹成員。現在,魏相提議升張安世的官職,霍氏集團的勢力表面上好像是得到了鞏固 ,但實際上,霍氏集團的勢力卻被分化了。
2、漢宣帝想報答霍光擁立自己作皇帝的大德,封霍光兄長霍去病的孫子霍山為樂平侯,命他以奉車都尉的身份主管尚書事務。
魏相又通過昌成君許廣漢向漢宣帝上了一道秘密奏章,説:“如今霍光雖死,他的兒子仍為右將軍,侄兒掌管中樞事務,兄弟、女婿們都身居權要之職,或擔任軍事將領,霍光的夫人霍顯以及幾個女兒都在長信宮門錄有姓名,甚至半夜也能叫開宮門自由出入。霍氏一門驕奢放縱,恐怕會漸難以控制,所以應設法削弱他們的權勢,消滅他們可能會生出的陰謀,以鞏固皇家的萬世基業,以保全功臣的後代子孫。”
3、魏相還通過許廣漢向漢宣帝建議,取消奏章副本,讓所奏之事直達聖聽,防止阻塞言路而矇蔽皇上。
依照之前慣例,凡上書朝廷,都是一式兩份,其中一份註明為副本,由主管尚書事務的人先打開副本審視,如所奏之事不妥,則不予上奏。
霍光在世時,一直掌管尚書事務,霍光死後,漢宣帝又讓霍山主管尚書事務,所以,任何對霍家不利的奏章,都提前被霍光或霍山截留,漢宣帝自然是看不到的。而魏相建議取消奏章副本,實際上就是防止霍山截留奏章,鼓勵大家大膽揭發霍氏,其矛頭直指霍氏已經是昭然若揭。

霍光犯了什麼致命錯誤最終導致被滅族!
對於魏相的建議,漢宣帝認為很對,下詔命魏相擔任給事中,全部採納了魏相的意見。如此一來,有關霍氏驕橫奢侈、為非作歹的奏章便源源不斷地遞到了漢宣帝的面前,霍顯謀害許皇后的陰謀也才被漢宣帝知曉。
漢宣帝這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下定決心剷除霍氏勢力,逐步剝奪霍氏集團的兵權,罷其三侯,提升魏相為丞相。霍氏集團對魏相既忌憚又怨恨,因此謀矯太后詔,召斬丞相、廢天子,事發覺而伏誅。
説到這裏,有人可能不禁要問,魏相為何要處處針對霍氏,不剷除霍氏集團誓不罷休?從大了説,魏相這麼做是為了天下社稷;從小了説,則是因為魏相與霍氏有仇怨,霍光曾得罪了魏相。
魏相任河南太守時,丞相車千秋的兒子任洛陽武庫令,魏相是車千秋兒子的頂頭上司。魏相在任太守期間,禁止奸邪,豪強畏服。車千秋去世後,車千秋的兒子覺得自己失去了靠山,“恐久獲罪,乃自免去”,逃回長安,魏相派人去追也不肯回來。
霍光聽説此事後,未做任何調查,也不問青黃皂白,就責備魏相説:“幼主新立,以為函谷京師之固,武庫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為關都尉,子為武庫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國家大策,苟見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淺薄也!”
霍光此話一出,馬上就有有心人上書控告魏相任太守時殘殺無辜。於是,魏相被逮捕了。魏相被逮捕時,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老弱萬餘人,都出來向霍光求情,希望霍光放過魏相。但霍光置之不理,仍然下令,把魏相關進廷尉獄。
從此,魏相與霍氏集團便結下了仇怨。但當時霍光還在人世,霍氏集團權勢太大,所以魏相只能聽取好友丙吉的建議,“臧器於身,為霽威嚴”,韜光養晦以等待時機。
正因為魏相與霍光有這一過節,所以魏相才會在霍光死後,想方設法分化霍氏集團、揭露霍氏集團的罪行,並不遺餘力地鼓動漢宣帝剷除霍氏。換句話説,如果沒有魏相,漢宣帝或許就會繼續被霍氏矇在鼓裏,霍氏或許就可以繼續掌權,而不是被滅門。
有時候,人們喜歡把歷史上的政治鬥爭歸結得太過高大上,其實,像魏相與霍光這樣的頂級政治鬥爭,説白了也不過是源於一次小小的、看似很不起眼的、輕率的決定罷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1 字。

轉載請註明: 霍光犯了什麼致命錯誤最終導致被滅族! - 楠木軒